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朗
從實踐和認知現狀對比、分析中美現代打擊樂架子鼓在教學領域的現實差距,提出整體引進和消化吸收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期縮小差距,促進中國現代打擊樂科學、健康發展。
架子鼓中美差距基本功訓練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現代打擊樂代表樂器架子鼓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由于其鮮明的演出風格與獨特的舞臺視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喜愛,并且投身其中。上個世紀90年代,史上第一位來中國推廣普及架子鼓與標準教育的大師是著名的Dom Famularo。從那時算起,中國人真正了解架子鼓也不過短短三十幾年。由于這項樂器進入中國時間較晚,因此,在國內的發展速度較慢甚至存在很多對這項樂器的錯誤認知,如對基本功的理解,對演奏速度與質量的評估以及對高難度技術以及音樂律動的取舍。
一、對于有效基本功訓練、練習質量和練習難度的討論
因架子鼓是在美國衍生的,故其教育基礎是很扎實的。在美國,正規的教學始終著手從提穩固P.A.S.四十條國際標準高本功開始,直到每種演奏技法達到一定程度后才會轉向節奏等綜合訓練。總體感覺由于中國起步較晚,而且能從美國接受第一手直觀訓練的人員很少,總體上看,美國演奏人員的精準度、耐力及平衡都要比中國高出許多,這正是高質量的基本功訓練的結果。基本功是一項要用一生來訓練提高的內容,它是所有內容構架的基礎,也是凌駕于所有構架之上的一項藝術。雖然國內對基本功的認知慢慢在加深,但尚存不足,主要是缺少大規模高質量的國際水平人才來進行正確有效的基本功教育。
高質量的練習是一個鼓手進步快慢的重要因素。(Riley, Practicing)架子鼓的練習有的部分會很有趣,而有的部分例如練習打擊樂基本功是十分枯燥的一件事。眾多鼓手都會陷入一個循環,那就是他們只會去練習那些有意思的部分,或是他們打得順手的那一部分,日復一日;而不會去觸及他們認為打得不太順的那一部分。結果就是,這樣的練習毫無效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也不會看到任何進步,而且那些原來被認為有意思的部分會因為重復太多慢慢變得無趣。
架子鼓的演奏技巧可以復雜到夸張至極,有越來越多的不同風格音樂理念被逐漸融合進來。比如,拉丁樂的四肢獨立性,黑人教堂樂的線性(每次只有一肢進行擊打)即興演奏,前衛金屬的復雜節拍及雙底鼓節奏,魔鬼音符,行進樂的軍鼓技巧等等,這些技巧的組合所能產生的各種巧妙的效果十分炫酷。高難度的演奏是鼓手都在追求的一項內容, 雖然它們是判定鼓手水平很重要的指標,但是都不會有演奏質量重要。國內對演奏難度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大家對難度追求高過了對質量的要求,從而導致能達到西方演奏質量的樂手很少。的確,演奏難度會第一時間吸引人的注意力,但在演奏質量、節奏的穩定性、各個鼓與镲之間的音量均衡的穩定性,每一個演奏的音符之間的時間距離的穩定性,對音樂強弱表情的體現的精確性以及擊打聲音的質量等一切因素,都極易因為提高難度而改變。
二、對比美國架子鼓發展加強中國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首先,國內需要引進第一手的與國際接軌的基本功普及教育。如果這一項鼓手最先接觸的內容在教學上有偏差的話,就不可能有以后更高層的教學效果。對基本功的掌握程度就像打地基,地基打多深,樓就能建多高。架子鼓的教育需要更廣泛,有效培訓期更長,而不是通過每年的幾次大師課就能解決的。在整個社會都在引進國外先進人才的背景下,架子鼓的教育也不例外。這樣學員們從一開始就接受最正統的訓練,我國現代打擊樂的平均水平以及演奏質量才能逐漸趕上國際水平。
其次,在教學中,要對學員講授正確的練習方式,要肯花時間研習薄弱環節以及未知領域。只有不斷地填充所掌握的技巧,才能逐漸進步。這里可采取獎勵式的練習方式,如可以對學員進行薄弱環節或新領域的訓練,當其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可以結合已掌握熟練地內容加以鼓勵,形成條件反射。如此一來,學員就會為了去運用已掌握的部分而仔細練習提高薄弱環節以及新領域,形成一個有機的積極循環。
針對練習難度,首先應該教育學員正確的從業思想,即難度不代表質量,質量才代表演奏水平,觀眾認可度。真正的有難度的演奏是建立在質量過硬,精準完成簡易的內容基礎上逐步加深得來的。學員應學會設定練習目標,由易到難尋找自己的練習目標,目標可以是音樂作品,著名鼓手的現場表演技術,等等。練習應該盡量向設定目標的演奏質量靠攏,當練習逐步達到所設定的目標,那么所取得的進步就是顯而易見的了。
三、結語
總之,由于中國架子鼓發展較晚,國內對這項藝術形式的認知與理解還有很多偏差。對比美國完整的現代打擊樂教育體系以及良好的行業氛圍,國內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正如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這種摸索的過程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當今世界的交流通信十分發達,中國的現代打擊樂也應該采取直接引進與消化吸收,借鑒美國完整的教育體系,結合本土資源求得中國現代打擊樂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Famularo,Dom.Domfamularo.com.2014.
[2]Percussive Arts Society.Percussive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Drum Rudiments.Indianapolis,1984.
[3]Riley,John.“Practicing.”Riley,John.The Art of Bop Drumming.Van Nuys:Manhattan Musica,1994.14.
[4]Riley,John.“Practicing.”Riley,John.The Art of Bop Drumming.Van Nuys:Manhattan Music,199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