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明
統計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統計學知識也是貫穿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的一個重要課程。不僅在很多其他的數學學習板塊對統計學的知識應用較多,就是在其他學科或者我們的生活中,對這一領域的知識運用也是相當廣泛的。小學統計數學是一個為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內提高學生對統計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十分重要,對學生未來數學知識的進步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統計學教師掌握相關教學技巧,提高授課水平和能力,為學生的統計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數學統計教學現狀對策小學數學的統計學知識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許多其他數學問題。統計學知識是一門比較重要的知識,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會涉及,學生需要對這方面的知識得到較好的了解和掌握。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數學統計學領域,學生的掌握能力不高,出錯率較大,這就為小學數學教師指明了問題存在的方向,需要教師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尋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小學數學統計學教學
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將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列為小學數學的四大領域之一。并對該部分的教學目標做出了詳細的要求,需要讓學生能夠親自體驗較為簡單的數據統計環節,能夠讓學生了解數據整理、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同時對數據結果進行較為簡單的分析,總結。
小學數學的統計學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統計學思想和數學分析能力,設計好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的統計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內容,但是就目前教學反饋來看,學生的出錯率較高,仍然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這就需要引起教師的思考,尋找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綜合分析課程難度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小學數學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備課難度較大
新課程標準教學下,增加了對小學數學統計學的內容,有些教師之前對這部分的內容沒有進行過授課,一方面,缺乏各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備課任務量加大,需要從各個方面把握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小學數學的統計學概念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難點,從而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對時間分配和力度分配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此外,有些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缺乏,在與學生互動的環節中,不能詳細、明了的解答學生的困惑,反而容易形成誤導,這是教師授課過程的“致命傷”。
2.統計學課堂的組織授課形式較為復雜
小學數學的統計學知識在題目來看較為抽象,所以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可以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或者借助圖表信息。但是,教師往往不能較好地把握課堂時間安排,因為組織統計學的課堂活動難度較大,在時間上占用較多,這就會影響學生的教授效果。一般來說,在組織學生進行統計學的實驗活動時,組織活動時間與教師點撥、總結、加以指導和進行反饋檢測的時間比例應相當。
3.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
一般來說,比起純粹概念性和公式性的數學內容來說,小學數學的統計學知識的趣味性還是可以挖掘出來的。由于教師的授課方式不當,教學方法欠缺,對教學技巧的應用較少,使得學生會對這部分的內容感到厭倦,影響聽課效率和學習效果。“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三、提高小學數學統計學教學的措施
小學數學的統計學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內容,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只有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解答才能提高這類問題的答對率,也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1.培養學生的統計思想
統計思想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指學生在解決一些數據問題的過程中,將統計方法運用到問題解決的環節的一種思維表現能力。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統計學的學科特點,進行統計實驗的設計,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統計思想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例如,最簡單的實驗素材就是將不同顏色的小球混在一起,尋找小球數量最多的顏色。學生會將不同顏色的小球分開放置,然后數出每種顏色的小球的數量,最后進行數量的對比。在這個實驗環節中,學生先將小球分開放置,然后對比數量的方法就是統計學中常用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統計思想就形成了。
2.培養學生的統計數據分析能力
由于統計學教學目標中要求教師適當組織進行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并感受統計分析數據的功能的過程,理解統計學的意義,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應該盡量選取貼近生活的實例,可以模擬一種場景,假設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要組織大家做游戲,有些同學希望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有的同學想玩“丟沙包”的游戲,還有一些同學喜歡做“切西瓜”的游戲,為了公平一點,老師要求大家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對于這種問題的解決,教師就可以引入統計學的知識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游戲寫下來交給老師,再由教師分開進行統計數據。最后將所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可以用統計表、統計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很自然地引入了統計圖表的概念。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心里特點和思維習慣,根據他們的特點設計教學形式。例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喜歡用動手能力去獲得知識,教師就可以提前講清楚課堂要求,做好課堂上的準備材料,在課堂上組織有意思的又不脫離教學內容的課堂活動,用這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和輔導過程中要注意提醒學生注重書寫,看清題目要求,認真書寫計算。只有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率。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的統計學知識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的講解需要數學教師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逐漸培養起學生的統計思維和數學分析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據分析方法,將數據和圖表結合起來,培養數據的分析能力和“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統計課堂的教學有效性,為學生的統計學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范燕.小學數學統計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4.
[2]胡松林,孔企林.從統計圖表到統計觀念的培養——淺談小學數學統計教學目標的演變過程[J].小學青年教師,2009,(05).
[3]張建.新課程高中數學統計教學建議[J].基礎教育論壇,2012,(09).
[4]梁倩.新課標下高師小學數學教育專業教學設計能力培養的探討——以低年級小學生數學統計為例[N].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