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自華
我已三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覺得百讀不厭、受益匪淺,思想境界得到了凈化和提升。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地教導我們“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一視同仁”,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有個別對待的態度。讀到這,我豁然開朗:為什么我所教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成績差異,為什么面對所有學生講同樣的內容,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地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是我的原因,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沒有周密地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沒有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自己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是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我遇到的最嚴重的危險吧。
在課堂上,只要能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取得成功的歡樂,課堂就不會把我們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盡。如果我們能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那么這種情況便也不會發生。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好建議: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底子”。
書中還有很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為了我們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們忙中偷閑自樂一會時,就掀開書本吧!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經濟開發區第二初級
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