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強
談醫院新財務會計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富強
醫院新的財務會計制度實施以來,醫院財務管理有了很大的變化。文章從工作實際出發,認真分析了新財務制度、會計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從而有效地推動對新制度的認真執行。
醫院 新財務會計制度實施 問題 對策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適應醫院經濟管理和深化改革的需要,更進一步規范醫院的會計核算,國家財政部、衛生部制定了新的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新制度在總結舊制度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新制度實施多年來,在執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良好的對策。
1.“新制度”對制劑生產的成本核算方法,沒有涉及到,只是提出應在“在加工材料”科目核算,各地區各醫院都有不同的做法,存在較大爭議。
2.管理費用分攤存在的問題。新制度規定管理費用按醫療和藥品部門的人員比例進行分攤,并按支出明細進行分配。在實際工作中,醫院的藥品收入約占總收入40%以上,而藥劑人員占醫院總人數不到10%,致使管理費用按人員比例分配造成收入與支出不相匹配;另外,管理費用的分攤可在藥品支出、醫療支出、在加工材料的明細科目單獨設立“管理費”,而不用按支出明細逐項分配,節省了不必要的分配計算工作。
3.固定資產分類問題。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分類中,一般設備是指用于業務工作的通用性設備,如交通工具、辦公用家具等。而醫院財務制度中固定資產的分類,一般設備是指不直接用于業務工作的通用設備,如復印機、電子計算機、打印機、傳真機等,把辦公用的交通工具放在了其他固定資產內,筆者認為不太妥當,因為醫院是以病床為主要設備,但不是專用設備,應歸為一般設備。
4.提取職工福利問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搞好職工福利,能夠充分體現企業對職工的關心,充分調動職工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使每個職工以企業為家,為企業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新會計制度規定,職工福利是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用于職工個人醫藥費用支出,提取公益金主要用于企業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支出。新會計制度實施后,大部分企業職工福利費因為職工醫藥費超支,使職工福利費越來越少,難以保證必要的福利支出。
5.新會計制度取消了“獎金”科目核算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各醫院只發工資而不發放獎金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新制度沒有規定醫院職工的獎金提取和發放辦法,對此我們也曾請示衛生主管部門獎金放在哪個科目核算,上級部門也沒有明確的答復,各醫院掌握的也不一樣,新會計制度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樣造成各醫院對獎金發放的會計科目處理不一致,也造成了工資及獎金統計上報工作的不確切,不符合會計規范化核算要求,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所以應該制定醫院獎金的提取和發放辦法,規定統一的資金運用渠道,統一的賬務處理辦法和統一的會計科目。對于目前醫院獎金發放差別較大的情況,應制定一套完善的制約措施避免分光吃凈,確保醫院有充足的資金,保證醫院又好又快的發展。
1.監督力度不夠。財會制度的改革,如果在短時間內實現是一件好事,但執行的效果更為重要,切不可忽視對制度執行的監督。新會計制度科學地制定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規定,保障制度的有效執行,還有待于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在審計等有效監督主體尚未到位時,財政部門不能過早減少對企業財務收支活動直接監督的深度和廣度,否則將造成對企業監督的弱化,從而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執行新會計制度大打折扣。
2.追求更大利益。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企業往往更注重市場,為追求更大的企業利潤。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在新舊體制并存的情況下,有些企業會鉆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空子。為了小部門、小集體利益,有時會不惜違背政策規定,不能完全執行新的制度規定。
3.追求速度,急于求成。市場經濟的完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縱觀美國等西方國家,他們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才發展到了今天。即使這樣還在不斷創新,不斷自我完善。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還處在初級階段。財會制度的立法是在《公司法》、《商法》等現代企業制度的法律規范具備的大背景下,逐步建立起來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現代會計制度。而我們急于追求通用的國際商業語言,卻忽略了必備的背景——《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我們需要的是符合我國的實際,穩步推進。
4.沒有與其他政策銜接好。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財會制度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會制度的改革必須與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相配套,應與其他改革同步協調,否則我們所進行的財會制度改革執行起來會難度很大,改革效果也不會明顯。
1.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強化監督效能。我們要不斷完善監督體系建設,建立起有效的審計、注冊會計師等監督體系;同時財政監督也不可弱化,要加強宏觀調控。新會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要根據我們的工作實際,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豐富。從而建立起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會計制度,規范企業行為,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有效。
2.強化資產管理,促進固定資產保值增值。一個企業如果家底不清,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是不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要管理好國有資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按新的會計制度認真管理好每一件財物。建立起產權登記制度,逐一進行產權登記。對資產的購入、調配、折舊、報廢應嚴格管理。企業應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報告在新舊會計制度接軌中資產權變情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清查,接受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督,確保國家對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實行國家對國有資產由實物形態管理轉換為價值形態管理。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充分發揮國有資產效能,為生產服務。
3.認真研究,科學接軌。任何一項新制度的執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承前啟后,科學接軌。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實施新會計制度也不例外,如果采取過度措施,則不會取得好的效果。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配套改革的深入,我們應對新會計制度實施難點加以認真研究,區別對待,進一步解決接軌中的各種問題,并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會計制度。
4.建立配套改革體系,做好各項改革的銜接工作。要不斷深化改革,正確處理好幾個原則性問題。首先要劃分社會和企業的權責,中央和地方的事權是什么,不僅要明確而且要劃分好,現在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社會負擔太重。目前雖有改善,但仍是一個難點問題,必須解決好。其次要增強企業活力,搞好大中型企業是黨和國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中央實施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搞活大中型企業,大中型企業的發展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社會財富的創造主要依靠大中型企業。只有救活了大中型企業,才能說明各項配套改革取得了成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有序而健康地發展。
[1] 崔聯合.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務與會計,2006(19)
[2] 鄧建君.新會計制度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活力,2012(5)
(作者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紀檢監察審計處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責編:若佳)
F233
1004-4914(2014)03-106-02
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