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招盤
試論龍港新城規劃思路和優勢剖析
●吳招盤
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35年來獲得令人振奮的長足發展。現在,面臨溫州“趕超發展,再創輝煌”的局面,龍港鎮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港口、資源、能源、環境優勢,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把龍港新城建成浙江一流、溫州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區,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生態的現代濱海城市。
龍港新城 規劃思路 優勢剖析
城市空間是城市經濟活動的載體,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空間規模和空間結構也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影響著城市發展的速度、質量、規模和城市要素的比例關系,也是關系到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各種關系的和諧穩定運行。因此,對城市空間必須進行科學研究和合理布局。
龍港新城瀕臨蒼南東部沿海,是浙臺(蒼南)經貿合作區的核心區,是蒼南縣實施“雙海雙區”戰略主陣地。新城西起時代大道,東至二期圍墾區,南至崇家岙港區,北至鰲江南岸,規劃總面積為106.8平方公里。
龍港新城功能定位為: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都市區為目標,培育科技、金融、高等和職業教育、創意產業、港區經濟、休閑旅游服務等新型城市功能,增強制造、商貿、物流等傳統城市功能,建成浙江一流、溫州領先的生態工貿濱海城區。
龍港新城共有五個區塊: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區、港口經濟區、現代農業綜合區和新城拓展區。
1.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18.6平方公里,是今后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具有行政、商務、金融、居住、會展、體育、文化等城市功能。
2.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2.1平方公里,集中布置在圍墾區的南部,與港口經濟區相鄰。產業布局應有臨港產業、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建設方式以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為借鑒,注重文化教育和休閑娛樂的配套建設。產業集聚園建設將體現功能的復合,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以筑巢引鳳、筑巢“留”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3.現代農業綜合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位于中央商務區和產業集聚區之間,以“高端化、產業化、現代化”為路徑,發展精品農業、都市旅游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與中心湖融為一體,構成龍港新城的“綠心”和“綠肺”,成為龍港新城的景觀休閑核心。
4.港口經濟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位于北嶺山東北部,琵琶山西南部,包括中心漁港、巴曹商港和崇家岙港區。港口經濟區以港口為依托,積極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產業,培育新型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遠洋漁業、漁業深加工和集散地,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產業。其中,崇家岙港區泊位岸線總長2.5KM,可建成2~3萬噸的散貨和集裝箱泊位碼頭若干個。該港區經隧道、跨海橋梁,與龍港新城的世紀大道貫通,與產業集聚區連成一體,形成蒼南、平陽、泰順三縣唯一的出海港口。港口經濟區以高水準的“海洋文化”和“漁文化”為主題,融合人文歷史、港口景觀、親水綠地,集海洋文化、海鮮特色餐飲、旅游服務于一體,成為市民、游客、企業積極參與的“全天候”、“不夜城”式濱水公共活動中心。
5.龍港新城拓展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指現在圍墾區的東面,屬于二期圍墾區,是今后龍港城市發展的備用地,目前正在編制圍墾規劃。該區塊將在北側按半島或全島形式圍成5~8平方公里的高級商務住宅區,海水可在區域內穿過,將來成為游艇碼頭的高檔住宅區。在南側圍成20多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作為今后現代化產業和物流用地。
城市優勢是城市得以形成的重要條件,城市獨特優勢是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條件。城市優勢越多,城市經濟發展就越快;相反,城市劣勢的存在,則制約了城市的發展。
城市優勢,包括區位優勢、港口優勢、交通優勢、人口密集優勢、產業集聚優勢、資源能源優勢、環境優勢、生態優勢,都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1.區位優勢。龍港新城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溫州市與福州市之間的重要節點,是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中鰲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區。貫穿新城的甬臺溫高速復線和220省道與規劃中的龍麗溫高速有機串聯。再加上新城與溫州機場和臺灣基隆港的毗鄰關系,形成了突出的區位優勢,擁有了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
2.港口優勢。龍港新城擁有崇家岙、巴曹兩個港區,是蒼南、平陽、泰順三縣的唯一萬噸級以上的出海通道,可建成2~3萬噸的散貨、集裝箱港區和客運碼頭。經過隧道、高架橋梁與龍港新城的世紀大道貫通,與產業集聚區連成一體,有利于龍港新區發展臨港產業,發展城市物流業。
3.資源優勢。江南海涂圍墾工程從2007年6月開工建設至2013年7月完工,歷時6年多,在省、市、縣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參建各方的艱苦努力下,終于使滄海變成了桑田,為蒼南縣新增了4.34萬畝土地,極大地拓展了城市的發展空間,成為蒼南縣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在蒼南縣水利建設史上寫上了光輝的一頁。2011年,在省重點圍墾工程建設考核中,被評為先進單位。圍區開始吹填建設龍港新城。
龍港新城一期圍墾區30平方公里,其中7000畝已經取得海域使用證,2.4萬畝已獲國家海洋局批準農業用海轉為建設用海。自2012年以來開始吹填,2013年可完成吹填,并同步進行軟基處理。經處理后每平方米土地承載力達到5~8噸,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同時二期圍墾區32平方公里已進入前期工作,預計2015年可開工圍墾,土地資源優勢明顯。
4.能源優勢。在建的華潤浙江蒼南發電廠位于巴曹港區,建設規模為6×10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總投資240億元,建成后將給龍港新城的發展提供可靠能源保障,同時電廠對新城連片集中供熱,提供清潔能源,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5.環境優勢。龍港新城擁有廣闊的發展腹地和產業、人口集聚基礎好,其周圍有錢庫、金鄉、宜山等工業重鎮,人口達60萬,為龍港新城產業和人口集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時作為鰲江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區,輻射平陽、泰順縣及福建省福鼎市,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經濟優勢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經濟優勢越突出,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諸多經濟優勢中,區位優勢是很重要的,龍港新城位居我國東南沿海的上海經濟區與海西經濟區的中部,受兩大經濟區的雙重輻射作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的發達地帶,特別是港口城市,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信息、人才,而人才、資本、技術、機制正是經濟騰飛最重要的要素。
土地資源、能源和環境優勢在發展經濟中同樣重要,有土地優勢,能承接大項目、大工程,特別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鎮,如能提供相對優惠地價的土地,招商引資和招商引智都會取得豐碩成果,再加上充足的能源,優良的環境,將是理想的投資發展濱海城市,前途無量!
[1] 陳友華.城市規劃概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2] 董光器.城市總體規劃[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3] 卡拉茲.城市規劃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 張本.海南海洋漁業自然資源特征與可持續發展策略.海南經濟可持續發展文集(海南·2001)[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5] 張本.海南海洋產業發展戰略思考.海南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6] 張本,李克.海南經濟特區定位南海開發基地的建議[j].今日海南,1998(7);17-18
[7] 張本.海南海洋資源與開發[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1998,20(4):106-110
(作者單位:蒼南縣龍港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李雪)
F292
A
1004-4914(2014)03-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