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孫瑞宏
走進南寧市南湖小學(以下簡稱南湖小學),一陣陣歡聲笑語從四面八方涌來。這是一所擁有50年辦學歷史的學校,也是一所充滿活力的學校。多年來,該校秉承“以智慧心,以文化人,點亮生命”的現代教育理念,以“點亮教育”為特色,打造學校文化品牌。該校校長鄭竹青說:“‘點亮教育就是用思想、激情、智慧去激勵、鼓舞、喚醒每一位師生的心靈,讓他們主動獲得發展,實現自身價值。”
“點亮”課堂文化
構建自主活力課堂
2012年10月,南湖小學2-5年級的學生家長進入課堂,親身體驗該校的“點亮課堂”:課堂中,學生自主讀、想、說,并嘗試動手實踐去解決問題,充分展示了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胡嵐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習作入手,引發學生對人物心理描寫的思考,自己總結出人物心理描寫的方法,并把方法遷移運用到刻畫電視節目《快樂大本營》片段所呈現的人物心理中,課堂氛圍熱烈異常;劉冬梅老師的音樂課把音樂與舞蹈、美術、文學、影視等學科有機整合,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學生從中多聽、多唱、多想、多討論、多創新,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直至下課仍對課堂戀戀不舍……
鄭竹青校長介紹,“點亮課堂”就是構建“自主活力”的課堂,要求教師把學習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尊重差異性,追求讓“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個性,每一節課都力求有特點、有創意、有情趣、有活力,每個學生都擁有自主學習的機會與能力”的教學境界,讓課堂成為師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課堂成為孩子們誕生想法的地方”。
南湖小學的“點亮教育”始于2010年的“‘點亮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的研究課題,《構建自主活力課堂的研究》是其子課題。該課題將“一核心四擁有”教育理念貫穿課堂,緊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發展的意識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的教學觀(一核心),努力實現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擁有自主學習的提問權以及習慣和方法(四擁有),讓課堂真正成為點亮師生生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樂園。該校的一位教師說,正是通過課題研究,他們對“點亮課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僅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受益,老師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點亮”學生
構建“自我點亮”活動文化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過活動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素質得以提升,最終實現“自我點亮”,這是南湖小學實施“點亮教育”的獨特方式。近年來,該校通過各種主題的德育實踐,設立豐富多樣的社團等措施,用多種評價形式賞識學生,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
每周一、二、四的下午5:30-6:30,南湖小學的校園里就活躍著武術社團小隊員們的身影。小隊員們在武術教師的指導下,拳來劍往,刀砍棍掃,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采訪中,一名滿頭大汗的隊員興奮地告訴記者:“參加武術社團,我不僅可以參加比賽獲得榮譽,還強壯了身體,意志也堅強了!”該校是自治區武術傳統學校,以特色的武術教學、獨創的武術操、輝煌的武術賽績致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今,武術隊已成為該校特色教育的一張名片,贏得上級部門、社會、家長等的贊譽。
機器人社團是南湖小學設立的眾多社團中的一個,也是學校舉辦一系列科技活動的主陣地。每學期初,社團輔導教師會根據上一階段訓練情況制定工作計劃,確保教學質量;學期末,社團輔導教師要作社團活動總結,并綜合學生整個學期的表現,評選出“機器人編程之星”“機器人搭建之星”“機器人創意之星”等,讓學生在社團中“發光”。平時,指導教師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科學的實踐活動,解決問題。學生在其中不僅學到了科學技能,還鍛煉了思考和創新能力。
南湖小學還開設了包括民樂、合唱、小記者、航模、舞蹈、籃球、英語、文學社、科學、美術、閱讀、心理成長小組等眾多社團,各社團根據學生年齡段進行分班分層教學。社團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點亮教育”的核心理念——相信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掘學生的獨特稟賦,在此基礎上成就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多一條成長路徑。
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方式,是南湖小學激勵、喚醒和點亮每一個學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期末散學典禮等活動中,該校都設有隆重的“‘童星閃耀紅地毯”環節,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表現先自行申報,學校再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出“讀書小博士”“小數學家”“小歌唱家”“環保小明星”等,讓獲獎者像明星一樣走“紅地毯”。多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都有獲獎和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正是得益于這樣精心設計的“點亮”活動,南湖小學的學生從“被點亮”到“自我點亮”,學會了自我教育,擁有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點亮”教師
打造高素質教師團隊
“我希望成為光芒。”南湖小學青年教師韋嬋芳在教學隨筆中充滿激情地寫道,“對于我這樣剛入行沒多久的新教師來說,南湖小學無疑是一個充滿著溫暖光芒的地方。……每一位師長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閃閃發光的他們,讓我變得更加成熟更有期待……”韋嬋芳的感受真實地反映了該校為“點亮教師”作出的努力。
教師團隊建設應和教師的基本需求結合起來,尤其是要關注教師的生命質量,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教育環境,讓教師認識到職業的尊嚴和幸福,讓學校成為教師實現個人價值的場所,成為教師的精神家園。基于此,南湖小學多年來實施了“師表工程”“師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藍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的教師團隊,造就了一流的師資。
“師表工程”重在師德培訓,除傳統的學習、培訓形式,該校每年還在教師節組織全體教師誦讀入職誓詞——《愛的宣言》,強化教師的職業信念與激情;注重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鼓勵教師自主培養高尚師德,如學期末給教師設立的“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工會積極分子”“教育教學創新獎”“科研積極分子”等多種獎項,在每年的“創新杯”教學競賽中,除評出一、二、三等獎外,更不拘一格地根據教師的申報及課堂實際,給每位教師評出如“教學設計獎”“學法指導獎”“課件制作獎”等至少一項教學單項獎,盡可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師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藍工程”重在幫助教師專業成長,使教師享受專業成長和事業發展的幸福。該校倡導教師自主學習,把“學習化”作為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點亮”教師思想,進而“點亮”教師職業生涯。每到教師節等重大節日,學校都會贈送給教師購書卡,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提升個人素養,并通過開展“美文誦讀”“師德演講”競賽、書寫競賽等活動,促使教師扎實修煉基本功。該校還提出“六個一”教師自學規定:每位教師每學期要自學一本教育教學專著、上一節研究課、寫一篇最佳教案、作一次中心發言、上交一篇教學總結或教學論文,每月寫一次教學隨筆。
此外,該校積極挖掘教師的潛能與價值,大力開展校本培訓活動,打造“校內名師”,促使教師“自我點亮”。每周三下午,該校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每次必有的“短、平、快”的“教改微型論壇”是最精彩的節目。教師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自由確定專題,輪流擔任主講“專家”,如《有關批評的建議》專題,心理教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低中高年級學生進行訪問調查,了解學生對待批評的態度和容易接受的批評方式,從理論上給予闡釋,用實踐加以證明,并介紹了適合不同群體學生的批評方式,引發了其他教師的思考。
南湖小學還非常注重科研引領,以研促教。學校教師人人有課題,每年通過“科研成果推廣會”“主題教研活動”“教研組長沙龍”、“金鑰匙、金點子”班主任工作藝術研討會、師徒結對子、“創新杯課堂競賽”、青年教師教學展示研討等一系列活動,為教師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提供更多途徑,讓教師們在多元的舞臺上更閃亮。
目前,南湖小學共培養了1名廣西特級教師,9名小學中的中學高級教師,12名南寧市學科帶頭人,25名南寧市教學骨干,還有1名教師入選“跨世紀園丁工程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5名教師成為廣西“21世紀園丁工程”B類培養對象,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也收獲了累累碩果。
“點亮教育”不僅照亮了學生的前進道路,也燃燒了教師的夢想,讓師生們收獲了成長的快樂。正如鄭竹青校長所說:“積極尋找適合孩子們成長的方式,關注教師職業的幸福與尊嚴,努力讓校園里的每一個生命根繁葉茂,碩果滿枝,這就是我們辦教育的目的。”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