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殿君
摘 要: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林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一定要保證能源的供應。我國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對能源保護問題采取了不進行重視的態度,這樣就使得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生態環境出現了不斷惡化的情況。這樣就導致了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保護林業資源,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對我國的林業采伐運輸情況進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這樣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存在的干擾因素進行更好的預防。
關鍵詞:林業;采伐運輸;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森林資源一直是都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資源,但是,兩者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是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的,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一定要保證森林采伐運輸能夠獲得可持續發展。森林采伐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能夠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避免出現很大的破壞情況,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采伐運輸方式上要做到非常的科學合理,這樣能夠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在進行林業采伐的時候,要采取措施進行限制,過度的開采會導致森林資源出現枯萎的問題,同時,在進行運輸的時候要避免出現對道路和林業資源進行破壞的情況,科學有效的管理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當前我國林業采伐運輸的現狀
在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出現了不斷增加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采伐就是不可避免的,在進行采伐的時候,對林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樣會導致林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林分結構受到破壞,導致森林中的生物鏈受到很大的破壞,這樣和生態環境是會出現很大毛肚的,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發展和林業發展之間的矛盾進行解決是非常必要的,生態環境出現了越來越惡劣的情況,生態環境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森林生態環境也更加的重視,對林業資源的開發也更加的重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問題也是非常重視的。為了更好的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要對出現的盲目采伐運輸問題要進行杜絕,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及先進的技術降低采伐的成本,這樣在經濟效益方面是能夠得到不斷提高,同時,要保證經濟和林業共同發展。
2 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采伐干擾因素
2.1 提高森林生長量和收獲量
采伐會導致森林的樹木量出現不斷減少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在數量方面實現平衡,對森林產量進行增加,要對幼苗進行培育,在培育的時候要提高其成活率。我國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對林業資源的消耗量也不斷增多,這樣就使得天然林的數量出現了不斷減少的情況,因此,要更加的發展人工林。天然林的數量出現了不斷減少的問題,這樣對森林資源的多樣性有很大影響,天然林對生態系統的作用也是人工林無法替代的,因此,在進行人工林培育的時候可以在一些荒廢的土地上,而且,對林業產量進行提高能夠更好的對生態環境進行改善。林業在發展過程中是要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因此,要不斷增加林木的生長量,這樣就要對營林知識進行很好的應用,建立一套完善的采伐作業系統,同時要保證其是非常的科學的,這樣能夠保證采伐是非常合理的。林業生產過程中,從采伐、運輸對最后的加工,這個過程中是存在著很大的木材損耗問題的,導致了非常嚴重的浪費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采伐、運輸以及加工能夠對出現的浪費問題進行更好的控制,同時也能提高木材的利用率。
2.2 加強政策干預
在林業采伐運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制約,在法律法規方面進行更好的約束,能夠對采伐運輸進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記住也能更好的將采伐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進行平衡。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重視,國家的相關部門為了更好的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在實際運行的時候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也出現了一些沖突,建立森林采伐規范以后能夠更好的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給林業工作人員也提供了工作的標準,這樣也能更好的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同時也能滿足生產者的經營需要。
2.3 應用新技術措施
采伐作業即要滿足采伐的需要,同時還要保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并不是新技術能夠滿足的,利用冬季冰雪覆蓋的地面進行采運,或是采用畜力進行集材都會達到較少的干擾。目前一些新技術在采運上得以應用,也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其在經濟和環境上對采伐運輸都有了更好的進展。
(1)林區道路。在對林區的經營與采運工作中,林區道路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甚至是國家公路網建設的一部分。如果林區道路設計與施工不合理,就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所以對林區道路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利用車載稱重系統實現對所承載的重量進行精確的計量,避免因為超載而對道路造成損壞。
(2)聯合采伐和加工處理技術。過去十多年中,最重要的采伐新技術是可選材長的伐木-造材聯合機。它與集材車配合作業,即組成目前對伐區干擾最小的一種地面采集系統。該系統與油鋸伐木和地面集材相比,生產率可提高10倍,生產成本減少30%~50%,適用坡度可達35%以上。雖然該技術目前只限用于直徑相對較小、樹干通直且枝丫較小的林分,但通過重要的改進將可應用于處理直徑較大、樹干彎曲或帶大枝丫的林木,如用于闊葉樹的采伐。
(3)行走伐木機。行走伐木機不僅能前進、后退,而且可以側行和斜行,需要時還可以原地轉向。與傳統的輪式和履帶式集材機相比,大大減少了與地面的接觸和相對運動。行走機械可跨越障礙物并自動適應不規則的林地條件,機械離地間隙可在20~120cm之間調整變化。今后幾年將對該機械作進一步的測試,以決定其能否用于大規模的生產作業。
(4)地面集材系統。大型機械對土壤造成干擾從而長期影響林地的生產力,其作用效果還沒有完全弄清,值得加以探索。近年來,有關地面集材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減少這些干擾上。已開發的一些對地壓力小的集材機采用了履帶式底盤或高浮輪胎。隨著對天然林擇伐的增加,為了減少對剩余林木和植被的傷害,采用了設定集材道、提供詳細設計和地形圖、標志采伐木等做法。為了減少原條集材造成的損害,將集材機與聯合機配合使用。
(5)索道系統。雖然索道集材系統一般可認為對周圍環境干擾相對較低,但仍然需要進行仔細的設計并要求有熟練的作業人員。在進行擇伐作業時尤需如此。因此,與索道集材有關的進展主要是在計算機輔助系統上,目的是用于設計或者教學。對索道集材機械本身的研究較少。
3 結束語
對林業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平衡,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要保證林業采伐運輸的合理性,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術能夠更好的對林業采伐工作進行優化,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證林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會受到很大的破壞,對生態環境不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這樣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興國.探討木材采伐運輸生產順利進行的措施[J].民營科技,2013.
[2]黃榮燦.森林采伐作業的環境影響及其保護對策分析[J].廣東科技,2013.
[3]姜俊生,劉曉明.森林采伐與森林保護關系的探討[J].科技傳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