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運動技能的評價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基礎內容之一,也是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三方面評價內容的載體。本文從評價目標、評價方法、評價主體三方面著手,對如何提高高中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效果進行探討。
高中運動技能學習評價2012年,隨著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改革研究的熱情同時被喚起,其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研究也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中小學體育課學習評價包含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其中,關于運動技能的評價是其他三方面評價的載體,是體育課學習評價的基礎內容之一。本文從評價目標、評價方法、評價主體三方面著手,對高中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評價進行研究。
一、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目的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目的是評價主體通過評價過程及評價結果期望對運動技能學習活動產生何種影響。它是開展評價活動的出發點,掌舵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研究及評價活動的方向。教育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增進教育的社會價值或個體價值。根據該理論,結合高中體育課程評價要求,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有四點:
(一)了解高中體育課程評價水平目標設置
評價水平目標即為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情況和表現所達到的學習目標程度,主要包含兩級目標:水平五和水平六。水平五指的是高中三個學段中普遍要求達到的目標水平,既是基礎水平目標,也是最低的標準要求;而水平六指的是在完成水平五學習目標的基礎上,為促進部分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更多、更好地獲取技能而設立的一個高級別的發展目標。
(二)了解水平目標指向的內容,并給予相應的評價方案實施
每個水平分目標下,有多條指向的內容供教師們進行實踐的參考。如:“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分目標下,“提高運動技能的水平”和“增強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是其指向內容,也就是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時,應該從以上兩個方面著手,并建立與指向內容相適應的可在實踐中應用的評價方案。
(三)及時發現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給予改進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解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生在態度、體能、技能及社會行為等方面的不足,并進行分析,從而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真正成為實現運動技能學習目標的“催化劑”。
(四)努力為學生搭建能力和個性展示的平臺,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的全面發展
高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渴望展示自己運動技能學習方面長處,獲得大家的認可。通過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正向體驗,提高運動技能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失敗的體驗中,發現不足,激發學習潛力,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與發展。
二、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方法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根據評價的目的、作用和實踐的不同,分為三類: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高中學段的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三種評價方法的適時應用能夠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一)診斷性評價的應用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進行運動技能學習活動之前,對學生的運動知識、技能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的準備性評價。如學習籃球變向運球前的學生是否具有熟練的原地運球技術?在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中,診斷性評價既可以對個別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不良原因進行了解,也可以為個別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水平的有效提高制訂學習方案提供依據。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自尊心的體現較為敏感,教師們在進行診斷性評價時,切忌給學生“貼標簽”,主觀地將“差生”的成績要求降低,而是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促進學生們能夠進行目標一致又有針對性的運動技能學習。
(二)過程性評價的應用
過程性評價是指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的動態發展,及時對運動技能學習活動進行調整,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學習效果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進展程度,進而反饋、調整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過程性評價一般不參與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評定,也不作為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組成成績。其切忌僅局限于判斷優劣和選拔少數優秀學生,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學生們的運動技能學習的潛質,對教師和學生給予信息反饋,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過程性評價一般不參與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評定,也不作為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組成成績。
(三)終結性評價的應用
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某一相對完整的學習階段(單元、學期)結束后,對整個運動技能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的總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注重教學的結果,是針對最終的學習成果做出成績評定,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是否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標。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終結性評價,不僅在運動技能學習活動結束之后進行,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針對某一單項技能學習結束時也會安排相應的終結性評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如在高中籃球選項課的學習中,原地肩上投籃或傳接球上籃的學習結束后,都可以安排一個小單元模式的終結性評價。值得注意的是,終結性評價體現的是學生所能達到的目標程度的較為穩定的成績,切忌不可以某次偶然性的評價結果或以某一單一的描述性術語就對學生的整體表現成績給予武斷評判。
三、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主體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是一種特殊的價值判斷過程,其評價主體的選擇是高中學生學習評價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運動技能學習評價效果的優劣。在高中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中,要善于運用以學生、教師及家長為主體的評價方式。
(一)確立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
運動技能學習中學生主體評價就是要改變了以往忽視學生的作用、過分強調教師評價權利的錯誤做法,轉而確立和強調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評價的積極作用。學生評價也稱學生主體的評價,包含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互相評價,是由學生對自己或同學的運動技能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與分析的能力,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其自我或他人的學習評價能力是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學生評價是在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參與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積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從而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運動知識與技能,并對自身有了主動的認識,將評價轉化為提高學習的效果的動力。
(二)積極發揮教師主體的評價主導作用
教師主體的評價是指由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進步幅度和目標達成度,結合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成績進行的綜合評定。教師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了解更為全面,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具指導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主體評價要結合學生評價,不能以“一言堂”的權威態度進行評價,要盡可能獲取詳細而全面的評價信息,摒棄因個人成見或以往評價結果造成的片面影響,以事實為評價依據,客觀、合理和公正評價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
(三)善于運用其他主體評價
運動技能學習評價不僅有教師和學生,也可以有選擇地讓“校外”人士參與,如家長、社區等。其他的評價主體可以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校外”作用,以新的視角或多個角度對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進行評價,幫助學校對學生多方位的評價檢測,增加了對學生評價的全面性,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課外鍛煉習慣,激發了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的潛在價值,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效果。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敏感的成長期。身心的健康發育和基礎理論知識的不斷學習使他們初具一定的運動能力,且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他們卻欠缺對自身運動能力的了解與掌控。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在合理、科學的學習評價的引導下,才能為學生們的運動技能學習掃除障礙,助于獲得良好的體育課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曉贊.我國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5.
基金項目:2013年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專項項目(編號:ZJ2013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