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宣雅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兩者的統一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同時也迎合了新時代不斷發展對人才素質教育的需求,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因此,為了能將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勢必要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兩者的互相融合才能使兩者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大學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大高校的不斷推行,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思想政治水平不斷提高,展示出了新一代人才蓬勃的精神面貌。但是仍有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和對思想政治認識有一定的誤差。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之上用科學的思想去指導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同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引導大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思想積極向上的國家棟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的意義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要求一致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愿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貢獻的接班人。而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要求是大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種正確的三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這種高度的契合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結合的前提條件。
2.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彼此滲透,互相補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是兩者仍存在些許不同,因此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為兩者進行補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是心理層面,而高效思想政治則主要針對的是大學生的思想層面;心理層面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個體的問題,而思想層面的問題主要是馬克思主理論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通過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法,增加了關于心理衛生、排除學生心理問題等教育內容,充分增強了大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性和提高大學生參與思政活動的積極性。
3.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思想、心智、體質、創新能力等的協調發展,其中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關鍵,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也要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才能對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將這種理論應用到實際,用思想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目標有理想內心堅定熱愛祖國的人,在新的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基礎的同時強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思想保證。
二、探討如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1.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轉變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分強調思想道德政治對人的約束而忽視了人的個體差異性,而傳統的心理健康也只強調解決心理問題而沒有重視讓學生樹立一個積極正確的三觀。要轉變兩者的教育理念其關鍵就在于對思想和心理教育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將心理健康作為一個體系融入到其中,而心理健康的教育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用心理教育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高度提高。用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心理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升華。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水平,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仍存在非專業心理教師從事心理教育工作或者未經過系統培訓的教師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等問題。不合格或者不具有專業素質的教師可能會在教學中犯下嚴重的錯誤,給予學生錯誤的思想政治觀念或者會在學生理解思想政治的過程中產生誤導,同時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往往不知道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在教育中有所缺失,過分地側重思想教育,忽視了學生個人的心理問題,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有機結合十分不利,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高校必須加大資金的投入,完善師資問題,同時要定期給教師進行培訓,增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高校也要努力地吸收相關的專業人才,重視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問題,完善與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從業者素質,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3.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在結合了轉變觀念之后,在通過了解學生的情況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方法要更加的靈活多樣,其核心在于在灌輸思想政治的同時也要把心理健康融入進去,注重學生的心理特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要一味的說教,而是要結合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和一些熱門事件,通過系統科學的理論加以分析,使用更多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材料,用簡明直白的語言去闡述一些較為難理解的思想政治問題。在大學期間的青年,心理狀況還不甚穩定,同時大學生的思想正在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狀態,教師只有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去教導他們思想政治的理論,同時也輔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
4.創建和諧良好的校園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順利進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備條件,同時良好的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益處。惡劣的校園環境,不好的學習風氣和生活作風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學校要重視校園環境和學生素質的培養,多開展文明向上的思想道德活動,在校園內多宣傳與思想政治相關的橫幅或者宣傳照,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輿論環境。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抵制一些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風氣。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咨詢站點,定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的講座,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5.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投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融合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持,而這時充足的經費形成了物質保障,經費的用途除了在于師資的投入,還有用于機制的完善,國內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例如機構的不健全,分工的不合理以及管理的不到位。而為了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就需要重新協調機制,就更加需要充足的物質基礎。健全的機制不僅體現在管理的合理性和對教師審核與評定,還體現在要遵循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大學生的心理和實際出發,不斷地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和激發學生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就必須要融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兩者的有效融合,能夠使學生在掌握思想政治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全面發展,能夠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羅麗琳,臧建建.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從激發社會責任感角度[J].法制與社會,2010,(27).
[2]趙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0,(03).
[3]杜丹,車雪梅.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校園心理,2010,(01).
[4]程建華,梁瑞英.心理學視域下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5).
[5]王海霞,田建偉.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