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酬
政策靴子落地之后
文/天酬

6月6日,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審議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意味著這一引領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有望盡快出臺,為進入深水區的改革破解難題。發布這一消息的權威媒體,更是冠以“出臺財稅改革總體方案頂層設計破解改革難題”的華麗標題,雀躍之情溢于言表。
有財稅專家強調,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決定》中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無疑是支撐改革全局、面向長遠戰略目標的制度建設,必將加速釋放改革紅利,為中國經濟增添動力。當下出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意義重大。
毋庸置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財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財稅改革的每一項任務都面臨如何沖破利益固化藩籬的挑戰。無論是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環境治理,還是改善民生;無論是觸及能源領域的資源稅改革,還是涉及老百姓自身利益的房地產稅出臺;無論是小到清理地方稅收優惠政策,還是大到如環境稅、營改增等重要稅改;無不需要財稅體制改革的配套,同時注定了這一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亦使每一項改革都面臨重重挑戰和阻力。
坊間把重大政策的出臺喻為“靴子落地”,蓋源于著名相聲文哏大師蘇文茂老先生《扔靴子》的經典段子,或是彰顯炮制者的頗費周章及守候者的期盼忐忑。政策之靴落地,不外兩種結局。一是基本適腳,二是削足適履。國內物流業界對于一段時間以來“營改增”稅賦新政實施之反響,大抵歸于后者。由此可見,實踐乃校正政策的唯一標準。即便再妙不可言的政策,也需落地后及時跟進,視“走合”狀況適時適度或調整或修正。
俗話說:“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靴子亦然。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而在戰術層面,首先必須解決當下物流業尤其是中小物流企業“小散弱”的窘境,切實有效而不是名實不符地減輕稅負,才能讓為數眾多的中小物流企業挺直脊梁、看到希望:才能有助于國內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的顯著提高。本刊這一期嘗試就“營改增”實施后部分運輸、倉儲、貨代企業的相關狀況作一探究,目的在于引起政策層面“最先一公里”的關注。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規劃”確定了農產品物流、制造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等12項重點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和效益。這一重磅利好使沉寂經年的國內物流業界瞬間呈“被吹皺”狀,而對相關配套政策的期盼更為熱切。
或可試問:類似簡化合并降低增值稅征收率的政策之靴幾時惠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