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摘 要】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影響高職發展和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如何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該文依據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問題,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與目標,提出了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高職院校要提升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以專兼結合為特征、校企互動、共同培訓管理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提升服務社會、服務產業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策略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134-02
教育部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提出高職高專院校要建設一支“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對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數量提出了要求,其中“優秀學校”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要達到 70%;合格學校應達到 50%。顯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比列與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加強“雙師結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目前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高職院校根據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引進與培養并舉,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專業教師進企業實踐、與企業聯合項目研發等途徑,“雙師素質”教師的數量與質量均得到了明顯提高;通過聘用企業技術、管理骨干或能工巧匠等途徑擴大了兼職教師隊伍;通過專業帶頭人業務培訓、骨干教師校本培訓,提升專任教師的職教理念和職教理論水平;通過鼓勵考研考博、科技創新等途徑,教師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也有大幅提升。經過幾年的建設,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初顯成效,師資隊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均有了較大變化,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研究、社會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與教育部關于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和省示范院校的要求還存在著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偏低;“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和兼職教師的質量與國家、省示范院校建設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還不足;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近幾年新引進的年輕教師,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和專業實踐技能;師資隊伍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
二、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與目標
按照教育部、省市教育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文件精神,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所需,培養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對師資隊伍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全面貫徹落實教師成長理念,以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突破,以“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為核心,以協同培養高級和專家級技術技能人才為抓手,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做好校內專業教師“雙師”素質提升、兼職教師的聘任與培養。不斷調整優化師資結構,創新教師隊伍教育管理機制,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能力培養與學歷學位提高并重,通過校企互動,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以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為實現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目標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三、高職院校“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
按照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與目標,“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專業帶頭人隊伍建設
(1)加大制度保障力度,重視專業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
制定《職業學院專業帶頭人遴選與管理辦法》,選拔校內專業帶頭人進行重點培養,確保每個專業都有校內專業帶頭人。通過制度建設,強化對現有專業帶頭人和具備專業帶頭人培養條件的教師進行培養。所屬部門每年提供專業帶頭人進行專業調研機會,有針對性地學習借鑒示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辦學理念和成功經驗。
(2)創新引進機制,加大專業帶頭人引進力度
根據職業學院師資隊伍狀況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對人才的需要,規范和完善人才引進工作機制。拓寬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渠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發揮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待遇、重點專業重點引進、緊缺人才破格使用的措施,引進職業教育所需的“雙師”素質專業人才。
(3)借力企業優秀人才,聘用與培養兼職專業帶頭人
規范行業企業兼職專業帶頭人的聘用,與校內專業帶頭人配合,實施校企互動的雙專業帶頭人制。兼職專業帶頭人原則上須是行業企業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在職業技術應用方面具有精湛的專業操作技術和開拓性業績,得到同行公認。職業學院將制定優惠政策,聘用兼職專業帶頭人參與專業建設。
(二)加快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1)完善選拔制度,確保骨干教師質量
職業院校最少應每兩年選拔一次骨干教師,每個專業選拔二名以上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具有“雙師”素質,在本專業領域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功底,又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能夠熟悉企業、行業最新技術動態,具有較強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教師進行培養,以確保骨干教師的質量。
(2)采取組合措施,提高骨干教師素質
通過選派骨干教師到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或地區研修,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職業教育理念、課程開發模式、教育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技術、開闊他們的國際視野,提高他們的課程開發能力、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國內關于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提升的各類培訓,學習新技術,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應用技術項目的開發。通過安排骨干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鍛煉,在完成實踐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周記、校企雙重考核,強化崗位認知及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三)規范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1)完善校企互動機制,規范兼職教師的聘任與管理
進一步規范兼職教師聘任資格并逐步建立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教學檔案。探索“校企雙向互聘”機制,即企業向職業院校派出兼職教師,職業院校向企業派出訪問工程師,實現校企互動,協同共建的方式,穩定兼職教師來源。要積極與企業、行業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既有實踐經驗又能勝任教學任務的行業專家或生產第一線的技術能手承擔職業院校實踐教學任務,并對教學效果優秀者給予獎勵。
(2)提升校企用人效率,提高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時比例
充分利用合作企業人才資源,建立一支由各行業第一線高素質人員組成的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形成校企雙方人員共享、高效靈活的用人機制。提高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時比例,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時比例達到50%以上,以后逐學期遞增。
(3)多種途徑并行,提升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強化對兼職教師的培養,全面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水平。開展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專項培訓,包含教師職業道德、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理念及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的學習,不斷提升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揮兼職教師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
(四)抓好“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1)完善“雙師”素質教師認證制度,提升教師社會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應制定和完善“雙師”素質教師認證制度,加快專業教師“雙師”素質的認定和管理。通過制定《職業學院“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辦法》,強化“雙師”素質教師建設的制度保障。要為專業教師申請“雙師”素質教師資格創造條件,在政策上給予傾斜。“雙師”素質教師認證制度是評價和認定“雙師” 素質教師培養的標準。為了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應根據行業、職業的實際情況和職業教育的發展,把科研、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企業兼職和實踐、實訓基地和實驗室建設、成熟的項目團隊成員、職業資格認證等納入教師“雙師”素質的認定要求中。建立校內“雙師”素質專業教師評價激勵機制,一是提高“雙師”素質專業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水平;二是將“雙師”素質作為專業教師職務晉升、評優的必備指標;三是對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掛職鍛煉的時間和經費給予制度性保證。
(2)規范教師頂崗實踐制度,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要制定《學院教師頂崗實踐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專業教師到實訓基地和企業鍛煉的目標、考核辦法及待遇等,使專任教師深入行業企業第一線實踐制度化、規范化,為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提供制度保障。把具有兩年以上專業相關社會企業工作年限專任教師比例作為部門工作目標任務的一項重要指標,并納入對各二級學院、系、部績效考核的內容。要求專業教師積極參加企業生產實踐、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工程應用項目、開發應用項目、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并考取高級技術(技能)等級證書,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長效機制
借助教師成長系統,建立“雙師”素質專業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制度,把“雙師”素質提升納入每一位教師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根據教師年齡、學歷、經歷等具體情況,制定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定期予以考核。鼓勵教師組隊承接企業項目,借助校企合作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教師,針對教師實際情況實行分類培養,對未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要求五年內到企業頂崗實踐兩年以上,學院要積極派遣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
(4)提高準入門檻,健全專任教師準入機制
應建立專任教師準入機制,落實《職業學院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為學院的人才引進提供制度保障。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根據學院專業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分批引進人才,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等方式,特別注重從生產一線引進學歷層次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確保新進專業教師原則上具有三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具備碩士以上學位或中級及以上職稱,不斷改善和優化專任教師隊伍的結構。通過各種努力,建設一支符合職業院校辦學宗旨要求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 鄧桂蘭.高職“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2(8).
[2] 張建萍. 關于高職“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2).
[3]王毅.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校報,2011(200).
[4]粟顯進,王茜.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