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萍 易貴平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當前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的深入體現,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實踐的基礎上,詳細總結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以及經驗,并對校企合作的長效開展提出了一定的觀點。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一、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企業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是當前學校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模式下,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我校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思想,堅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認真實施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及時根據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樣化、靈活化的合作培養模式,深化企業服務,在合作過程中實現校企雙贏。根據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內涵要求,我校堅持“因材施教,工學結合,育人為先,學生為本,服務社會,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開展校企合作,進一步推動示范校建設,同時為學校重點專業建設與企業間的合作搭建了綜合發展的平臺。
二、校企合作經驗總結
1.重視校企合作,不斷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項規章制度
多年來,學校堅持為企業培養亟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制定有關校企合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時,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優化專業設置,調整培養方案,穩定就業渠道,提高師資水平,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實力,實現了校企雙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為核心,積極拓展校企合作平臺建設
為了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根據每個專業的特點以及學校的發展趨勢,學校聘請行業專家、高校資深專家和合作企業管理技術人員及校內專業骨干組成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旨在為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和深度合作,專家委員會則注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的完善和學校技能人才的培養。目前已有30多名生產一線的明星技師、中華技能大將獲得者以及企業的重要領導者分別擔任學校校企合作委員會委員和專家委員會委員,加強了學校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
3.充分發揮校中廠的優勢,實現產訓結合
我校校設企業,占地面積7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現崗職工近百人,其中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占職工總數的80%以上。工廠設備配套齊全,擁有金切設備200余臺,年產值2000余萬元。通過對校設企業進行綜合改造、資源整合,建立了機加工,數控和電工電子技術三個大型實訓基地。此外,學校還注重發揮專業師資優勢,與企業合作研發教學設備,開發教學課題,使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4.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引進企業師資,積極推進各種辦學模式
(1)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不斷引進企業高級師資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入,學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有效提升學校資源整合能力,通過考察,洽談,不斷擴展校外實習基地。通過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專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有機結合,共同制定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共同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目前,已于50多家企業簽訂學生頂崗實習協議。
(2)靈活推進多元化辦學模式,按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培養計劃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我校與多家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共同建立以企業名稱冠名的培訓班。對于冠名班的教學與管理,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充分利用雙方的有效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預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受企業歡迎。
5.以服務企業為宗旨,面向企業開放辦學,積極為企業職工開展培訓
我校為各類大型合作企業培訓技術骨干,提供技術服務。職業培訓規模穩定在每年2500人次以上,2012年以來為企業培養了1100余名高級工及以上層次的一線技術骨干。在合作內容上,涵括了以下幾個領域:一線在職職工崗位技能和素質提升培訓;新聘員工入職崗前培訓;為解決職工子弟入企就業的專項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企業管理人員和培訓師隊伍培訓;技能大賽選手賽前專項技能強化等。
三、校企合作探索
為進一步做好培訓工作,學校領導率機電維修專業骨干教師多次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與企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各層次管理人員進行調研、交流與溝通,了解企業對機電技能人才培訓的實際需求,并從培養形式、培養目標、培養方法等各個層面進行研究與探索,面向企業全方位開放辦學。
1.不斷擴大合作規模,拓展合作企業數量與合作項目
通過走訪、座談、電話、網絡等方式對天津多家企業進行調研,發放調研問卷,及時了解天津各類企業對我校數控加工專業、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機械設備維修專業人才需求情況,不斷擴大合作規模,同時拓展合作企業數量,積極與企業協商,不斷增加合作項目,加深合作層次。
2.積極探索新的培養模式,不斷更新培養方案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學校,在與企業深度合作的基礎上,根據企業需求,不斷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并對以下模式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1)自主型合作模式。學校與學校自主創辦的企業進行合作,企業將產品生產融入教學過程,企業車間也是教室、師傅也是教師、員工也是學生、產品也是作業。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直接參與生產活動,既培養了技能,又提高了職業素養。
(2)共建型合作模式。學校利用企業的設備和技術投入,共同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室,在對學生開展教學訓練的同時,也為合作企業培訓員工。
(3)校外型合作模式。學校與校外企業合作開展科技研發、員工培訓和學生實訓實習,從而建立起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橋梁。
3.引入企業高技能人才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和改革
根據專業特點,學校聘請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技術能手、技術明星、勞動模范等32名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專家與我校教師共同組建了“大師工作室”,與學校各專業教師共同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計劃,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聘請專家參與教材編寫,共同實施課程教學,并通過各種形式的講座對教師、學生進行培訓,開闊師生眼界,提高教學質量,并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基地。
四、結語
今后,學校將充分利用天津市校企對接優質平臺,使學校與更多的天津市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利用技師流動站與各大企業的技師工作站的聯系,結合企業技術革新、技術改造、生產工藝難題等實際情況與企業技師工作站合作,開展深度合作。
總之,我校今后將繼續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不斷推動其向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切實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使學校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示范性中職院校。
參考文獻:
[1]劉順清,周定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研究與實踐——基于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的實踐[J].大學教育,2013,(16).
[2]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的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07).
[3]丘文,李中勝.工學結合的案例分析和若干思考[J].職教論壇,2006,(09).
[4]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