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營銷課程是會展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干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在學科體系中占重要位置。目前國內會展營銷課程普遍存在教材不夠適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等問題,造成課程理論性過強、實用性較低的情況。本文在對目前高校會展營銷課程現狀與不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會展專業的會展營銷課程實用性改革實施過程與階段性成果,提出本課程的改革方案,并對改革的最終成果提出了合理的預期。
高等教育會展專業會展營銷實用性教學改革近年來,我國會展經濟迅速發展,人才需求量持續增長,高層次的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已成為高等院校的教育任務之一。在高校會展專業課程體系中,會展營銷課程是一門主干專業課程,對于培養會展專業學生營銷會展項目、進行會展營銷的整體策劃、實施具體工作起著重要作用。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學生反饋和社會調研,筆者發現目前通用的會展營銷課程在實用性方 面存在一些不足。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筆者進行了會展營銷課程的實用性改革嘗試,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1 高校會展營銷課程現狀
1.1 高校會展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教育部批準招生的會展相關專業有“會展經濟與管理”“會展藝術與技術”“廣告與會展”“會展策劃與管理”4種。2013年,對以上4個專業進行招生的院校共計127所,招生總數超過1萬人。
在辦學規模迅速擴大、會展專業報考過熱的同時,目前國內的會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卻參差不齊,畢業生的總體社會評價也不盡如人意。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許多院校在會展行業快速發展的吸引之下跟風辦學,沒有雄厚的學科基礎和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對于教學模式的探索不夠,加之師資短缺、實踐環節薄弱等原因,導致出現辦學特色和教學實用性的缺失。
1.2 會展營銷課程在會展專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4個會展專業課程體系中,除“會展藝術與技術”專業外,其他專業的主干課程均包括會展營銷課程,課程性質一般為專業必修課,考核形式一般為考試。
會展營銷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為會展營銷的概念、理論、基本過程和相關方法;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對會展行業性質、發展現狀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對會展營銷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內容進行系統的掌握,包括會展營銷的基本理論知識、會展營銷的重要環節與核心內容的實施方法等,并適度地結合當代國際會展營銷現狀進行一定的知識擴充。
1.3 會展營銷課程教學現狀
1.3.1 師資情況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會展相關專業中師資短缺、不配套的現象較為明顯。由于多數院校的會展專業都是在已有近似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建設的,如管理類、國際貿易類、旅游類、藝術類專業等,任課教師也普遍由曾授相關學科的教師組成。在師資數量方面,不同院校會展專業教師人數參差不齊,多至十幾人,少至3、4人,多數院校師資力量明顯不足。
1.3.2 教材情況
目前國內出版的各類會展專業教材有幾百種,會展營銷方面的教材也已有34種之多。不同教材在內容、側重和質量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對自2005年開始出版的會展營銷教材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筆者自2007年至今在教學和科研中使用和參考的教材情況進行總結,目前高校會展營銷課程教材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1)基本以會展營銷工作流程的順序組織教材的框架結構,章節順序通常依次為:會展營銷概述(會展概述);會展營銷計劃的制訂;會展市場調研;會展市場細分與市場定位;會展產品定價;會展營銷宣傳推廣;會展營銷實施技巧(直郵營銷、電話營銷、人員營銷、網絡營銷等);會展營銷評估;特定情況下的會展營銷(會議、展覽、會展場館的營銷);會展營銷的新發展及海外會展營銷經驗借鑒。
(2)教材內容多數以理論為主,實用性營銷知識不足。為使學生獲得對于會展營銷的直觀印象,多數教材使用會展項目的真實案例來進行補充,或輔以專業理論文章。這種方式對補充實用性營銷知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整體內容仍偏向理論。
(3)內容側重各有不同,涉獵范圍較廣。除全部具備“會展營銷概述”章節外,各種教材的內容各有側重。有些教材主要講授會展營銷的流程性工作內容,有些側重營銷理念和會展經濟理論的研究,有些則著眼于各類會展活動(如會議、展覽、節事活動)的營銷方式。如圖1.3所示,納入統計的11種教材中,不同章節分布較為分散,重疊率較低;多數教材覆蓋面較廣,但每一章節內容都淺嘗輒止。
1.3.3 學生評價
在參照各類教材、學術文獻、結合課程要求和學生狀況的基礎上,筆者按照會展營銷課程框架進行授課,授課對象為本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2007~2010四個年級的學生,并針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授課效果,對2009、2010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研(2009級學生樣本總量203,有效問卷數量122;2010級學生樣本總量151,有效問卷數量97),調研結果如下:
(1)課程內容方面:在現有課程體系中,對以章節為單位的授課內容重要性進行調研。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內容依次是:營銷策略組合(93.8%)、展覽會營銷(90.7%)、會展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88.7%);最應刪除的內容依次是:會展行業及會展營銷概論(32.9%)、節事營銷(30.9%)、會議中心營銷(29.8%)。
(2)課程實用性方面:針對課程的各項核心內容在會展營銷工作中的實用性進行調研。通過對實用性程度進行賦值(實用性較差賦值為1,一般為2,較高為3),進行統計分析,學生認為最具實用性的內容依次為:會展市場調研和可行性分析(2.56)、會展產品策略(2.56)、會展營銷渠道(2.54)、會展營銷的具體實施技巧(2.54)。
(3)實踐和理論知識方面:針對理論知識和營銷實踐技能重要性進行調研。52.6%的學生認為營銷實踐技能最為重要;43.3%的學生認為理論知識和營銷實踐技能具有同等重要性。endprint
(4)對課程的改進建議:其一,增加與課程內容相配合的案例和項目模擬訓練,更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其二,降低理論知識難度,尤其是教條性的純理論內容應適當減少;其三,增加核心內容尤其是會展營銷實施技巧的深度;其四,通過參與會展項目的實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3.4 企業評價
在2009~2012年間,筆者走訪了本專業在校生和畢業生實習、工作過的多家會展企業,對學生在會展營銷相關崗位的工作情況進行調研,了解學生在會展營銷工作中的知識、能力的綜合運用情況,同時征求企業對教學的建議。
接受訪談的會展企業(組織)包括:天津市商務委員會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天津濱海會展中心、天津市金色融域會展公關服務有限公司、天津精濱會展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天津開發區夢工廠展覽有限公司、天津華倫會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評價和建議主要包括:
(1)學生具有較高水平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對于會展行業的整體理解較好,有助于在行業中的進一步發展;
(2)學生對于會展營銷實務,尤其是具體的技能方面顯得較為薄弱,通常需要一定的適應和鍛煉期才能逐漸進入職業角色;
(3)應對學生的預算能力加以培養,為會展項目制訂整體或局部的預算是企業十分重視的一項能力;
(4)學生應該具備與時代發展接軌的會展行業知識和理念,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充足的知識儲備。
2.會展營銷課程的實用性改革探索
2.1 會展營銷課程實用性改革思路
2.1.1 教學內容改革
對現有會展營銷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調研結果顯示,課程內容普遍呈現出“寬而淺”的特征,這會造成學生只概覽會展營銷的全貌,卻不能對具體的實務有深入、細致的理解的情況。同時,以會展營銷工作流程為順序組織課程框架雖然順理成章,但由于前面的章節如會展營銷計劃、會展市場分析和定位等,均需在學生掌握充足會展營銷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因此,學生在課程初始階段的學習可能會感到迷惑,影響知識的消化吸收。
因此,在針對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中,筆者進行了以下兩項調整:首先,在課程內容的選取上,改“寬而淺”為“窄而深”,即適當地削減與會展營銷核心過程關系較弱的、擴展性的內容,保留核心流程內容并增加深度、重點教授。其次,是調整章節的順序,改為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來安排教學進度。這樣做一方面可使學生先掌握較容易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加深對會展營銷實務的理解,直至對較困難、需要高超營銷技能才能完成的內容有更好的掌握;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未來從業時所接觸的工作內容往往也是由易至難的,這一順序更貼近入職的常規。
2.2.2 教學模式改革
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的改革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改變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模式,將實踐提升到與理論知識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注重二者的有機結合;其二,改章節式教學為項目式教學,每一項目均有相關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具體的實務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須使學生認識到:理論和實踐知識是緊密結合、互為促進的關系。如果沒有過硬的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就毫無用處;如果沒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實踐就會停留在表面化的層次而無法提升。
2.2.3 教學效果評價改革
在教學效果評價方面,應更注重授課中的過程考核,通過課上和課后作業、階段測試等方式考察學生每一學習階段的掌握情況,并將每一階段的考核結果按比例納入期末總成績中。此外,考核的方式要以任務性考核為主,即通過布置單人或小組任務,讓學生獨立或協作完成具體的會展營銷任務,并根據完成情況給分,而非僅通過期末作業、筆答試卷等方式進行理論性、一次性的考核。
2.2 具體實施方案
2.2.1 教學內容(新編教材,學時變化)
依據前述的改革思路,會展營銷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具體措施如下:
新編教材(講義)。根據“窄而深”和“由易至難”的原則,選取會展營銷核心流程的關鍵內容納入教材,并重新調整順序。同時,要依據每一學習內容的重要性重新安排理論與實踐學時。
原課程體系中,對已由先修課程如《會展概論》、《市場營銷》包括的“會展行業概述”“市場營銷基礎知識”等內容進行刪除或刪減;為其他課程主授內容的,如《會展策劃實務》課程中重點學習的“會展產品”等內容,本課不再重復;特定類型會展活動的營銷方法、會展場館的營銷方法、會展營銷的發展趨勢等內容,作為拓展性知識和課后閱讀滲透到相關章節中。
2.2.2 教學模式
根據表4所示的章節順序及主要內容,為每一教學內容設置若干項必須完成的核心任務。具體任務的完成,需要不同軟硬件條件的配合來完成,如教學多媒體設備、有網絡條件的機房、適當的校園或社會環境等。2.2.3 教學效果評價
改革后的會展營銷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方案分為兩部分,即教學過程中的多次階段性、任務型考核和期末的最終考核,在期末考核中,也采用綜合性任務的形式。同時,應注意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在最終成績構成體系中的比例。在改革實施階段采用的考核方案如下:
期末的營銷方案制訂任務考核的是學生對于會展營銷的各項核心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會展營銷知識、規劃會展營銷過程和細節的能力。具體考核方式是將學生分為若干會展項目營銷小組,在組內分工協作,為特定會展項目制訂內容完整、可行性強、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會展營銷方案,并進行方案的展示和講解。另由每組派出代表,與教師一同組成“董事會”,模擬競標會形式對各項目組的方案進行投票,投票標準為“認為該會展營銷方案是否具有盈利的可能性”及“董事會是否愿意為該方案下的會展項目投資”,最終由投票和教師點評決定該方案是否通過以及得分。
3.會展營銷課程實用性改革的實施與成果endprint
自2011年9月起,在本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會展營銷實務》課程教學中依照實用性改革方案進行教學,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接受實驗性教學的專業班級包括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2011級和2012級的學生。
3.1 改革實施過程
改革實施過程中,課程使用了新修改的教學大綱和自編講義,配合以帶有網絡和多媒體設施的計算機房,進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任務式、互動式教學,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過程考核和期末的綜合任務考核。改革試行階段,授課的具體情況如下: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互動性有所提高。由于添加了較大比例的真實案例和提問、模擬情境、任務設置環節,較之以往偏重理論教學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有所增加,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有一定提高,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2)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與現代會展營銷方法達成同步
在具體的學習任務中,利用辦公自動化軟硬件設施和網絡環境,讓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相關的任務,如撰寫并發送營銷電子郵件、使用搜索引擎搜集客戶信息、使用統計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使用營銷管理系統對客戶資源進行管理等。這使得會展營銷的實務性內容不再停留在紙面和口頭的層面,而是變為學生的親身實踐,同時,現代化的信息和辦公環境也與當前會展營銷工作現狀接軌。
(3)由淺入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有所提高。由于從最易掌握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學習,學生可以更好適應逐漸深入的學習進程,并對每一項任務都有較為清晰、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會展營銷的全局觀念。這一觀念的形成是由任務推動、滲透而形成的,比原課程體系所采用的開篇導入、灌輸理念的作法更為有效,根基也更為牢固。
同時,在改革實施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由于學生的個人興趣、能力和思維方式有所差別,在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同步提升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論或實踐方面有所偏廢。
(2)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時,個別小組內存在“一個人做任務,其他人混成績”的情況。
(3)極少數學生不能在各項學習任務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出現各項目知識彼此割裂、不能形成統一的會展營銷觀念的情況。也有個別學生存在“學了后邊忘了前邊”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考慮在后續的改革實施過程中,采用個別輔導、進一步細化考核制度、在教學中不斷加強項目內容間的前后承接來解決。
3.2 改革初步效果(教學評價:教務督導評價、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
通過在2012~2014兩個學年內、面向本專業兩個年級共計317名學生進行教學,《會展營銷實務》課程的實用性教學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
(1)教學督導評價:通過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審核,隨機抽查聽課和說課等方式,教務處及本專業的教學督導對此項改革進行了評價,總體反映是正面、積極的。首先,教務部門對新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審核之后表示認可、批準執行并給與了支持與鼓勵;其次在兩學年的抽查聽課中對課程的評價均為“優”;此外在2012~2013學年度的青年教師優秀課評比中,本課程獲得學院優秀課三等獎。
(2)同行教師評價:在會展教研室內部的同行教師常規聽課過程中,同行教師對本課程的評價較好,改革實施階段4位同行教師共計16次聽課后的平均評分為89.5。在日常教學研討中,同行教師也對本課程給與了積極評價,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3)學生評價:改革實施階段,學生在期末對本課程的測評平均分數為92.5。期末考試的平均通過率為95.42%,其中90~100分段占4.05%,80~89分段占35.17%,70~79分段占50.97%,60~69分段占5.23%。
3.3 改革預期成果
(1)出版新的《會展營銷實務》教材。依據已有的新版課程講義,并結合改革實施過程中的經驗,編寫新的《會展營銷實務》實用性教材。教材除在結構上基本依照表2.2.1(2)所示的內容框架外,在內容上還將增加大量實際案例、專業文章和擴展信息鏈接,并在每一學習項目和細分的學習項目后安排練習任務。教材擬分為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兩冊。
(2)進一步提高總體教學評價。通過聽取教學督導、同行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合理地修改目前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校內各方面對課程的評價。
(3)提高社會評價。通過結合真實會展項目的實踐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實習和個人職業生涯中的業務能力。同時,廣泛征求各會展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對課程細節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力培養密切契合社會需要,以期獲得更好的社會評價。
3.4 結論
在多層面、多角度地對本校《會展營銷實務》進行實用性改革的嘗試過程中,課程的結構、內容、形式均有較大的調整,實用性的教學效果也有較大的提升。盡管改革方案仍有不足之處,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但在各位教學前輩、同行的幫助支持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有效的、正面的改革成果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陽光高考.教育部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Z].
[2]杜婉麗,陳延理.我國會展教育現狀及會展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3):51-52.
[3]洪曄.高職會展專業的特色內涵建設初探[J].科技信息,2012,(4).endprint
自2011年9月起,在本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會展營銷實務》課程教學中依照實用性改革方案進行教學,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接受實驗性教學的專業班級包括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2011級和2012級的學生。
3.1 改革實施過程
改革實施過程中,課程使用了新修改的教學大綱和自編講義,配合以帶有網絡和多媒體設施的計算機房,進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任務式、互動式教學,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過程考核和期末的綜合任務考核。改革試行階段,授課的具體情況如下: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互動性有所提高。由于添加了較大比例的真實案例和提問、模擬情境、任務設置環節,較之以往偏重理論教學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有所增加,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有一定提高,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2)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與現代會展營銷方法達成同步
在具體的學習任務中,利用辦公自動化軟硬件設施和網絡環境,讓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相關的任務,如撰寫并發送營銷電子郵件、使用搜索引擎搜集客戶信息、使用統計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使用營銷管理系統對客戶資源進行管理等。這使得會展營銷的實務性內容不再停留在紙面和口頭的層面,而是變為學生的親身實踐,同時,現代化的信息和辦公環境也與當前會展營銷工作現狀接軌。
(3)由淺入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有所提高。由于從最易掌握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學習,學生可以更好適應逐漸深入的學習進程,并對每一項任務都有較為清晰、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會展營銷的全局觀念。這一觀念的形成是由任務推動、滲透而形成的,比原課程體系所采用的開篇導入、灌輸理念的作法更為有效,根基也更為牢固。
同時,在改革實施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由于學生的個人興趣、能力和思維方式有所差別,在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同步提升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論或實踐方面有所偏廢。
(2)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時,個別小組內存在“一個人做任務,其他人混成績”的情況。
(3)極少數學生不能在各項學習任務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出現各項目知識彼此割裂、不能形成統一的會展營銷觀念的情況。也有個別學生存在“學了后邊忘了前邊”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考慮在后續的改革實施過程中,采用個別輔導、進一步細化考核制度、在教學中不斷加強項目內容間的前后承接來解決。
3.2 改革初步效果(教學評價:教務督導評價、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
通過在2012~2014兩個學年內、面向本專業兩個年級共計317名學生進行教學,《會展營銷實務》課程的實用性教學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
(1)教學督導評價:通過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審核,隨機抽查聽課和說課等方式,教務處及本專業的教學督導對此項改革進行了評價,總體反映是正面、積極的。首先,教務部門對新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審核之后表示認可、批準執行并給與了支持與鼓勵;其次在兩學年的抽查聽課中對課程的評價均為“優”;此外在2012~2013學年度的青年教師優秀課評比中,本課程獲得學院優秀課三等獎。
(2)同行教師評價:在會展教研室內部的同行教師常規聽課過程中,同行教師對本課程的評價較好,改革實施階段4位同行教師共計16次聽課后的平均評分為89.5。在日常教學研討中,同行教師也對本課程給與了積極評價,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3)學生評價:改革實施階段,學生在期末對本課程的測評平均分數為92.5。期末考試的平均通過率為95.42%,其中90~100分段占4.05%,80~89分段占35.17%,70~79分段占50.97%,60~69分段占5.23%。
3.3 改革預期成果
(1)出版新的《會展營銷實務》教材。依據已有的新版課程講義,并結合改革實施過程中的經驗,編寫新的《會展營銷實務》實用性教材。教材除在結構上基本依照表2.2.1(2)所示的內容框架外,在內容上還將增加大量實際案例、專業文章和擴展信息鏈接,并在每一學習項目和細分的學習項目后安排練習任務。教材擬分為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兩冊。
(2)進一步提高總體教學評價。通過聽取教學督導、同行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合理地修改目前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校內各方面對課程的評價。
(3)提高社會評價。通過結合真實會展項目的實踐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實習和個人職業生涯中的業務能力。同時,廣泛征求各會展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對課程細節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力培養密切契合社會需要,以期獲得更好的社會評價。
3.4 結論
在多層面、多角度地對本?!稌範I銷實務》進行實用性改革的嘗試過程中,課程的結構、內容、形式均有較大的調整,實用性的教學效果也有較大的提升。盡管改革方案仍有不足之處,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但在各位教學前輩、同行的幫助支持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有效的、正面的改革成果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陽光高考.教育部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Z].
[2]杜婉麗,陳延理.我國會展教育現狀及會展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3):51-52.
[3]洪曄.高職會展專業的特色內涵建設初探[J].科技信息,2012,(4).endprint
自2011年9月起,在本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會展營銷實務》課程教學中依照實用性改革方案進行教學,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接受實驗性教學的專業班級包括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2011級和2012級的學生。
3.1 改革實施過程
改革實施過程中,課程使用了新修改的教學大綱和自編講義,配合以帶有網絡和多媒體設施的計算機房,進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任務式、互動式教學,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過程考核和期末的綜合任務考核。改革試行階段,授課的具體情況如下: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互動性有所提高。由于添加了較大比例的真實案例和提問、模擬情境、任務設置環節,較之以往偏重理論教學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程度有所增加,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有一定提高,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顯著提升。
(2)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與現代會展營銷方法達成同步
在具體的學習任務中,利用辦公自動化軟硬件設施和網絡環境,讓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相關的任務,如撰寫并發送營銷電子郵件、使用搜索引擎搜集客戶信息、使用統計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使用營銷管理系統對客戶資源進行管理等。這使得會展營銷的實務性內容不再停留在紙面和口頭的層面,而是變為學生的親身實踐,同時,現代化的信息和辦公環境也與當前會展營銷工作現狀接軌。
(3)由淺入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有所提高。由于從最易掌握的任務循序漸進地學習,學生可以更好適應逐漸深入的學習進程,并對每一項任務都有較為清晰、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會展營銷的全局觀念。這一觀念的形成是由任務推動、滲透而形成的,比原課程體系所采用的開篇導入、灌輸理念的作法更為有效,根基也更為牢固。
同時,在改革實施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由于學生的個人興趣、能力和思維方式有所差別,在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同步提升的情況下,仍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論或實踐方面有所偏廢。
(2)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時,個別小組內存在“一個人做任務,其他人混成績”的情況。
(3)極少數學生不能在各項學習任務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出現各項目知識彼此割裂、不能形成統一的會展營銷觀念的情況。也有個別學生存在“學了后邊忘了前邊”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考慮在后續的改革實施過程中,采用個別輔導、進一步細化考核制度、在教學中不斷加強項目內容間的前后承接來解決。
3.2 改革初步效果(教學評價:教務督導評價、同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
通過在2012~2014兩個學年內、面向本專業兩個年級共計317名學生進行教學,《會展營銷實務》課程的實用性教學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果:
(1)教學督導評價:通過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審核,隨機抽查聽課和說課等方式,教務處及本專業的教學督導對此項改革進行了評價,總體反映是正面、積極的。首先,教務部門對新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審核之后表示認可、批準執行并給與了支持與鼓勵;其次在兩學年的抽查聽課中對課程的評價均為“優”;此外在2012~2013學年度的青年教師優秀課評比中,本課程獲得學院優秀課三等獎。
(2)同行教師評價:在會展教研室內部的同行教師常規聽課過程中,同行教師對本課程的評價較好,改革實施階段4位同行教師共計16次聽課后的平均評分為89.5。在日常教學研討中,同行教師也對本課程給與了積極評價,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3)學生評價:改革實施階段,學生在期末對本課程的測評平均分數為92.5。期末考試的平均通過率為95.42%,其中90~100分段占4.05%,80~89分段占35.17%,70~79分段占50.97%,60~69分段占5.23%。
3.3 改革預期成果
(1)出版新的《會展營銷實務》教材。依據已有的新版課程講義,并結合改革實施過程中的經驗,編寫新的《會展營銷實務》實用性教材。教材除在結構上基本依照表2.2.1(2)所示的內容框架外,在內容上還將增加大量實際案例、專業文章和擴展信息鏈接,并在每一學習項目和細分的學習項目后安排練習任務。教材擬分為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兩冊。
(2)進一步提高總體教學評價。通過聽取教學督導、同行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合理地修改目前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教學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校內各方面對課程的評價。
(3)提高社會評價。通過結合真實會展項目的實踐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實實習和個人職業生涯中的業務能力。同時,廣泛征求各會展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對課程細節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力培養密切契合社會需要,以期獲得更好的社會評價。
3.4 結論
在多層面、多角度地對本?!稌範I銷實務》進行實用性改革的嘗試過程中,課程的結構、內容、形式均有較大的調整,實用性的教學效果也有較大的提升。盡管改革方案仍有不足之處,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但在各位教學前輩、同行的幫助支持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有效的、正面的改革成果是值得期待的。
參考文獻:
[1]陽光高考.教育部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Z].
[2]杜婉麗,陳延理.我國會展教育現狀及會展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3):51-52.
[3]洪曄.高職會展專業的特色內涵建設初探[J].科技信息,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