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龍江
廣州經濟國際化:進程評估與推進路徑
◎ 陳龍江
一方面,城市經濟國際化表現為生產、交易和消費的國際化,另一方面,城市經濟國際化又可分為內向和外向國際化。因此,可同時從生產、交易、消費三個維度和內向、外向兩個維度評估廣州近年的經濟國際化進程。結果表明,總體而言,從國際化進程看,廣州經濟國際化程度呈下降態勢;從國際化程度來看,經濟國際化程度總體仍較低;從國際化的內外向比較看,廣州經濟的內向國際化強于外向國際化;從國際化的城際比較看,廣州經濟國際化總體略強于北京?;谝陨辖Y論,廣州應從最薄弱環節入手,以推進生產要素國際化為重點提升廣州生產國際化水平,以擴大服務貿易為重點提升廣州交易國際化水平,以擴大消費品進口為重點提升廣州消費的國際化水平。
廣州 北京 經濟國際化
經濟功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生產、交易和消費。因此,城市經濟國際化亦反映在如上三個方面,即生產的國際化、交易的國際化和消費的國際化。
生產的國際化可界定為國際化的企業主體利用國內外的資本、勞動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向國內外市場供給商品和服務。這一個界定同時也表明了從宏觀角度評估生產國際化的兩個主要維度:一是企業主體的國際化程度,可用外資企業數量占城市企業總數的比重、外資企業總資產/資本占所有企業總資產/資本的比重等反映;二是資本、勞動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國際化程度,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可相應采用實際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外資所占比重、外籍人才占全部勞動力的比重、技術進口金額占城市研究發展支出總額的比重、對外支付的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占城市研究發展支出額的比重等指標進行評估。
交易的國際化,即指城市中國際化的市場交易主體,采用國際化的交易技術和手段,在全球市場上進行商品、資金和服務等的交易。評估交易的國際化程度,通常可以從交易主體的國際化程度、交易手段的國際化程度、交易對象的國際化程度等方面進行。然而,雖然理論上可以從以上多維進行評價,但由于統計數據難以進行如此翔實的區分,因此,實際評估中往往最終只能簡化為采用國際貿易額占GDP的比重進行評估,或者從產業分類的角度,評估某一產業類別國際貿易額占該產業增加值或總產值的比重。
消費的國際化,反映在多個方面。一是,城市居民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化。通常而言,一個國際化程度高的城市,居民能享受全世界各地生產的商品,同時亦能享受到全球知名服務企業的服務。這一方面理論上可采用進口商品和服務在居民消費中所占的比重進行評估,但由于缺少數據,在實際評估中往往只能舍棄。二是,來城市旅游消費的消費者的國際化。由于國際化的城市通常也是全球旅游者喜愛的城市,境外旅游者的涌入帶來了城市消費者的國際化?;跀祿目傻眯?,通??梢詮娜刖陈每蛿盗空既坑慰蛿盗康谋戎?、旅游外匯收入占比等指標對此進行評估。

表1 經濟國際化的分類與評估指標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城市經濟國際化又可分為內向國際化和外向國際化,前者指利用國外的各種資源服務于城市本地的經濟發展,如進口產品和服務、利用外資、技術和人才等等,而后者則指向國外輸出本地的各種資源,如出口產品和服務、對外投資、對外勞務合作等等。生產國際化、交易國際化和消費國際化均可從內向和外向國際化角度進行區分。但是,由于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城市本身經濟的國際化,同時考慮數據統計的可得性,因此,評估時將在兼顧外向國際化的同時,重點考察廣州城市經濟的內向國際化程度。
基于以上對城市經濟國際化的界定和理解,我們同時從生產、交易、消費三個維度和內向、外向兩個維度進行評估,相應的評估指標總結如表1所示。

表2 廣州生產國際化進程評估結果單位:%
(一)生產國際化
依據前文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同時考慮統計數據的可得性,我們利用如下指標對2010-2012年廣州生產國際化程度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
2010年至2012年三年來看,總體而言,企業主體的內向和外向國際化均緩慢提升。其中,反映內向國際化的核心指標外資企業數占國內企業總數的比重從2010年15.05%上升到2012年的16.46%,外資企業所有者權益占比亦從11.99%緩慢上升至12.04%。
然而,同期多個指標揭示出,廣州內向和外向生產要素國際化均有所下降。如資本要素方面,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和外資占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比重的評估值均出現了比較顯著的下滑,前者從2010年的8.49%下滑至2012年7.97%,后者相應地從1.97%下滑至1.18%。同時,對外直接投資占國內投資的比重亦從2010年的0.69%下降為2012年的0.63%。技術要素方面,技術進口占比緩慢提升,技術出口占比顯著下降。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總體上,廣州生產國際化程度偏低。雖然目前未發現有嚴謹的研究確定評判國際化程度的標準值,但若以25%作為參照值來對照,可以發現,廣州生產國際化總體上處于較低的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處于相當低的水平。分類來看,企業主體內向國際化處于較低水平,但外資企業吸納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就業人數。同時,由于廣州乃至全國的企業“走出去”才剛剛起步,因此企業主體的外向國際化相當低。
生產要素內向國際化方面,資本要素的國際化程度很低,這表明,雖然廣州長期以來是全國對外開放利用外資的前沿陣地,但對于廣州的整個經濟發展而言,外資對于廣州的資本要素貢獻仍很低;技術要素的國際化程度很高,這既是近年加大技術引進的結果,亦是因為廣州總體的研發支出總額仍然較低的結果;勞動力要素方面,雖然沒有統計數據進行分析,但我們仍然可以經驗判斷出,廣州勞動力的國際化程度較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本身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除了需要引進少數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外,企業基本不需要從國外引進普通勞動力。

表3 廣州與北京生產國際化評估值的比較(2012)單位:%
生產要素外向國際化方面,資本要素的外向國際化相當低,原因亦是因為廣州乃至全國的企業“走出去”才剛剛起步;技術要素的外向國際化較高,原因與前類似;而勞動力要素外向國際化程度相當低,原因包括中外文化語言差異的影響、勞動力國際流動不便利等多種因素。
為發現廣州經濟國際化在國內所處的地位,我們將廣州與北京的相關指標評估值進行了比較。生產國際化評估結果的比較如表3所示。與北京相比,廣州企業主體國際化、生產要素的國際化總體上均高于北京。
以上分析表明,總體而言,一方面,從企業主體和生產要素國際化來看,廣州生產國際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從內向和外向國際化分類來看,廣州外向國際化程度顯著低于內向國際化。然而,雖然廣州生產國際化程度較低,但生產國際化程度總體高于北京。

表4 廣州交易國際化評估結果單位:%
(二)交易國際化
表4所有評估指標值均表明,2010年至2012年,廣州交易國際化程度呈下降態勢。進口占GDP比重從2010年的34.99%顯著下滑至2012年的27.16%,而出口占GDP比重相應從30.56%下降為27.46%。若從產業層次來看,包括農業和工業在內的非服務業部門進口和出口占非服務業部門增加值或產值的比重均顯著下降。
雖然近年廣州交易國際化程度呈下滑趨勢,但廣州交易國際化的程度仍然較高。無論是總體層次還是產業層次,亦無論是內向國際化還是外向國際化維度,相關指標的評估值均在25%左右,表明廣州廣州交易國際化程度較高。近年內向交易國際化程度較高,顯然與近年國內貿易政策轉向進口出口并重擴大進口有關,而外向交易國際化程度較高,則可歸因于中國一直以來推行的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此模式近年向擴大內需轉變。
與北京的比較表明(見表5),廣州交易的內向國際化遠遜于北京,而外向國際化總體略強于北京。這一結果原因可能有:一是北京對進口產品的消費需求強于廣州;二是北京是外資跨國企業和中國大型央企的云集之地,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數量遠高于廣州,這可能由此帶來大量進口。而另一方面,廣州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前沿陣地,制造業出口一直是廣州經濟的優勢所在。

表5 廣州與北京交易國際化評估值的比較(2012)單位:%
以上分析表明,總體而言,一方面,廣州交易國際化程度呈下降態勢,但廣州交易國際化的程度仍然較高;另一方面,廣州交易的內向國際化遠遜于北京,而外向國際化總體略強于北京。
(三)消費國際化
前文已經指出,消費的國際化既反映在城市居民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化上,亦反映在來城市旅游消費的消費者的國際化上。但由于缺少數據,對廣州消費國際化的評估只考察了后者,結果如表6所示。
從評估結果來看,2010-2012年,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程度呈下滑態勢。海外游客數量占城市接待游客總數的比重從2010年的18.08%下下降為2012年的16.47%;而旅游外匯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相應從7.12%下滑至5.42%。而同期,以出境游客數量占比衡量的廣州消費外向國際化程度有所提升,三年中從21.26%提升至22.22%。
從國際化程度的評判來看,一方面,海外游客數量占比結果表明,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的程度比較高,而旅游外匯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特別是旅游商品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指標結果則揭示出,廣州內向國際化程度較低。從經濟的角度評估,我們認為后者指標更重要,因此,總體認為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程度仍然較低。另一方面,出境游客數量占比近年維持在20%的水平,表明廣州消費的外向國際化程度較高。
與北京比較而言(表7),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方面略強于北京,但外向國際化程度大大低于北京。如核心指標旅游外匯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的評估值,廣州2012年為5.42%,高于北京的4.26%。但出境游客數量占比指標上,廣州的22.22%的評估值,遠低于北京的52.49%。
以上分析表明,總體而言,一方面,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程度呈下滑態勢,而外向國際化程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廣州消費的內向國際化程度較低,略強于北京,而外向國際化程度雖較高,但仍大大低于北京。

表7 廣州與北京消費國際化評估值的比較(2012)單位:%
(四)小結
以上從生產、交易和消費三方面對廣州經濟國際化的評估表明,總體而言,從國際化進程看,廣州經濟國際化程度呈下降態勢;從國際化程度來看,廣州經濟國際化程度總體仍較低;從國際化的內外向比較看,廣州經濟的內向國際化強于外向國際化;從國際化的城際比較看,廣州經濟國際化總體略強于北京。②
基于前文評估指標的分析結論和對于廣州經濟國際化的經驗觀察,從目前廣州生產、交易和消費國際化的最薄弱環節入手,本文提出如下推進廣州經濟國際化的方向和路徑建議。
(一)以推進生產要素國際化為重點提升廣州生產國際化水平
1.吸引外籍高級人才與出國留學人才
人才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廣州要創新人才培養和外籍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培養、評價、任用、表彰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夯實人才基礎,構筑國際化的人才高地。一方面,要創新本土人才培養機制,與相關高校合作,采取更加靈活的培養機制,選派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到國外各類機構和企業進行一年以上的學習培訓,推薦支持其到各類國際組織掛職鍛煉。另一方面,要創新國外高端人才引進機制,啟動精英人才引進工程,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利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千人計劃”南方創業服務中心、國內外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獵頭公司、人才培訓機構和海外華僑僑會等人才引進平臺,重點吸引高端管理經營和科技人才,建設一支高層次、國際化的優秀人才隊伍。落實人才專項扶持資金、對精英人才部分個人所得稅進行補貼,在安家落戶、出入境、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高端服務企業引進高級人才產生的有關住房貨幣補貼、安家科研啟動經費等費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③等等。
2.在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大技術引進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一方面,要完善目前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參與的科技經費投入體系,提高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總體水平,實現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2.5%以上并逐步提高的目標,提高廣州科技自主創新的水平。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另一方面,加大先進技術的引進力度。一是要在利用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平臺基礎上,積極搭建廣州的技術貿易公共服務平臺;二是要完善鼓勵進口技術目錄,擴大進口貼息范圍和覆蓋面,重點扶持先進技術的進口;三是結合廣州的優勢和支柱產業,有重點地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等戰略性產業的技術進口。
3.進一步加大外資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引進
為進一步吸引外資特別是金融資本進入,規范透明便利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因此,廣州應借鑒國際上良好的營商規則,打造有強大吸引力的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綜合國際上對于營商環境的評價指標體系④,廣義的營商環境主要包括如下兩大方面:一是宏觀的城市總體經濟與商業環境: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環境、宜居環境、安全風險、基礎設施、產業基礎、政府產業支持、知識產權保護、開放程度(跨境貿易便利)、文化水平等;二是微觀的企業在該城市的生存成本(時間和金錢),包括企業開辦成本、企業財產權登記、獲得信貸、 投資者保護、執行合同、經營中的勞動力技能和可得性、薪酬成本、基礎設施成本、稅收和監管成本等。
因此,廣州可對照以上幾方面找出薄弱環節,針對性地借鑒國內外先進做法,打造規范化、透明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具體需要改善的方面包括:一是重點強化產業基礎和產業支持,進一步提升廣州總體經濟環境。廣州在經濟發展水平、宜居環境、安全風險、基礎設施和開放程度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未來在進一步完善基礎上,重點強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基礎和產業支持;二是建立貫穿企業生命周期的規范、透明、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降低企業生存成本。廣州應通過借鑒學習國內外的良好做法,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利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優化和創新規則,建立包括企業開辦成本、企業財產權登記、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執行合同等貫穿企業生命周期的規范、透明、國際接軌的規則體系,并基于這些規則,提供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政務服務。同時,通過協調和政策傾斜,幫助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支持和專業人才服務,維護企業正當商業利益,盡可能降低企業稅負,提供合理的基礎設施定價,以降低企業創業和生存成本,為企業在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的發展繁榮提供保障。
4.進一步鼓勵推動企業“走出去”
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部署,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引導大型本土企業制訂國際化戰略,加快國際化步伐,支持企業通過境外品牌、技術和生產線并購等方式開展境外投資,帶動產品貿易;三是成立廣州境外投資企業商會,建立境外投資指引和預警制度,針對重要行業編寫投資促進報告,評估項目風險,以減少中小企業海外投資難度;四是搭建投資促進平臺,選擇重點國別、行業等加大力度組織考察,增加項目對接會;五是促進銀企合作。利用外資銀行在全球具有分支機構的優勢,幫助本地企業在歐洲、美洲、非洲的貿易、投資、并購,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等;六是加大對企業“走出去”融資支持,設立專項基金給予支持,同時鼓勵中國銀行、保險公司金融機構積極開設海外網點,提高企業海外融資便利性;七是減少一般性海外投資項目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率。
(二)以擴大服務貿易為重點提升廣州交易國際化水平
服務貿易發展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國際看,發展服務貿易是大勢所趨。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速,跨國公司加快將研發、咨詢、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攀升,服務貿易結構從資源、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貿易為主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貿易為主發展的趨勢明顯。⑤
廣州2013年服務貿易進出口596.2億美元,占全國的1/12,同比增長48.4%,與貨物貿易之比從上年的1:2.9提高至1:2。服務外包合同額60.5億美元,連續三年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長22%。⑥雖然近年廣州服務貿易發展喜人,但仍然需要把握世界貿易格局變動大趨勢,將服務貿易發展作為重點,確立服務貿易的戰略地位,培育“中國服務”和“中國制造”雙輪驅動的外貿發展格局,推動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協調發展、服務進口和服務出口協調發展。提升廣州交易的國際化水平。
一是要落實已有的服務貿易領域的文化出口獎勵資金、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資金、技術出口貼息資金、進出口銀行支持重點服務貿易項目貸款等政策,同時推動設立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對符合鼓勵條件的“營改增”行業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免稅政策的落實,配合有關部門抓好政策落地工作。進一步深化同銀行和保險機構的合作,創新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服務貿易重點項目建設和服務出口。⑦率先探索建立與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
二是加強服務貿易促進平臺建設。結合自貿區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同服務貿易發達國家和周邊優勢互補國家簽署服務貿易有關合作協議;依托高德納外包峰會、英國外包年會、倫敦設計節等國際知名會議和論壇,繼續組織企業赴境外開展項目洽談。⑧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國內和港澳地區的京交會、上交會、文博會、軟交會、中國(香港)服洽會等洽談。推動認定一批省級和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集聚發展。
三是推動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和龍頭企業發展。繼續鞏固傳統服務出口領域的規模優勢,鼓勵運輸、旅游、建筑等服務出口;重點培育通信、金融、會計、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傳媒、咨詢等新興服務貿易發展,通過擴大進口滿足國內需求,通過擴大出口培育產業競爭力和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強中醫藥、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教育、體育等特色服務貿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培育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⑨扶持發展一批服務貿易龍頭企業,對產品出口提供全過程的服務鏈支持。
(三)以擴大消費品進口為重點提升廣州消費的國際化水平
廣州消費國際化的程度依然較低,最主要的表現是消費品國際化程度低,目前在廣州市零售市場上,國際商品所占比重依然較小,即使在外資大賣場中銷售的90%以上仍是中國本土產品。同時,國際化的商業服務規范和標準缺乏,特別是與高端消費相適應的跨國性綜合服務規范和能力缺乏。例如,郵寄服務、退換服務、索賠服務等,這些服務在廣州幾乎還是空白。⑩因此,廣州要以擴大消費品進口為重點提升廣州消費的國際化水平。
一方面,廣州要利用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5月印發《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加強進口的相關政策。積極申報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進口貿易集聚區對擴大進口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加大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必要的一般消費品進口。
另一方面,利用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的優勢,創新政策支持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發展。對電子商務集貨、備貨進口的商品,實施“分類管理、便利進出”、“一次申報、分批核銷”的檢驗檢疫監管措施。對跨境電商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差別化管理,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再次,加快進口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出臺扶持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和進口服務平臺的政策措施,認定重點培育的進口商品交易中心,促進進口與國內流通相銜接。對獲得認定的交易中心,海關優先批準設立進口保稅倉庫等保稅監管場所,予以重點支持。
最后,推廣市場采購出口,提高海外游客在廣州消費水平。在廣州較為成熟的專業商品市場推廣“市場采購”出口,實施對“旅游購物貿易”方式報關出口商品實施在通關口岸進行檢驗檢疫,實行增值稅免稅政策。
注釋:
①由于無法獲得服務進口和出口的單獨數據,因此此處數據為服務貿易收支總額占服務增加值的比重,數據來源于: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2012年服務貿易發展情況簡介,http://www.gzboftec.gov.cn/article.jsp?columnId=2c9081ee2cbf9809012cc02cd5660318&id=2c90aa9c3fc633130140804a 547d7839。
②雖然依據已有評估指標值,本文得出了以上基本的結論,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數據可獲得的強約束,本文在實際評估中未能將個別重要的指標納入考察,因此,某些結果可能會有一些偏差,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來應用。
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廣州建設國際商貿中心戰略規劃研究,2011.10.
④可參見: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2012營商環境報告:在更透明的世界里營商;張天兵,陳海文.科爾尼中國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吸引力指數.科爾尼論叢,ttp://www.atkearney.com.
⑤房愛卿.“服務貿易是抓手,服務外包是領頭羊”,2014年7月3日,中國服務外包網。
⑥陶達嬪.南方日報:廣州服務貿易占全國1/12 去年進出口額達596.2美元,同比大增48%(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2/28/content_7277439.htm)
⑦商務部.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成為中國外貿新亮點,http://www.gov.cn/xinwen/2014-07/23/ content_2722680.htm,2014-07-23.
⑧房愛卿.“服務貿易是抓手,服務外包是領頭羊”,2014年7月3日,中國服務外包網.
⑨房愛卿.“服務貿易是抓手,服務外包是領頭羊”,2014年7月3日,中國服務外包網.
⑩張強,李江濤.以國際商貿中心引領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研究.城市觀察,2011(4).
[1]郝書池,姜燕寧.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國際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39-43.
[2]李妃養.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3]李俊.中國經濟國際化現狀評估與路徑建議[J].國際經濟合作,2011(8):17-22.
[4]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2012營商環境報告:在更透明的世界里營商.
[5]易斌,于濤,翟國方.城市國際化水平綜合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3,33(009):37-42.
[6]張強,李江濤.以國際商貿中心引領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戰略研究[J].城市觀察,2011(4):10-36.
[7]朱貞瑾.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研究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14,26(5):17-19.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uangzhou: Process Assessment and Progress Path
Chen Longjia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rban economy is,on one hand,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oduction,transaction and consumption,and on the other,inward and out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uangzhou’s economy can be assessed from these two dimensions.Generally speaking,it is going downward and remains at a low level; more inward than outward going; and comparatively more internationalized than Beijing.Therefore,Guangzhou should upgrade its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factors of production,which is its disadvantage,and expand service trade and import more consuming goods.
Guangzhou; Beijing;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F127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6.018
陳龍江,管理學博士,博士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廣州國際商貿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副教授。
(責任編輯:盧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