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不斷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積極探索、不懈實踐的重要課題,也是新課改的中心要求。作為初中語文教育一線的普通一員,本人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摸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學生為本,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不僅是新課改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要求,也是由語文科目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文學作品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帶給了讀者理解的多角度性。同時,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實質上是個體對作品的主觀認知,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同個體對相同文本的不同解讀。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已經擁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個體差異性更加突出。理解的多角度性和個體的差異性自然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許多不同于老師、不同于教材的觀點,這正是他們獨特視角的反映。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面對學生的不同觀點,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就要積極肯定,堅定其思考和創造的信心。
二、優化課堂提問,以疑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行動最好的推動力。在語文課堂上,要想讓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最基本的途徑就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往往從對事物的疑惑中來,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要針對課文理解要點,合理設置問題難度,根據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出一系列有層次、有步驟的問題,讓他們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和疑問,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通過學生自己解惑,對課文做出更深的理解,擁有自己獨到的感悟。
如,在課文《背影》的教學中,就可通過分層設問的方式設計一組問題:課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來了。接著再問:與背影相對應的,課文寫了幾次流淚?這個問題在課文中也有比較明顯的指示,學生容易回答。在此基礎上,可繼續發問:作者每次流淚是因為什么事由?通過閱讀,學生不難從課文中得到結論,將作者父親為兒子做的事情歸納出來。有了這些鋪墊,就可以提出直擊文章情感主題的問題:從這幾次背影、幾次流淚中,你感受到了父子間怎樣的情感?通過這樣一組由易入難、層層遞進的設問,引導學生自我誘導、自我解惑,在對課文的反復研讀中獲得自己的感悟,得到情感的升華,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多形式促進自主學習中的合作交流,增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深度
新課標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上的最好體現方式便是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和分組辯論。要在語文課堂上成功開展這些活動,首要任務便是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打破師生等級隔閡、摒棄死板的教學模式、擺脫沉悶的教學氣氛,學生才能夠、才愿意積極表達自我觀點,達到交流討論的目的。其次,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真正以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度,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尚未理解的部分,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留下充足的空間,自己只扮演引導者、協調者的角色。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多鼓勵,多表揚,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和慣性,讓他們增進對疑難問題的探究深度,擺脫固定思維帶來的框架,讓他們在與老師、同學的交流、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產生創新的火花,體會到思考的快樂。
即便是略顯枯燥的說明文,在教學中也可以開展這種學習活動,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潑,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中國石拱橋》的教學,在學習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特征后,就可設置一個分組討論:為何要選這二橋進行介紹?可以只介紹一座嗎?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白課文的設置目的,即二橋代表著中國石拱橋最突出的特征,不可只介紹一座,這樣不足以反映中國石拱橋的全部特征。
四、合理引導,避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走入誤區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代表同時削弱教師的課堂調控權利。相反,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進行積極調控。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單純的自讀自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過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學生走入這幾個誤區:
1.只有優等生滔滔不絕,后進生默默無言或是發言不被重視。要讓學生意識到人人都有發表見解的權利,鼓勵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積極發言、參與討論。
2.討論方向發生偏差,糾纏于無價值的問題討論。若學生實在不肯放手,可將此作為課后研究。
3.討論過程中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討論”淪為“爭吵”。初中學生正值個性異常強烈的青春期,個人意識強烈,不易妥協。這時,教師應該耐心引導雙方以自己觀點的依據來說服對方,將之拉回課堂的軌道。
五、學后及時總結,積累學習經驗
學生的自主學習重在思考、交流的過程,重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思維碰撞的快感及對自我見解有目的、有依據地表達,這種自主探究的過程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完成課堂討論或交流后,可要求學生將自己討論的結果、心得寫下來,既能夠強化他們對課文的掌握,又能夠總結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升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不斷提高思維、探究能力,進而達到自身語文素養的飛躍。
(作者單位 重慶市云陽縣盤石中學校)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