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慶
關于建設生態城市的SWOT分析
●姜慶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建設生態城市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文章在對雅安市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剖析雅安建設生態城市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提出了如何建設生態城市的對策建議。
生態城市 SWOT分析 環境污染
人類文明在進步的同時,也破壞著地球的生態環境,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和環境危機,而這些危機又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生態城市”的概念,提出用生態學的理論和觀點研究城市環境,提出了生態城市的六項定性評價標準,明確追求人與人、人與環境高度和諧的生態城市的建設目標,目前生態城市建設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筆者認為生態城市就是基于生態學原則建立的自然和諧、社會公平和經濟高效的復合系統,具有系統性、和諧性、高效性和持續性等特征。
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理念,此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紛紛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
應用SWOT戰略分析方法,選取四川省內其他生態城市與雅安市進行比較,認真剖析雅安建設生態城市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在此基礎上,提出雅安建設生態城市的對策。
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曾為西康省省會。它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和新興的旅游城,還是國寶熊貓的故鄉。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79%,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質量達到國家三類標準,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在國家二類以上。由于全年降水豐沛,素有“雨城”之稱。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企業戰略決策教授安德魯斯(K.Andrens)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戰略管理理論。SWOT分析即對研究客體面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 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挑戰(threats)的分析。其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組織、個人、產業或區域等研究對象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作系統分析,了解研究對象內部所具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劣勢,分析影響研究對象的外部機會和挑戰,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行動戰略,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資源和優勢,利用機會,規避風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①。
1.優勢分析。(1)資源豐富。雅安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類型,主要河流大渡河、青衣江均屬岷江水系,其大小支流近百條。雅安是國家水電基地,境內水能資源可開發量占全省的10%,可建立世界罕見的階梯式水力發電站群,2011年裝機將達1000萬千瓦。
雅安市以高山和中山地形為主,由于雨水豐沛,森林覆蓋率63%(全省第一),植被覆蓋率超過82%,擁有高山杜鵑灌木叢林,以冷杉、云杉、樺木等組成的高山針葉林,以鐵杉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林下多箭竹。也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混交林、樹種有石櫟、楠木、榕樹、樺樹、青杠等。近年還發現有大片的國家珍稀樹種“鴿子樹”珙桐。林區內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扭角羚、蘇門羚、獐等珍貴動物,還有大量的中藥材,是全國最優生物氣候指標地區之一,也是生態質量評價在全國最好的地區之一,具有“天府之肺”、“天然氧吧”、“生態天堂”的美譽。(2)交通方便。雅安市交通方便,有兩條高速公路直通省會成都,車程只需1.5小時,另有國道318線、108線貫穿全境,雅樂高速即將通車。雅安與周邊市州的交通十分便捷,市域內的道路狀況良好。(3)景色秀美。雅安市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處于香格里拉、攀西陽光、海螺溝冰川三大旅游精品景區連線和多條黃金旅游線路交叉重疊的節點上,是四川省旅游西環線上的大驛站。以雅安城區為中心,在半徑15~30公里以內,蒙頂山、碧峰峽、大熊貓基地、周公山溫泉、上里古鎮等旅游景區環抱四周,城市和景區緊緊相連,互為依托。目前,雅安市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4A級旅游區2個和2A級旅游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有《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的“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的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有“亞洲第一、世界罕見”的典型的喀斯特山地洞穴——蘆山龍門溶洞等。雅安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6年獲“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低碳先鋒城市”、“中國生態氣候城市”,在《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中雅安市被稱為“綠色寶石”,2012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聯合發文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4)人文底蘊。雅安市是全省唯一與甘孜、阿壩、涼山三個民族自治州接壤的市,是民族自治地方通向內地的過渡地帶,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擁有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南路邊茶制作工藝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雅安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類活動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雅安是大熊貓的故鄉,有中國最大的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1869年,法國生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雅安市境內寶興縣鄧池溝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并制成標本運往法國,成為巴黎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引起世界轟動。建國以來,雅安先后向國家提供大熊貓136只,其中18只作為國禮贈予美、英、日、德等國家和地區,目前是世界上大熊貓最多的地區,是名符其實的“熊貓首都”。雅安還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發源地,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樹最早的地區,是中國南路邊茶茶馬古道的起始地,蒙頂山茶通過茶馬古道輸入藏區,是歷代中央政府與藏、羌等少數民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為漢族人民同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強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漢文化”、“茶文化”、“熊貓文化”、“三雅(雅魚、雅雨、雅女)文化”、“紅軍文化”等獨具魅力,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名鎮5個。
2.劣勢分析。(1)經濟發展緩慢。從2005年以來,雅安市堅持發展“工業富民強市”方針,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底子薄弱,盡管每年的經濟數據都以兩位數在向前發展,但在總量上始終處于全省倒數三四名的地位。2005年到2011年,雅安市的全市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中所占比例都超過50%以上,但這些指標在全省的排行卻始終落在倒數幾位,經濟總體運行發展緩慢。(2)產業結構不合理。雅安市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工業和重工業建設不均衡,第三產業發展也很緩慢,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旅游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
3.機遇分析。2012年2月,國家發改委官員對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進行解讀,明確了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交通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水利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這意味著西部大開發也是雅安市建設生態城市的一個大機會。
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全線通車,整條高速公路線展布在崇山峻嶺之間,山巒重疊,地勢險峻,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高程就將上升7.5米,被稱作“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的開通,為雅安更好更快地發展創造了機遇。
目前國家正在建設雅安至樂山的高速公路,更加方便了雅安市與其他市級城市之間的聯系。同時,雅安作為四川入藏的起點,正在修建中的川藏鐵路,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4.威脅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建設的增加,以及水電站的不斷修建,必然會對雅安市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可能會破壞當地的植被、水土、空氣質量等,從而影響雅安市生態城市的建設。
雅安市打造“生態氣候城市”的過程中,必將以生態旅游為其發展的優勢產業,但環顧雅安市周圍,東南方向有四大佛教圣地峨嵋山和著名的樂山大佛,北面有著名的九寨、黃龍旅游景區,西南方向有西昌的陽光之旅,這些市州都以各自的特色吸引著全國的游客,肯定會雅安市的生態旅游資源造成一定影響,從而使得雅安市的生態城市建設面臨挑戰。
通過運用SWOT分析,雅安市建設生態城市具有自身優勢,但也面臨著較大的機遇和威脅,應該在加強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大對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投入,促進經濟、社會、人口、環境的協調發展。
1.盡快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生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一般需要包括社會、經濟、自然3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包括狀態、動態和實力等多個方面。目前雅安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指標體系尚未建立,急需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各項指標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到生態城市建設中需要改進的指標,從而有針對性地彌補短板。
2.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的發展不只是數量上的發展,應該是可持續的發展,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樹立生態發展的意識。要充分運用加入了環境和資源成本的“綠色GDP”理念到城市建設中,重視生態規劃,引進外來資金和先進的技術,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城市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3.重視環境保護。大力引進和推廣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固體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提倡垃圾分類回收,充分循環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產業鏈,既發展了經濟,同時又保護了環境。加大退耕還林及城市綠化工作力度,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好城市水系污染處理,科學管理水資源利用,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也要注重節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4.大力宣傳建設生態城市。鼓勵并號召市民積極投入到生態城市的建設中,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改變那些不利于保護城市生態的舊習俗,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將生態城市的建設落實到每個人的思想上、行動上,促進城市良好發展,從而更好地為建設生態城市作出努力。
注釋:
①胡軍,尹琪,朱坦.天津臨港工業區發展循環經濟的SWOT分析[J].產業觀察,2010,(11):115
[1] 黃肇義,楊東壽.國內外生態城市理論研究綜述.城市規劃,2001(1):59~66
[2] 鮑世行,顧孟潮.城市學與山水城市.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285~295
[3] 王如松.高效和諧——城市生態調控原則與方法.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68~269
[4] 錢易.生態城市的理論和探索.建筑學報,1994(4):12~15.
[5] 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概念及其規劃設計方法研究.城市規劃,1997(6):17~20
[6] 黃光宇,陳勇.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12(6):28~31
[7] 王祥榮.論生態城市建設的理論、途徑與措施.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0(4):349~354
[8] 蘇澤群,徐洪喜,曾正云等.建設生態城市走向生態文明.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1,14(3):27~29
[9]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輝,等.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12(5):16~19
(作者單位: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雅安 625000)
(責編:若佳)
F205
A
1004-4914(2014)03-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