


在機構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都無法保證只賺不賠的情形下,投資者或許應當對定增股要保持更多的警惕性——盲目買入那些定向增發的股票,可能你收獲的并不是勝利的果實,而是落入到陷阱中。
我們將2013年下半年以來,截至3月31日成功實現定增的194家公司進行了統計,統計的結果令我們感到相當吃驚:目前股價較定增價格出現下跌的公司有35家;如果以定增發行日為基準進行考量,則股價出現下跌的公司多達103家,占比超過一半。
在記者梳理定增公司的時候,還發現了一個不容被忽視的現象——有一些公司竟然以定增作為噱頭,吸引市場眼球,在股價出現飆漲后,定增卻無疾而終,令定增成為一場鬧劇。
作為一個精明的投資者,要學會該出手的時候才出手,對于定增的個股,不要盲目地認為有機構參與就形成了安全墊,事實上,當大多數人都以為上市公司為了順利說服機構為定增買單,而有做高股價動力時,陷阱和風險就已經開始孕育了。
超一半公司股價下跌
近來定增市場出現井噴行情,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定增的方式,對一些重要項目進行籌資,同時也通過定增補充流動資金、改善財務狀況等。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自2013年7月1日以來,共有194家上市公司成功實施了定向增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超過半數實施定向增發的公司其股價表現卻出現“冰火兩重天”——定向增發前股價節節上漲,在定向增發后股價萎靡不振。
統計顯示,盛運股份(300090)和東方園林(002310)兩家公司的股票從定增發行日到截至3月31日其跌幅均超過30%;包括丹邦科技(002618)等在內的8只股票跌幅超過20%。如果說有投資者不幸被定增的“噱頭”忽悠買入進去,則目前賬面的虧損已超過兩成。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幅度為2.73%,兩者一對比,可見投資者損失慘重。
回顧這些跌幅巨大的股票不難發現,在定向增發沒有成功實施前,公司股價表現出一派“祥和”的氣象。
例如,盛運股份是2013年10月16日實施定增,從公司2012年10月25日公告定增預案以來,到定增實施前的2013年10月23日,公司股價漲幅達到73.25%,也就在公司定增實施前兩天,股價還創下了新高,而此后則一路下跌。
與盛運股份遭到的情形大同小異的還有東方園林,該公司于2011年6月13日首次公布定增預案,且在2012年6月22日修訂該預案,截至2013年12月15日其股價漲幅達到60.69%。就在公司成功實施增發的當天(12月16日)公司股價大跌7.58%,一根大陰線打破了盤整的格局,此后股價步入漫漫熊途。
按盛運股份當時32.41元的定增發行價格計算,目前參與認購的機構虧損達到22.93%;東方園林定增價格為25元,目前股價僅有23元出頭,認購者虧損6.5%。從這點看,無論是參與定增的機構,還是股票實施定增后從二級市場買入的投資者,都同樣面臨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盛運股份和東方園林都還屬于冷不防就曝出“地雷”的公司。比如東方園林日前就報出了2014年一季度將虧損近8000萬元的重大利空;而盛運股份此前也曾曝出高管遭立案調查的消息。
記者統計了前10家股價跌幅最大的公司發現,其中有6家2013年業績都出現下滑,甚至虧損。其中,海大集團同比下滑24.13%;丹邦科技同比下滑3.3%;鄭州煤電同比下滑89.43%;航天通信同比下滑60%;五礦稀土同比下滑約17.3%-25.5%。最為嚴重的是山推股份,公司業績竟然出現虧損,公司預計2013年虧損3.2億元至3.7億元;而2012年公司是盈利3061.7萬元的。
上述數據無疑再次說明,業績仍是股價最重要的支撐因素,即便是上述公司定增得以實現,但定增后股價仍不可避免的出現下跌。投資者在介入定增股的時候一定要辨別,拋棄那些業績地雷股。
板塊分布呈現特點
從103家股價低于定增發行日的公司行業分布來看,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是個股分布最多的板塊,多達11只,包括丹邦科技、星星科技、三安光電、天通股份、神州信息等。
近幾年電子科技股被炒得炙手可熱,一些公司也趁機通過定增密集上項目。去年下半年至今,20家電子科技公司發布定增,不過超過一半的公司目前股價都低于增發上市日的股價,這一點值得深思。
相關信息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進入產業深度調整期,生產、投資等指標增速均有所下降,產業呈現升級緩慢、新興領域增長乏力的局面;同時,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影響,全行業出口增速延續自去年以來下行趨勢,出口增速繼續下探。行業的整體不景氣,在二級市場得以印證的就是板塊中個股的下跌。
丹邦科技是2013年以來的大牛股,其股價彪悍的走勢有目共睹,不過公司2013年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79.66萬元,同比下滑3.3%;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從公司日前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盈利512.89萬元-879.24萬元,業績變動區間為-30%-20%。也正是在3月28日業績預告出來的當天,丹邦科技慘遭跌停,這一價格較公司定增發行日足足少了28%。
通過統計還發現,除電子科技板塊外,化工板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板塊也是個股分布相對密集的板塊,均達到6只。
此外,從保薦機構來看,在這些股價下跌的公司中中信建投證券和中信證券所保薦公司的數量排名靠前,其中中信建投證券保薦了6家,分別為中牧股份、葛洲壩、北緯通信、航天通信、億利能源和中航投資;中信證券則保薦了5家,分別為五礦稀土、四川路橋、長城開發、江南紅箭和平安銀行。
“不靠譜”的定增股
在對定增股票進行統計時,本刊還發現,還有少數公司的定增預案由于遭到了股東大會的否決,以致無法再進行下去,這其中涉及到的公司包括:三維絲、特爾佳、宏達新材、時代萬恒、國藥科技、西寧特鋼、國農科技、西北軸承。
另有一些公司的定增預案由于內外部的雙重原因導致定增被中止,這其中涉及到23家公司,包括大富科技、科泰電源、中視傳媒等。
大富科技于2013年9月9日推出現金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預案。但該預案在當年11月14日就被終止,公司給出的解釋為“交易雙方未能就交易價格達成一致意見。”科泰電源則是2013年12月23日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給出的解釋是“與交易對方在估值方面未能達成一致且不能達成交易替代方案。由于交易本身持續時間較長,涉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資產評估等工作預計不能按期完成。”
本刊還發現有一些公司甚至還以定增為噱頭吸引市場目光,最終使得定增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鬧劇,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索芙特。在文化娛樂概念的炒作高潮時,索芙特推出了定增,擬購買廣西印象劉三姐旅游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高調介入《印象劉三姐》文化藝術表演,公司股價聞風三個漲停,但此次定增卻以失敗收場,《印象劉三姐》不接受定增方式進行合作。類似的案例還有三五互聯和南寧糖業等。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有機構認購定增個股都可能出現虧損的情形下,投資者對無業績支撐、以定增為噱頭的公司更要多加留意和小心,搞不好就可能掉落到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