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籌融資方式分析
●王淑敏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主要依賴業主投資、內部集資和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雖然近年開辟了風險投資和發行股票等融資渠道,但對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所發揮的作用仍然有限,融資問題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知識產權融資,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重要金融制度和技術創新,可以在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效緩解融資困境。文章通過解析以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方式和以知識產權實現債務融資兩種方式,探討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融資方案選擇,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有效方案。
中小企業融資 知識產權 質押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中小企業的發展獲得了新的機遇,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迅猛增長。相對于大企業來說,單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量并不多,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遭遇資金短缺問題。因而從整體看,中小企業仍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銀行信貸作為企業籌融資的常用渠道,卻難以成為中小企業彌補資金缺口的有效途徑。因為多數中小企業都難以滿足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企業財務狀況也往往無法承擔貸款風險,所以一些大型商業銀行經常以缺乏抵押資產或信用缺失為由將其拒之門外。籌融資實踐中,中小企業尤其是從事科技研發的輕資產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的難度非常大。
傳統的銀行貸款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提出諸多的限制條件及嚴格的審查程序,無疑因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而很難廣泛應用。民間借貸雖然對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要求較低,融資方式也更為靈活,但高利率與政策環境的不穩定帶來的融資風險也相對較高。與這些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知識產權作為技術創新的融資手段,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資信等級低等問題,有助于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和利用率,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
1.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的可行性。中小企業能夠使用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主要依賴于兩大因素:一是知識產權作為自有財產權益的價值;二是國家對知識產權籌融資的政策支持與鼓勵。
知識產權作為一項可依法轉讓的財產權益,可以其未來收益吸引天使投資、風險資本的進入,也可按現值評估作價出資吸引其他股東,還可用來質押換取銀行貸款,或者通過證券化吸引投資者。目前,雖然多元的知識產權融資方式,只是傳統融資模式的有益補充,但隨著知識產權在企業經營管理價值地位的提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創新激勵機制的增強、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動,知識產權在企業融資結構中所占比重會越來越高,受中小企業的關注度也會越來越大,發揮的價值也會日趨上升。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力度,尤其加大了對戰略型新興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政策鼓勵,為中小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籌融資提供了可靠保障。戰略型新興產業創新要素密集,投資風險大,國際競爭激烈,對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依賴強,對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要求高,引導企業如何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實現籌融資,是國家培育戰略型新興產業創新鏈、產業鏈、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重要途徑。國家對知識產權融資的保障政策,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形成了正向激勵,也為中小企業選擇自主知識產權籌融資戰略提供了應用平臺。
2.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的操作方式。企業以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的常見方式包括:天使投資、風險資本、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評估作價參股融資等。
天使投資,指少數人利用其私人資本投資于新辦企業,發揮其資本的誘導作用和汲水效應。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一般是具備專業技術、獨特技術或商業理念,或者是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是缺乏自有資金支持而無法完成成果轉化。天使投資人要承受該企業成果轉化失敗的高風險因素,但是企業產品一旦成功投入市場,也可享受創業成功后的高收益,并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它適合于引入期的企業,甚至僅停留在創業者頭腦中的構思或商業計劃。
風險資本的投入者是風險投資公司,該類資本的投資方向通常是發展迅速的新興行業潛力企業。風險資本作為一種權益資本,是當前私募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者也會以所有者身份直接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在企業決策中發揮作用。當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或完成創業板上市后,投資者以將股權轉讓于其他投資者套現等方式退出企業,并獲得高額回報。
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是通過創業板股票市場,公開募集資金的融資方式。創業板市場對新創企業上市要求相對中小板政策寬松、標準也較低,但對信息披露等其他方面要求嚴格,同時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求嚴格。
我國現行《公司法》第27條,對股東使用知識產權出資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將此項出資額限定在特定比例范圍內。參股融資風險相對較低,便于初創企業吸引天使投資人、風投資金注入、創業板上市,也容易實現企業以非貨幣資產相對控股,且以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吸引多元資本的模式創新。
從理論和國外實踐經驗來講,以知識產權實現債務融資的方式,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知識產權證券化兩種。由于證券化融資在國內操作環境尚不成熟,故本文重點探討質押融資方式。
1.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可行性。我國法律法規對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給予了明確肯定。例如,現行《擔保法》和《物權法》以及相關配套法規、司法解釋,都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10月1日實施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明確規定,政府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業務,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在信貸等方面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科學技術應用。
此外,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定,為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操作規范。例如2007年2月,銀監會發布《關于商業銀行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的指導意見》、《支持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實施細則》,明確了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可以作為申請流動資金貸款的抵押物。
地方政府政策試點,為中小企業選擇知識產權融資提供了實證依據。諸如天津市在我國是較早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的城市之一,2007—2011年,天津市商業銀行,已為47家企業提供了3.8885億元專利權質押貸款。2010年,天津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
2.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操作方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企業基于知識產權未來穩定的、可預期的、可控的現金流,持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依法授予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或外觀設計專利證書,或者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依法核準的商標專用權,到商業銀行作質押取得質押貸款的融資方式。常見的操作模式有以下幾種:
模式一:政府推薦型。以知識產權申請質押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向政府提交信用優良及技術創新的資質報告,由政府向銀行推薦,選擇權留給提供貸款的銀行,并且由銀行承擔全部風險。盡管政府推薦的模式市場化程度最高,政府只扮演推薦角色,既不提供擔保也不提供資金,但“政府零銀行全”的風險結構,無法帶動銀行積極性與貸款意愿。
模式二:政府補貼型。以知識產權申請質押貸款的中小企業,如果有商業擔保機構提供擔保,就可以從政府獲得質押貸款的貼息,由政府按比例承擔企業當年應付利息,貸款風險則完全轉移給商業性擔保公司。政府提供貼息,商業擔保機構提供擔保的操作模式,相對降低了銀行貸款風險,提升了銀行貸款意愿。但企業對此模式顧慮增大,減弱了實踐中的應用偏好。因為企業看上去減小了融資成本,卻因支付給商業擔保公司的保證金,而增大了企業現金流量的風險。
模式三:政府擔保型。以知識產權申請質押貸款的中小企業,可以直接找政府中介組織提供擔保,比如中小企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政府在這一模式中直接出資提供擔保,承擔風險較大,分散了申請企業、貸款銀行的風險,在實踐中較受歡迎。但目前能提供擔保的只有政府類中介組織,通常受益的中小企業限于產業集群區或者高新技術園區,其應用范圍仍然相當有限。
模式四:政府指定型。在這一模式中,申請質押貸款的中小企業,以及提供貸款的銀行,都完全由政府以行政指令指定。由于政府在此模式中充分行政角色,故受益的中小企業數量廖廖。
3.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現實困境與成因。我國中小企業能以知識產權實現質押融資,離不開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常見的幾種操作模式,都是政府充當特定角色推動銀行貸款實現的,盡管極大程度上調動了銀行和企業的積極性,但由于風險承擔、結構偏好、資金來源等因素,知識產權債務融資規模仍然相當小。不論哪一種融資模式,都為中小企業以知識產權獲取銀行信貸資金,提供了無限的開放性和可能性,然而又都無法成為中小企業穩定、可靠、持續的債務融資渠道。因為政府職能角色、企業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銀行信貸風險規避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在現實中縮小受益企業范圍,成為中小企業難以跨越的融資門檻。
實踐中能以知識產權申請到質押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遠遠小于企業實際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量。根據專業報告分析,知識產權債務融資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一是知識產權融資規模小,大銀行對質押融資不感興趣。同時,我國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多為中小高科技企業,普遍具有信貸融資的偏好。銀行供給遠遠小于企業需求偏好的矛盾,是造成融資困境的原因之一。二是知識產權作為抵押品,不為銀行歡迎接受。根據資產專用性理論,知識產權的價值不易確定,變現能力弱;根據信貸配給理論,知識產權質押,容易遭受抵押歧視,遭受銀行的信貸配給,在信貸活動中處于劣勢。三是知識產權融資風險與收益不對稱。一般來說,知識產權融資風險,高于實物資產融資風險,應該具有更高的市場報酬率,事實并非如此。四是知識產權評估作價難,不同評估機構、不同評估條件,會給出不同的評價結果。評估作價是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重要實現環節,而我國當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市場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難以公允反映知識產權的稀缺價值,難以客觀呈現知識產權的供求關系,難以公平給出現金流量折現價格。五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不足,造成知識產權價值不穩定,以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不穩定。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執行上流于形式,對企業難以形成切實有效的保護。比如百度文庫侵權問題,政府反復提醒百度整改都未奏效,直到2013年12月形成法院判決,侵權問題才得以遏止。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健全,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的融資戰略選擇,也關系到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環境尚不成熟,在操作中有很多現實障礙難以逾越,諸如缺乏完善的評估體系與風險測評機制,使得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渠道無法得到有效開放。緩解中小企業以知識產權債務融資方式的現實困境,離不開知識產權融資制度的完善,正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汪海粟所說,“中、外的中小企業不一樣,中國相當一部分不是初創型的,而是轉制或改制型的,所以對知識產權的發現機制、評價機制,和包括質押在內的實現機制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規定。”
根據企業融資的生命周期理論,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小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相應的融資戰略組合,減小融資成本及融資風險。
1.以知識產權實現權益融資方式。權益融資方式適合初創企業的引入階段。初創企業在引入階段經營風險最高,新產品能否研發成功,能否有潛在的市場銷路,能否為目標客戶接受,都是企業必須權衡的不確定風險。雖然企業在引入階段,面臨很多不確定的經營風險,卻同時擁有低財務風險的優勢。因此,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投入,吸引天使投資人與風險資本進入,對引入階段的初創企業是相對可行的融資選擇。中小企業要利用知識產權未來變現價值的優勢,吸引天使投資人關注未來的壟斷利潤。
權益融資方式同樣適用于企業成長階段。隨著產品研發成功并投入市場,企業從引入階段進入成長期。企業經營風險隨著產品銷售額的增長逐漸降低,但營銷戰略及市場份額的擴張需求,對籌措足夠的保障資金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啟動債務融資模式籌措資金相比,企業說服新的風險資本家,對未來的資本收益感興趣,更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比如在創業板公開發行股票,吸引那些關注高收益—高風險項目的風險資本家。
2.以知識產權實現債務融資方式。債務融資方式更適用于企業成熟階段。當產銷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占有穩定的行業地位,贏得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時又出現產品積壓在庫,價格競爭成為主要競爭手段等信號,標志著企業從成長階段進入成熟階段。與成長階段相比,企業進一步降低了經營風險,新的風險控制點轉變成如何以凈現金流保持最優的市場價值。企業可以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增加凈現金流量,通過增加利息減少所得稅。雖然看上去增大了債務風險,但根據權衡理論,在企業以債抵稅邊際收益未達到舉債成本現值時,高資產負債率對企業實現價值最優有益無害,還是企業可選擇的最佳資本結構組合。
債務融資方式同樣適用于企業衰退階段。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銷量難以維持穩定地增長態勢,現金流量也難以長期保持高流動性。一旦產品銷售額下降,企業作出削減項目或淘汰產品的戰略選擇,標志著企業不可避免地進入衰退階段。與成熟階段相比,經營風險降低,財務風險增高,企業可選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來保障穩定的凈現金流量。
中小企業面對融資難的現實困境,可以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定需求,利用知識產權的未來變現價值,組合運用權益融資或債務融資方式,突破傳統信貸融資障礙,滿足企業發展所需的現金流。目前,盡管國家對知識產權融資已有政策鼓勵和實踐規范,但囿于風險偏好、資金來源、政府職能等多種因素限制,知識產權融資在現實操作中發揮的作用仍然有限,受益企業范圍仍然不足。要徹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知識產權融資制度的進一步規范與健全。
注釋:
①張雅紅.企業知識產權融資調查報告.http://wenku.baidu. com/view/3728f661caaedd3383c4d3b7.htm l《知識產權融資如何對決》,鳳凰網財經頻道,http://finance.ifeng.com/new s/20091009/1310889.shtm l
[1] 蔡幸,官振宇.成長型中小企業融資探析.中小企業科技,2005(6)
[2] 楊亞西.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融資的有效途徑.上海金融,2006(10)
[3] 馮曉青.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其完善對策研究.河北法學,2012(12)
[4] 高文杰.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方式的動態比較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4
(作者單位: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北京 100000)
(責編:若佳)
F276.3,D923.4
A
1004-4914(2014)03-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