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助學是自學考試不斷發展的產物,普通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近幾年來利用自身優勢不斷開展助學工作。高校助學工作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從思想、教學、管理、環境等不同方面進行改革,不斷優化高校助學工作,推動自學考試健康有序地發展。
自學考試高等院校助學工作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以個人自學為基礎,國家考試為主導,輔之以社會助學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形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考試制度。社會助學作為自學考試的重要環節,能夠充分整合社會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對廣大考生進行學習指導,保障自學考試的順利進行。近幾年,普通高等院校根據自學考試的要求,利用本校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優勢,開展自學助考工作,不僅對自考生自我發展起著促進作用,而且對自學考試的發展起到強化作用。
一、高校參與助學的優勢
1.硬件設施良好
普通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是國家培育各種高素質精英人才的主要陣地,國家每年會將大量的教育財政撥款用于建設各級各類高校,不斷對其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以提高學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因此,普通高校一般都具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源以及良好的實驗條件,能夠為自考生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使其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得到全面發展,這些都是社會其它助學機構無法比擬的。
2.師資隊伍強大
師資隊伍是助學工作的核心,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助學工作不容忽視的條件。高校教師不僅學歷高、素質高,而且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有些學校聘請了副教授、教授,甚至知名學者為自考助學班學生授課,讓自考生能夠與普通在校生一樣接受完整系統的教育,能夠全面掌握所學課程知識,抓住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果,這也是社會其他助學力量難以做到的。
3.管理機制健全
普通高等院校舉辦自考助學班一般分為兩種助學形式:一級辦學與二級辦學。一級辦學是指由各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直接承辦,二級辦學則是由高校各院系分別承辦,但由繼續教育學院統一管理的助學模式。無論哪一種辦學形式,學校都會健全必要的管理機制,并制定一系列相關的管理制度,對自考生進行嚴格管理,規范教學、考試、考勤等各項工作,加強對自考生的正確引導,樹立良好的學風與考風。
4.教學效果顯著
在自考助學工作中,教學效果是檢驗助學質量的關鍵指標,這就要求助學單位在助學過程中要認真落實教學環節,規范教學管理。教學環節是整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問題,抓好教學環節是每個助學單位的重要職責。由始以來,我們發現普通高等院校特別重視教學環節,教學過程規范,教學手段先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到位。在申報開班之前,各院系都會把本次助學班的詳細教學計劃制定好并復印成冊,呈報給相關部門并發給自考生,讓大家對助學班的教學計劃有全面直接的了解。二是學習資料針對性強。由于自學助考班與普通全日制教育有著顯著的區別,學生要以自學為主,而一般自考的學習資料和復習資料多而雜,學生對于學習資料的掌握很亂,不知孰重孰輕。高校教師往往可以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或教學計劃、大綱,向學生推薦針對性強的教材,或為學生編寫學習指導材料,促進學生自學。三是教學過程嚴謹正規。普通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學方面要求十分嚴格,教師通常能夠嚴格遵守課程學時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充分準備資料,認真備課后對自考生進行助學指導,以確保教學質量。四是教學效果檢驗及時。普通高等院校由于一貫嚴謹的教學傳統,對自考助學生的要求會像對普通在校生一樣嚴格,教師在認真組織教學的同時,會向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并隨機對其進行考核測驗,以檢查教學效果,確保教學質量。這樣不僅能夠使自考生扎實掌握所學知識,從容應對考試,而且還能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正是由于高校社會助學的各種優勢,高校助學班教學效果好、信譽高,很多自考生愿意到普通高校助學班去學習,家長也愿意送孩子去高校這樣一個培養和造就人才的場所學習,去感受健康向上的大學文化氛圍。
二、高校參與助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普通高校舉辦自考助學班有效緩解了我國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壓力,促進了學校教育與社會化教育的大融合,為各類社會助學機構提供了助學示范和師資培訓,彌補了自學考試重知識和智力因素,輕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足,促進了自學考試實踐環節的增加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特別是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助學模式穩步增長,管理逐漸規范,考生質量不斷提高。但我們在看到高校助學的成果的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部分高校在舉辦自考助學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辦學思想走向誤區。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效益越來越突出,個別高校舉辦自考助學班的辦學指導思想逐漸發生了轉變,不再是把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放在首位,也不再把助學工作看成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抓牢,而是把它視為學校經濟創收的一種途徑。有的高校出現了盲目擴大招生,甚至出現了隨意提高收費標準的現象,此外,還有的高校出現了將自學考試轉包給個人或非教育部門承辦,只收取管理費的現象。這嚴重違背了自考助學的初衷,損害了自考生的切身利益。
第二,教學質量有所下降。雖然普通高校開展自學助考工作有著自己的優勢與強項,無論是在教學工作還是管理工作方面都是社會其他助學單位所無法比擬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個別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還不夠規范。有的教師只授課不輔導,或授課時不夠全面系統,只講大綱和題目,純粹是為了幫助學生應試而進行的;有的教師由于日常教學工作任務繁重,對自考助學敷衍了事,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想方設法為考生解惑答疑,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自學習慣,而是熱衷于劃范圍、圈重點、猜題、押題,變“助學”為“助考”,教學質量逐漸下降。這樣做不僅不符合教育規律,易使考生產生投機心理,放松學習,而且違背了國家有關的助學政策,損壞了助學聲譽。endprint
第三,日常管理不夠嚴格。對于自考助學班來說,教學是根本,管理是關鍵。自學考試是一種面向社會的開放式學歷教育,它的生源往往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年齡結構和社會經歷差別較大,這給助學單位的統一管理帶來很大困難。雖然無論是一級助學單位還是二級助學單位都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對自考生進行管理,但真正執行起來依然存在難度。有的學生認為參加自考助學班純屬個人自愿行為,自己花錢來學習,學習效果的好壞、考試能否通過都是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接受工作人員的管理,甚至出現了隨意逃課的現象。如果助學高校對其管理不夠嚴格,聽之任之,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態度,破壞整個助學工作的進行,不僅損害了學生的利益,也會嚴重影響助學質量,甚至引發其它社會問題。
三、優化高校助學的幾點建議
普通高校開展全日制自考助學活動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條例》賦予普通高校的任務,是普通高校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徑,是普通高校為滿足社會需要而探索開發出的一種新型辦學形式,因此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高校助學是自學考試助學的主體力量,優化高校助學,提高辦學質量,對推動自學考試與其它教育形式的良性互動,促進自學考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端正思想,正確定位辦學方向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自考助學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社會影響大的工作,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普通高校助學不僅能夠反映高校的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也是塑造學校良好的社會品牌的重要窗口。高校正確樹立辦學思想,確定辦學方向是助學工作健康發展的基礎。
首先,高校助學單位應樹立“全面育人”的助學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自學考試教育的方針政策,堅持辦學工作為考生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根本宗旨不動搖,樹立“以人為本,全面推動考生整體發展”的辦學理念。雖然對于高等院校來講,開辦自考助學班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要堅決杜絕少數單位和個人僅把自學助考看作是搞活經濟的一種手段和利益創收的一個項目的片面辦學思想。此外,高校還要正確處理好學校社會聲譽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給自考助學班正確定位,只有這樣,自考助學工作者才能在思想上統一認識,在行動上統一步伐,在方向上統一目標,為自考社會助學工作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規范制度,嚴格日常管理
高等院校應大力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健全機構設置,規范規章制度(考勤制度、考試制度、日常行為準則等等),逐步建立完善助學管理體系,采取強有力的管理措施,規范辦學行為。
自學考試是一種開放、靈活的教育體制,它的生源比較散,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弱,社會閱歷復雜,要對這些學生統一進行管理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情況,研究他們的特點,強化思想教育,嚴格日常管理。首先,要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管理隊伍,這不僅是加強自考生管理的關鍵,也是推進自考助學事業良性發展的需要。在整個助學班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認真負責,把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在執行過程中公平合理,量化得當,能對個別學生嚴重違規的現象進行處罰。同時還要積極深入學生的課堂、寢室,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幫他們排憂解難,解決其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一些不安定因素扼殺在搖籃里。其次,高校自考生的管理還要得到學校領導的理解與支持,不斷健全綜合機制,落實領導責任制。黨政領導親自掛帥,建立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為核心的綜合管理運行機制,從而促進自考生的管理工作。再次,還要引導自考助學班的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高校助學班的管理工作人員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并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要把自考學生當作自己的伙伴,充分給予他們尊重與理解,讓他們參與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執行和檢查。要為學生參與管理創造條件與機會,賦予他們管理集體的主動權,培養自制能力。讓學生自我管理,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促進整個助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強化師資,狠抓教學質量
由于自考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專業基礎參差不齊,聘請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有責任心的教師授課尤為重要。普通高校要不斷強化助學班的師資隊伍,遴選教學一線中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業務骨干教師,并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培訓,根據自考生的特點與學習規律,對教師進行業務指導,不斷提高其理論水平與教學能力。特別是主干課程的教師,高校應不定期地組織他們研究教學方法、考試大綱及考試命題,準確把握教學及考試內容的重點難點,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為自考生授課。此外,還要改革教學方法,針對自考助學班的特點,要求教師根據專業的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授課做到精講多練、突出重點、講透難點、化解疑點,講究教學的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高校應始終把教學質量視為自考助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把質量關。
4.創造環境,建設校園文化
人的發展除了受自身條件與他人教育之外,還受到外部環境這一重要因素的制約,正如有學者指出:“我們之所以重視環境建設,原因就在于‘泡菜理論,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泡菜水中浸泡,其味道是不一樣的”。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家園,在高校里舉辦自考助學班,整個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對自考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用環境育人,也是對自考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無論從為國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角度,還是從自考助學的目的來說,校園文化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要創建一種適合育人的環境,以物質為載體,制度為保障,實踐活動為形式,采用系列化、全面化的教育活動,促使形成良好的品行,精神面貌以及相對穩定的學校氛圍。高校在自學助考過程中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形成一種積極、健康、和諧、向上的氛圍,在助學過程中體現出高尚的價值取向。這樣,不僅可以彌補自學考試制度對自考生文化熏陶方面的欠缺,而且可以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助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營造優良的成才氛圍,強化自考生對助學學校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形成考生、教師與學校之間的和諧關系,幫助他們在順利通過學業考試的同時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樣,自學考試助學工作這一嶄新的成人教育辦學形式將會得到和諧、穩定、持久的發展。
普通高校在自學考試社會助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要堅持“質量第一、信譽第一、以育人為根本目的”的辦學宗旨,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辦學資源,不斷優化助學工作,把高教自考助學事業推向一個新高度,協調、有序、健康、優質地促進自學考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曉楓.近三十年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研究述評[J].職教論壇,2011,(4):35.
[2]黃德凱.普通高校自學考試助學活動現狀簡析[J].成人教育,2006,(7).
[3]周朝陽.高校全日制自學助考研究[J].湖北招生考試,2005,(12):69.
[4]鄭杰,孫超.如何辦好高校全日制自學考試助學班[J].繼續教育研究,2007,(1):63.
[5]劉志.高校自考助學芻議[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38.
[6]劉春芳.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構想[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7,(2):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