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
課堂教學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傳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陣地,也是學生感受知識、提升能力、體驗情感與價值觀的地方。課堂對于師生來說,都是關鍵的。高效的課堂,對于師生是互有啟發、互有收獲、相互提高的
過程。
一、現有的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現象
1.教與學的過程形式化、簡單化
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教學受功利心理以及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追求的是將書本的知識盡最大限度復制到學生的頭腦中,教育的目標被簡單化了。另一方面,重形式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對于達成高效課堂是非常重要的。
2.多媒體使用過度化
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使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文本性、線性的結構形式轉變為生動有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過多依賴媒體,課件信息量大;文本切換過快,沒有預留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課件制作花哨,過多采用了圖片、音樂、動畫等,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3.引用材料缺乏時代感,并且脫離學生認知實際
“從生活走向知識,從知識走向社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往往是生活現象引發的。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選擇的材料沒有與鮮活的社會熱點現象有機結合,或者脫離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只有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引用材料,才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愿望。
4.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化角色被缺位
新課標強調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但在“虛假的熱鬧”“唯分是舉”異化的課改價值觀的指導之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缺位了,整堂課下來,教師極盡之能時的滔滔不絕,學生則昏昏欲睡。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5.習題訓練非典型化和適度化
課堂上教師選擇一些習題供學生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夯
實基礎的目的。但是習題的選擇缺乏針對性、典型性,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或者是教師課堂上留大量的習題,課上寫不完,課后做作業,導致學生怨聲載道,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正是這些亂象叢生,導致思想政治課堂在學生的眼中成為了枯燥、無趣的代名詞,課堂效能低下。
二、如何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
美國的柏利納和蒂克諾夫,通過研究列出了有效教學的行為有:(1)教師建設性地對學生情緒和態度作出公開的語言或非語言
的反應;(2)教師認真聽取學生在講什么,談什么,背什么;(3)教師給學生某類指導或警告,并且說到做到,在以后的教學中貫徹之;(4)教師對所教的學科充滿信心,并顯示出對此學科的駕馭能力;(5)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檢查結果調整自己的教
學工作;(6)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表現出一種積極性的、令人愉快的、樂觀的態度和情緒;(7)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據此來調整教學的速度;(8)教師能夠有效地利用那些在課堂上出
現的跡象來預測課堂以外的事情;(9)教師鼓勵學生認真做好課
堂作業,對學生課堂作業負責;(10)教師利用復習、提綱挈領地解釋客觀事物和總結等方式,使學生做好學習準備。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有效,結合上述觀點和教學親身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努力:
1.重新審視教與學的關系,轉變觀念
教學的基本內涵指出,所謂教學,即為了實現教育目的,教師教、學生學的一種教育活動。教與學是教學的兩個最基本要素,離開了教的學是自學,離開了學的教是自教。因此教師首先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實現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善,促進學生想學、樂學。
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
(1)實
實實在在地鉆研教材、課程標準,并且把它吃透。制訂簡明扼要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要追求全面開花、面面俱到,只要根據學生實際,徹底解決一兩個問提就可以。摒棄一些刻意的“裝飾”和“作秀”的教學方式,不追求華而不實的熱鬧課堂,不生搬硬套,恰當使用一些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從實際出發,同時要適度,不能“為用而用”;課堂上材料的應用也要接上學生生活的地氣,現實社會的地氣,書本的知識才會變得鮮活,富有生命,學生也會學著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現實,學會學以致用。
(2)聽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提問是最為有效的途徑,通過提問,傾聽學生的想法,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適時調整教學設計。
(3)放
還學生自主權,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給他們想、說、做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的思考、討論、質疑、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想說、敢說、能說,激起他們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當然放手要適時收回來,做到有的放矢。放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的目標服務的,不能偏離這個目標。
2.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增強思想政治教師的人格魅力
同樣的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授課,教學的效果是有差異的,究其原因與教師本身的素質有關。教師的職業熱情與專業精神,教師投入的工作,用心、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開動腦筋,反復推敲,結出教學的智慧之果。教師在課堂上所體現的淵博知識、機智的語言、機敏的思維等,立體地展示了教師的個人魅力,學生是樂在課堂,進而對教師產生崇敬之感,學生也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淺見。在三尺講臺的舞臺上,我相信:只要勤奮耕耘,用心投入,遵循規律,就一定會結出碩果。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