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奕鵬+劉力其+曾曉文+林益成+鄺俊杰
摘 要:農業(yè)保險在分散農戶的農業(yè)生產風險,穩(wěn)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yè)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水稻保險作為農業(yè)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09年重新在廣東省實施,文章從農戶、政府和保險公司三個角度主要以滿意度為切入點對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的實施績效進行研究,發(fā)現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農戶認知度和滿意度低,道德風險嚴重和逆向選擇普遍存在等問題。
關鍵詞:政策性水稻保險 滿意度 認知度 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
中圖分類號:F84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3-038-03
政策性農業(yè)保險是指由政府主導農業(yè)保險的供給,提供或者指定機構經營,并給予一定的經營性補貼和其他扶植的保險,它以農業(yè)生產發(fā)生的風險提供經濟補償為核心,強調經營的非營利性。保險集中于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林業(yè),通過政府支持,包括稅收優(yōu)惠和財政補貼引導或鼓勵農民參加保險(李茂生和李光榮,2010)。由于農業(yè)風險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季節(jié)性和高度相關性,且發(fā)生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使得農業(yè)保險的存在和實行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農業(yè)保險的實行有轉移農業(yè)風險保證農民生產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加強農業(yè)風險管理減少災害損失和穩(wěn)定國家財政收支促進信貸資金流轉等優(yōu)點。
一、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發(fā)展現狀
2009年3月省委農辦、省財政廳、省農業(yè)廳和廣東保監(jiān)局聯合下發(fā)《廣東省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粵農辦發(fā)[2009]18號),方案規(guī)定廣州、佛山、中山、湛江、江門、陽江、惠州、云浮等市,作為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試點,嘗試探索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的新模式,并以此分散農戶的種植風險,穩(wěn)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yè)發(fā)展。
自政策實施以來,逐漸得到農民的關注與參與。2013年廣東省早造水稻參保面積744.3萬畝,參保農戶335萬戶,水稻保險覆蓋率為52%,收取保費1.48億元,總賠付7228萬元。盡管如此,2013年,全省水稻保險參保面積占試點地市水稻播種面積僅52%。而湖南、江蘇等省,水稻保險已經覆蓋全省種植面積的七成以上,差距較大。與此同時,廣東省水稻種植保險各試點市參保率參差不齊,如惠州、中山和佛山參保率達100%,而雷州市的參保率僅為15.4%。政策性水稻保險的實施與推廣仍需要很大的努力。
二、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存在主要問題
1.廣東省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的“三低”問題。水稻種植保險的“三低”問題是指保險費率低、農民承擔的保費支出低和保險的保障程度低。一方面保險費率過低而風險過高和農民承擔的保費太少,甚至比收取保費的成本還低使得保險公司開展水稻保險的業(yè)務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保險費率過低導致保險金額的過低以及保險的保險責任主要有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和凍災,不包括干旱和蟲害等重要風險因素使得水稻保險不能有效地分散農民種植風險、保障程度較低進一步打擊農民的投保積極性。
2.農民對于政策性水稻保險的認知程度低。在調查中發(fā)現,農戶中高認知群體(包括非常了解與了解較多)占15%,其中非常了解的僅占4%,而低認知群體占65.5%(包括完全不了解與了解很少),而了解很少的占64%。可見,農民對于政策性水稻保險的認知程度非常低。
3.保險公司處于信息劣勢和農戶道德風險較普遍。在廣東省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的實施過程中,保險公司明顯處于信息劣勢,由此引發(fā)的逆向選擇使得保險公司處于十分被動的狀態(tài),農民處于機會主義傾向引發(fā)的道德風險極大地阻礙了水稻保險的發(fā)展,虛報、瞞報和隨意夸大損失面積和損失程度的現象層出不窮,使保險公司背負了很大的道德風險。
4.定損、理賠機制不完善和定損成本大。保險公司并無制定一套完善的勘察定損制度。由于人保點工作人員有限,人手不足的同時保險公司并沒有對員工組織統一的培訓,人員工作效率低下進一步加大了定損難度。而勘察定損也沒有專門的工具,基本是用目測法,使得定損出現偏差。由于水稻出險時定損難度大和定損機制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定損機制的成本。理賠機制方面,保險公司缺乏一種快速有效的理賠機制,理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理賠金下放到村委,同時村委并沒有將理賠金落實到戶;另一種是理賠金下發(fā)到戶,但是由于農戶的信息不全,部分農戶并沒有拿到賠償金。由于保險公司理賠機制的不完善使得一部分農戶沒有獲得賠償金以及賠償金下發(fā)時間過長。
三、廣東省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滿意度分析
(一)模糊綜合評價的研究方法
步驟一:確定影響政策性水稻保險的因素集合。根據水稻種植與政策性水稻保險的特點,可以將保障范圍、保障程度、保險效率、保險服務四項指標作為第一層因素集合,即有U=(U1,U2,U3,U4)=(保障范圍、保障程度、保險效率、保險服務)(見上頁表1)。
步驟二:建立評價集合與測量標度向量。采用5級標度法,將水稻種植戶對每一因素的評價等級設定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五個級別,即評價集V=(V1,V2,V3,V4,V5)=(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按滿意度從低到高的排列順序設計評價集,主要是為了避免在調研過程中的正向引導,從而致使投保農戶在回答時過于傾向“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區(qū)間選擇,屬于一種提高問卷信度與效度的方法。
步驟三: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數據,獲得投保農戶對各個保險因素評價的隸屬矩陣。
步驟四:建立層次權重集合,通過調研數據或者層次分析得到各級因素的權重集合。
步驟五:建立一級、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并進行合成運算(A*R),對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作歸一化處理,求得最終測評結果。
其中,步驟三、四、五的分析過程如下:
已知一級指標評價因素集合:U=(U1,U2,U3,U4),每個一級指標因素由可以根據其指標特征與內涵分為若干二級指標因素Uij。endprint
在構造綜合評判矩陣式,先從低級的第二層次因素開始,在進行第一層次因素的評判矩陣式構造。以下逐個指標、逐個層次進行綜合模糊評價分析,其中對第二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一級綜合模糊評價,對第一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二級綜合模糊評價。
(二)數據分析
1.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范圍”(U1)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投保條件(U11)以及保險責任(U1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1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范圍”的評價為“一般”)
2.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程度”(U2)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金額(U21)、賠付條件(U22)以及履約程度(U23)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2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2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投保程度”的評價為“滿意”)
3.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凈收益”(U3)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成本(U31)以及保險收益(U3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3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凈收益”的評價為“不滿意”)
4.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服務”(U4)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4個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合同(U41)、理賠速度(U42)、理賠手續(xù)(U43)和理賠方法(U44)的平均評價集: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4的權重集合為:A4=(0.104,0.297,0.220,0.379)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B4=A4*R4=(0.212,0.337,0.193,0.185,0.058)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服務”的評價為“不滿意”)
5.基于上述計算步驟,四個一級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已經求出,接下來根據四個一級因素模糊評價集合推算出二級因素的模糊評價集合。
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AHP)與評委團評價法兩種方法同時計算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然后以兩者的算術平均值作為二級綜合模糊評價中一級指標的權數。
對保險范圍,保障程度,保險凈收益,保險服務四個一級指標按重要性進行排序,并對排序(no1,no2,no3,no4)分別賦予權重(0.4,0.3,0.2,0.1),并用問卷數據各項一級指標在不同位次所占的比例與位次權重做加權運算,得出:
使用Yaahp-V0.5.2軟件,計算四個一級因素的權重為:
綜合(1)、(2)計算結果,可以得出一級指標的平均權重為:
其次,通過Bi的計算結果,構建總體評價的隸屬矩陣:
最后,根據綜合模糊評價模型進行合成運算,求出總體評價矩陣(綜合評價集CA),即有: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可知農戶對總體廣東政策性水稻保險的滿意度處于“不滿意”區(qū)間。
四、完善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建議
1.加強農民的誠信教育、實現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最大誠信原則是指當事人要向對方充分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的虛偽、欺騙和隱瞞行為。在水稻保險的實施過程中,農戶應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履行誠信告知義務,配合保險公司制定能夠因地制宜保障農戶利益的保險合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農戶對保險合同、保險條款等滿意。
2.政府牽頭加強水稻種植保險宣傳力度。考慮將農業(yè)保險推廣工作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中,提高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保險推行初期應定期對村干部進行有關保險宣傳與相關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工作,發(fā)揮村干部在宣傳工作中的基層干部作用;加大投入培訓農業(yè)保險專業(yè)團隊建設,邀請專家參與培訓計劃,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業(yè)保險專業(yè)隊伍,對農業(yè)保險的基層宣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3.保險公司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理賠制度和定損機制。由于不合理的勘察定損流程,使得保險公司的運行成本過大,內耗嚴重。要解決定損問題和理賠制度問題,一方面應建立一種簡單有效的定損方式,完善的定損方法與引入更為科學有效率的勘察工具,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理賠制度,貫徹迅速、主動、準確、合理的理賠原則,實施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理賠政策。在村組張榜公布受損面積、程度、核賠金額,接受農戶的監(jiān)督;賠款通過政府為農戶統一開立的種糧直補賬戶直接支付到受災農戶賬戶。
4.保險公司積極拓展農村的保險業(yè)務,實行以險養(yǎng)險。廣東省水稻種植保險具有高賠付率、高成本和高風險的特點,對于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脆弱。在部分地區(qū)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盈利艱難的形勢下,政府可以允許批準經營農業(yè)保險的公司可以通過賠付率較低的農險險種養(yǎng)賠付率較高的農險險種,或是通過商業(yè)化經營非農險業(yè)務獲取盈利以彌補農險業(yè)務的虧損。一來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二來可以擴大保險公司的服務范圍。
5.建立全省風險保障基金。廣東省內的保費目前仍然在市一級滯留在保險公司中,欠缺流動性。考慮到自然災害風險的偶發(fā)性、區(qū)域性特征,廣東省各試點地區(qū)可按照保費一定比例提取資金用于聯網建立起互助合作型風險保障基金,建立旨在減輕農民負擔以及農業(yè)生產的后顧之憂,提高風險較高地區(qū)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減輕政府災后的財政壓力。
參考文獻:
[1] 王志宇,方淑芬.風險概念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2] 徐雪高,等.農業(yè)風險管理:一個研究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
[3] 曹前進.中國農業(yè)保險:市場缺位與市場創(chuàng)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
[4] 龍文軍.對當前中國農業(yè)保險面臨的矛盾的認識[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3
[5] 張躍華,等.農業(yè)保險需求不足效用層面的一個解釋及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4)
[6] 寧滿秀,等.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支付意愿的實證分析——以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6)
[7] 李茂生,李光榮.中國“三農”保險發(fā)展戰(zhàn)略:努力構建三支柱“三農”保險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責編:賈偉)endprint
在構造綜合評判矩陣式,先從低級的第二層次因素開始,在進行第一層次因素的評判矩陣式構造。以下逐個指標、逐個層次進行綜合模糊評價分析,其中對第二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一級綜合模糊評價,對第一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二級綜合模糊評價。
(二)數據分析
1.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范圍”(U1)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投保條件(U11)以及保險責任(U1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1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范圍”的評價為“一般”)
2.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程度”(U2)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金額(U21)、賠付條件(U22)以及履約程度(U23)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2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2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投保程度”的評價為“滿意”)
3.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凈收益”(U3)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成本(U31)以及保險收益(U3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3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凈收益”的評價為“不滿意”)
4.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服務”(U4)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4個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合同(U41)、理賠速度(U42)、理賠手續(xù)(U43)和理賠方法(U44)的平均評價集: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4的權重集合為:A4=(0.104,0.297,0.220,0.379)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B4=A4*R4=(0.212,0.337,0.193,0.185,0.058)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服務”的評價為“不滿意”)
5.基于上述計算步驟,四個一級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已經求出,接下來根據四個一級因素模糊評價集合推算出二級因素的模糊評價集合。
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AHP)與評委團評價法兩種方法同時計算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然后以兩者的算術平均值作為二級綜合模糊評價中一級指標的權數。
對保險范圍,保障程度,保險凈收益,保險服務四個一級指標按重要性進行排序,并對排序(no1,no2,no3,no4)分別賦予權重(0.4,0.3,0.2,0.1),并用問卷數據各項一級指標在不同位次所占的比例與位次權重做加權運算,得出:
使用Yaahp-V0.5.2軟件,計算四個一級因素的權重為:
綜合(1)、(2)計算結果,可以得出一級指標的平均權重為:
其次,通過Bi的計算結果,構建總體評價的隸屬矩陣:
最后,根據綜合模糊評價模型進行合成運算,求出總體評價矩陣(綜合評價集CA),即有: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可知農戶對總體廣東政策性水稻保險的滿意度處于“不滿意”區(qū)間。
四、完善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建議
1.加強農民的誠信教育、實現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最大誠信原則是指當事人要向對方充分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的虛偽、欺騙和隱瞞行為。在水稻保險的實施過程中,農戶應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履行誠信告知義務,配合保險公司制定能夠因地制宜保障農戶利益的保險合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農戶對保險合同、保險條款等滿意。
2.政府牽頭加強水稻種植保險宣傳力度。考慮將農業(yè)保險推廣工作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中,提高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保險推行初期應定期對村干部進行有關保險宣傳與相關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工作,發(fā)揮村干部在宣傳工作中的基層干部作用;加大投入培訓農業(yè)保險專業(yè)團隊建設,邀請專家參與培訓計劃,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業(yè)保險專業(yè)隊伍,對農業(yè)保險的基層宣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3.保險公司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理賠制度和定損機制。由于不合理的勘察定損流程,使得保險公司的運行成本過大,內耗嚴重。要解決定損問題和理賠制度問題,一方面應建立一種簡單有效的定損方式,完善的定損方法與引入更為科學有效率的勘察工具,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理賠制度,貫徹迅速、主動、準確、合理的理賠原則,實施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理賠政策。在村組張榜公布受損面積、程度、核賠金額,接受農戶的監(jiān)督;賠款通過政府為農戶統一開立的種糧直補賬戶直接支付到受災農戶賬戶。
4.保險公司積極拓展農村的保險業(yè)務,實行以險養(yǎng)險。廣東省水稻種植保險具有高賠付率、高成本和高風險的特點,對于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脆弱。在部分地區(qū)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盈利艱難的形勢下,政府可以允許批準經營農業(yè)保險的公司可以通過賠付率較低的農險險種養(yǎng)賠付率較高的農險險種,或是通過商業(yè)化經營非農險業(yè)務獲取盈利以彌補農險業(yè)務的虧損。一來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二來可以擴大保險公司的服務范圍。
5.建立全省風險保障基金。廣東省內的保費目前仍然在市一級滯留在保險公司中,欠缺流動性。考慮到自然災害風險的偶發(fā)性、區(qū)域性特征,廣東省各試點地區(qū)可按照保費一定比例提取資金用于聯網建立起互助合作型風險保障基金,建立旨在減輕農民負擔以及農業(yè)生產的后顧之憂,提高風險較高地區(qū)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減輕政府災后的財政壓力。
參考文獻:
[1] 王志宇,方淑芬.風險概念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2] 徐雪高,等.農業(yè)風險管理:一個研究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
[3] 曹前進.中國農業(yè)保險:市場缺位與市場創(chuàng)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
[4] 龍文軍.對當前中國農業(yè)保險面臨的矛盾的認識[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3
[5] 張躍華,等.農業(yè)保險需求不足效用層面的一個解釋及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4)
[6] 寧滿秀,等.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支付意愿的實證分析——以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6)
[7] 李茂生,李光榮.中國“三農”保險發(fā)展戰(zhàn)略:努力構建三支柱“三農”保險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責編:賈偉)endprint
在構造綜合評判矩陣式,先從低級的第二層次因素開始,在進行第一層次因素的評判矩陣式構造。以下逐個指標、逐個層次進行綜合模糊評價分析,其中對第二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一級綜合模糊評價,對第一層次因素的綜合評價屬于二級綜合模糊評價。
(二)數據分析
1.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范圍”(U1)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投保條件(U11)以及保險責任(U1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1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范圍”的評價為“一般”)
2.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投保程度”(U2)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金額(U21)、賠付條件(U22)以及履約程度(U23)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2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2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投保程度”的評價為“滿意”)
3.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凈收益”(U3)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成本(U31)以及保險收益(U32)的平均評價集:
據此,構造U1的隸屬矩陣: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3的權重集合為: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凈收益”的評價為“不滿意”)
4.通過問卷設計中針對“保險服務”(U4)這一個一級指標以及其下的4個個二級指標的統計數據,可得出保險合同(U41)、理賠速度(U42)、理賠手續(xù)(U43)和理賠方法(U44)的平均評價集:
由層次分析法,使用Yaahp-V0.5.2軟件,確定因素有U4的權重集合為:A4=(0.104,0.297,0.220,0.379)
確定綜合評價模型,求出綜合模糊評價集:
B4=A4*R4=(0.212,0.337,0.193,0.185,0.058)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保險服務”的評價為“不滿意”)
5.基于上述計算步驟,四個一級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已經求出,接下來根據四個一級因素模糊評價集合推算出二級因素的模糊評價集合。
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AHP)與評委團評價法兩種方法同時計算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然后以兩者的算術平均值作為二級綜合模糊評價中一級指標的權數。
對保險范圍,保障程度,保險凈收益,保險服務四個一級指標按重要性進行排序,并對排序(no1,no2,no3,no4)分別賦予權重(0.4,0.3,0.2,0.1),并用問卷數據各項一級指標在不同位次所占的比例與位次權重做加權運算,得出:
使用Yaahp-V0.5.2軟件,計算四個一級因素的權重為:
綜合(1)、(2)計算結果,可以得出一級指標的平均權重為:
其次,通過Bi的計算結果,構建總體評價的隸屬矩陣:
最后,根據綜合模糊評價模型進行合成運算,求出總體評價矩陣(綜合評價集CA),即有: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可知農戶對總體廣東政策性水稻保險的滿意度處于“不滿意”區(qū)間。
四、完善廣東省政策性水稻保險建議
1.加強農民的誠信教育、實現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最大誠信原則是指當事人要向對方充分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的虛偽、欺騙和隱瞞行為。在水稻保險的實施過程中,農戶應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履行誠信告知義務,配合保險公司制定能夠因地制宜保障農戶利益的保險合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讓農戶對保險合同、保險條款等滿意。
2.政府牽頭加強水稻種植保險宣傳力度。考慮將農業(yè)保險推廣工作納入村干部績效考核中,提高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保險推行初期應定期對村干部進行有關保險宣傳與相關知識的普及與培訓工作,發(fā)揮村干部在宣傳工作中的基層干部作用;加大投入培訓農業(yè)保險專業(yè)團隊建設,邀請專家參與培訓計劃,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農業(yè)保險專業(yè)隊伍,對農業(yè)保險的基層宣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3.保險公司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理賠制度和定損機制。由于不合理的勘察定損流程,使得保險公司的運行成本過大,內耗嚴重。要解決定損問題和理賠制度問題,一方面應建立一種簡單有效的定損方式,完善的定損方法與引入更為科學有效率的勘察工具,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理賠制度,貫徹迅速、主動、準確、合理的理賠原則,實施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理賠政策。在村組張榜公布受損面積、程度、核賠金額,接受農戶的監(jiān)督;賠款通過政府為農戶統一開立的種糧直補賬戶直接支付到受災農戶賬戶。
4.保險公司積極拓展農村的保險業(yè)務,實行以險養(yǎng)險。廣東省水稻種植保險具有高賠付率、高成本和高風險的特點,對于災害頻發(fā)的地區(qū),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脆弱。在部分地區(qū)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盈利艱難的形勢下,政府可以允許批準經營農業(yè)保險的公司可以通過賠付率較低的農險險種養(yǎng)賠付率較高的農險險種,或是通過商業(yè)化經營非農險業(yè)務獲取盈利以彌補農險業(yè)務的虧損。一來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二來可以擴大保險公司的服務范圍。
5.建立全省風險保障基金。廣東省內的保費目前仍然在市一級滯留在保險公司中,欠缺流動性。考慮到自然災害風險的偶發(fā)性、區(qū)域性特征,廣東省各試點地區(qū)可按照保費一定比例提取資金用于聯網建立起互助合作型風險保障基金,建立旨在減輕農民負擔以及農業(yè)生產的后顧之憂,提高風險較高地區(qū)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減輕政府災后的財政壓力。
參考文獻:
[1] 王志宇,方淑芬.風險概念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2] 徐雪高,等.農業(yè)風險管理:一個研究綜述[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
[3] 曹前進.中國農業(yè)保險:市場缺位與市場創(chuàng)新[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
[4] 龍文軍.對當前中國農業(yè)保險面臨的矛盾的認識[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3
[5] 張躍華,等.農業(yè)保險需求不足效用層面的一個解釋及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4)
[6] 寧滿秀,等.農戶對農業(yè)保險支付意愿的實證分析——以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6(6)
[7] 李茂生,李光榮.中國“三農”保險發(fā)展戰(zhàn)略:努力構建三支柱“三農”保險體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華南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