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
沒有“底線”的設計是空中樓閣
——《底線理論》讀后感
●王銘
《底線理論》包含了底線設計的邊界、內涵、應用方式,以及如何為現實服務。“底線理論”是近年來在紛繁復雜的“方法論”或“工具論”基礎上的創新,它的意義在于:以“大理論”的宏偉構想,為眾多的“方法”或“工具”理論起到“鍥入”與“提升思維質量”的作用。也就是說,它更能“接地氣”。
底線思維 邊界劃分 行為底線 尊嚴尊重
王廉先生認為,近年,關于創新、頂層設計、預期、國學傳承、社會治理、法制強化、行政權威、學術活躍、經濟提振、社會關愛等等讓人應接不暇。不是說這些提法有什么錯或對,問題在于:現代化或全球化的國家、社會、企業乃至個人,應以怎樣的行為標準,做事方法、標準來判斷衡量?往往是公說公理,婆說婆理,莫衷一是。
可以說,在知識、信息、思維、方法手段是以幾何級量數變化的今天,即便有出色記憶的人,也難以應付信息量的巨變。
因此,王廉認為:底線理論正是希望解決在“信息泛濫”的情況下,每個人和每件事及其決策行為,不受“左”或“右”,“橫”或“豎”的干擾,能堅守、堅持、維護人類的正能量行為、方法或策略的基本尊嚴或底線,提高生活、生產、行為的生態質量。讓我們的美好愿望、瞬間奇思、偉大行為不至于處于茫茫宇宙“不著邊際”,從而凈化、美化、升華我們的“接地氣”能力。
王廉多次講過,古今中外,多少年,多少事,因缺乏底線思維,缺乏公共認同認知的邊界,使行為失去正能量,失去底線。從“理想社會”,到“社會亂象”,從“五月花號”到“西班牙革命”,從一戰到二戰,一些人或者國家由于缺乏一種底線,導致“幾近瘋狂”的案例太多了。想想多次發生的金融危機,我們都不敢想象未來經濟是否會崩盤,不敢想象在核武、化武的底線面前,人類能否經得住受得住考驗?人性的欲望、行為、強權、罪惡如果不裝進底線的籠子,人類的悲劇將更多無邊無沿地演繹下去。
王廉對底線理論的探索已經有多年的歷史。早在1990年,他就在《同步發展理論》出版時,發表過“底線”是經濟發展的臺階的演講。1998年在出版《任仲夷評傳》一書時,更提出了“底線”研究的重要。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他撰文“底線”研究應當是當前的重要課題。為此,這一年他出版了4部專著:《高端服務業經濟》、《話語權經濟》、《全球城市集團與中國城市的國際化》、《中國企業與世界企業是文化對接》。它們都有一個理論指向:把當前中國城市、經濟、企業的現實當作“底線”,實行標桿化管理與經營。
2010年,王廉開始動手全面研究“底線”課題。2011年,廣東省的“幸福廣東”課題啟動,時任省委書記的汪洋同志做了批示。同年底,王廉完成了《大轉型——幸福廣東10集政經專題片解說詞》,該書約10萬字,其中有一集約1萬字以“底線”作為題目。并在開篇時說:沒有底線設計的頂層設計將會是空中樓閣。2012年秋,該書正式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國城市經營》、《海豚網》、王廉個人博客均發表了“底線”有關論述。
2013年春,王廉多次向有關領導寫信建議,中國當前迫切需要“底線思維”,并認為,“底線”是全民的底線、信仰的境界、行為的邊界,全民的事、全民的心之所系,是全民的地氣、人氣和精氣神。底線思維更是頂層、頂級、頂新的思維,堅持底線思維、底線政策,國家才能全面走向法制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科學化,這才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之康莊大道。
由于“底線”理論的滯后,作為理論體系的應用尚未推廣開來,這正是王廉先生即將出版的《底線理論》一書希冀達至的使命。
由于不可能在一部書里或一篇文章中把“底線理論”體系建立起來,底線理論的探索將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底線思維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且已上升為道德、法律、社會的高度。
王廉認為,《底線理論》實際上將成為大眾經濟學、大眾心理學與大眾行為學的“基石”。并不是在他之前沒有“底線哲學”或“底線經濟學”,而是沒有系統總結“托底”理論,沒有上升到上述的以“底線”為特點的理論。就理論設計而言,底線理論的廣泛應用都是一個嶄新的面孔,但卻具有粘合與引擎作用。
王廉在介紹底線理論時指出:“美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認為,一個中型企業中層經理,收入與貢獻應為1∶5(特殊行業1∶3),就是一個底線。又說打老婆是男人對女人道德行為的底線,鳩占雀巢就是突破了底線,一個官員的底線是遵循組織行規與公眾人物的準則為底線。”一位民營企業家聽了他的演講之后感嘆到:“底線理論”真是“大眾行為理論”,無論高級領導干部還是平民百姓,都是需要它的。一個國家,一個人,一個組織恪守底線,這個國家,這個人,這個組織就有信仰,就有理想,就有夢想,就是傳遞正能量。相反,一些每天在宣傳要“美好設計”、“頂級設計”的人,卻不知老百姓的所想所思,“頂級設計”只能是隔空喊話。
筆者認為,古今多少事,不缺美好與頂端設計,缺的是底線設計,只有將底線搞清楚了,頂端的路才會清楚。
(作者單位:廣州泛珠城市發展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500)
(責編:若佳)
F01
A
1004-4914(2014)03-295-01
“底線理論”的作者認為該理論的核心是“底線思維”、“行為邊界”、“行動底線”、“尊嚴尊重”。它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在于:無論何種社會行為,人的行為乃至思維或技術創新,都應遵循“底線”,沒有底線的一切設計、行為、預期,都可能是空中樓閣乃至引發災難。
把一切過度的欲望和不守邊界的行為關進籠子,將是底線理論的構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