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宏
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發展趨勢研究
●王沛宏
通過對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發展現狀及現行法規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一是現有法規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規定得過于原則、寬泛,操作性不強;二是實際執行中最低賠償額標準很不統一、保險責任范圍不清、投保方式不規范,難以達到投保的目的。通過進一步對實踐中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招標統保、最低賠償額兩項具有代表性制度的創新,不僅使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在實施過程中更具操作性,更為重要的是,使承運人責任險的費率大幅下降、同比保險費大幅降低,與此同時,最低賠償責任限額卻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說,在道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成本降低的同時,能使乘客的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得出的研究結論是:明晰、統一的責任范圍和科學、合理的招標統保制度以及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聯動、最低賠償額明確有度的最低賠償額制度,是逐步達到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法律制度健全統一,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全國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的發展趨勢所在。
道路運輸經濟 最低賠償額 實證分析 承運人 責任險 發展趨勢
道路運輸安全問題是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當前,道路交通事故仍是人類面臨的第一殺手,不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更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完全杜絕道路交通事故顯然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就應該研究在發生事故后如何最大限度的給當事人以救濟,如何在制度上、法律上給予最大保障。基于此,為了道路運輸企業和政府緩解安全事故帶來的壓力、為了有利于構建平安和諧社會、為了較好地保障旅客人身和財產安全、為了讓經營者能以較低的成本抵御大風險,從而實現多贏的目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規定了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法律制度。但是,為了使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更加規范,更加有效地發揮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規避道路運輸風險的功能,我們還是有必要對這一法律制度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1.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法律制度現狀。
(1)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法律依據。我國于200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規定了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法律制度。這主要體現在該條例在頒布實施時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三條規定,2012年修正后的條例只剩兩條強制性規定,分別是:第三十六條:客運經營者、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應當分別為旅客或者危險貨物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客運經營者、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未按規定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許可機關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也就是說,上述規定是實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法律依據。
(2)現行法規存在的問題。一是現有法規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規定得過于原則、寬泛,操作性不強。這是因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的規定中只能看出:第三十六條只是設定了道路旅客、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第六十八條只是規定了未按規定投保或拒不投保道路旅客、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應承擔的法律后果。該條例再沒有任何關于投保、責任范圍、賠償限額等較為具體的規定,因此不具有任何可具操作性的價值。這不能不說是現行法規存在的致命性硬傷。二是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執行標準不統一、賠償額不一致,難以達到投保的目的。正因為沒有具體、統一、可操作性的規定,導致各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執行標準不統一、賠償額不一致,達不到投保的目的,違背了立法的初衷。
2.我國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進行探索、實踐的現狀。
(1)各地在執行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中的實踐及存在問題。為了準確反映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發展現狀以及在執行標準和最低賠償限額方面存在的問題,選取甘肅、青海、江西、安徽、廣西、浙江六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從執行標準、最低賠償限額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甘肅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最低投保標準:2006年規定每座年保險金最低5萬元,根據投保標準,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每座保險金額設5萬、10萬、15萬、20萬、30萬/年計5個檔次,農村班線客運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5萬元/年;高速、快客班線客運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15萬元/年;其他道路客運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10萬元/年;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貨物責任保險按車輛核定噸位,每噸最低保險金額為2萬元(不含第三者責任保險)。2011年11月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最低保險責任金額,在2009年3月1日省運管局《關于統一實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的通知》(甘運市監[2009]2號)文件通知的基礎上作了相應上調。調整后投保標準為: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每座保險金額設25萬元、30萬元、35萬元、40萬元/年計4個檔次;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按照所承運危險貨物的危險程度劃分為A、B兩類。A級:5噸以下車輛最低保險金額20萬元/年;5噸以上車輛最低保險金額30萬元/年.B級:5噸以下車輛最低保險金額30萬元/年;5噸以上車輛最低保險金額40萬元/年。
青海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最低投保標準:2012年青海省實行全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統一投保后,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統保由運輸企業統一辦理,對最低投保保額標準作了相應的調整,改為按公里數制定最低保險金額。道路班線客運車輛的承運人責任險最低保險金額根據其班線營運里程(指單程最大里程數)劃分為三個檔次。營運里程在100公里以下(含100公里)的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每年20萬元。營運里程在101至400公里(含400公里)的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每年30萬元。營運里程在401公里以上的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每年40萬元。定線旅游客運車輛參照此標準執行。非定線旅游客運車輛,每座最低保險金額為每年40萬元。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承運人責任險最低保險金額根據貨物運輸的危險級別劃分A、B兩類,按噸位分別確定最低責任保險限額。A類:高危險性貨物運輸車輛承運人責任保險每次事故每噸最低保險金額不低于3萬元,且每車每次事故總責任限額不得低于15萬元。B類:一般危險性貨物運輸車輛承運人責任保險每次事故每噸最低保險金額為2.5萬元,且每車每次事故總責任限額不得低于15萬元。
安徽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最低投保標準:道路旅客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共設8萬、15萬、20萬、25萬、30萬、40萬元六個檔次責任限額,由投保人根據需要自行選擇:農村班線客車,每座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8萬元;普通班線、包車客車(不含旅游包車),每座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15萬元;高速班線、旅游班線(旅游包車)、直達班線客車,每座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20萬元。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設每噸2萬、3萬、4萬、5萬元四個檔次責任限額:運輸爆炸、劇毒、放射性、強腐蝕性四類危險貨物車輛,按核定噸位每噸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5萬元,每車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30萬元;運輸其它類別危險貨物車輛,按核定噸位每噸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2萬元,每車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10萬元。鼓勵道路運輸經營者投保高檔次標準的承運人責任保險,同時提倡和鼓勵旅客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廣西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最低投保標準:道路旅客運輸承運人、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分別由投保人根據經營的客運線路和車輛噸位及車輛承運的危險貨物種類,按規定設定相應的責任限額進行投保。道路旅客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投保人根據經營的客運線路按規定設8萬元、10萬元、15萬元、20萬元、25萬元5檔責任險進行投保,每車保險費為核定座位數乘以每座保險費,而累計責任限額則為每人責任限額乘以承運人投保車輛座位數之和。道路危險貨物承運人責任險,投保人根據車輛噸位及車輛承運的危險貨物種類,按貨物損失險、第三者責任保險和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進行投保。
浙江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最低投保標準:浙江省是全國首個依法落實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的省份。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將全省的客運座位資源整合為一個整體,強制將農村班線、普通班線、旅游客運、快客班線在內的所有營業性客車,包括司乘人員在內的全部座位,全部納入保險保障范圍。所有營運客車每個座位的保費大致分100元、120元、130元、200元四檔,相應的最低責任保額為20萬元、30萬元、40萬元、50萬元。不同類型的營運客車對應不同類型的費率保額,從而達到按需投保、因車制宜的目的。省道路運輸協會委托保險經紀公司進行統一招標后,最終確定由人保產險和太保產險兩家公司實行共保。
江西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最低投保標準:縣內、毗鄰縣鄉至鄉(農村)班線客車,每座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15萬元。其中死亡、殘疾賠償金12萬元,醫療賠償金3萬元。每車最高賠償限額:核定座位數x15萬元。每座保險費:142.5元。省內(跨市、縣)班線,每座的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20萬元。其中死亡、殘疾賠償金16萬元,醫療賠償金4萬元。每車最高賠償限額:核定座位數x20萬元。每座保險費:190元。高速客運、省際班線,每座的最低責任保險金額為25萬元。其中死亡、殘疾賠償金20萬元,醫療賠償金5萬元。每車最高賠償限額:核定座位數x25萬元。每座保險費:237.5元。
通過甘肅、青海、安徽、廣西、浙江、江西六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執行標準、賠償額的對比、分析,不難發現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在執行標準和最低賠償限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共同的優點:都分類別、分檔次設定了投保標準;都設定了最低賠償限額;都在全省實行招標統保;都不同程度達到了提高保額、降低費率目標;都鼓勵按高于規定限額標準(從高)投保承運人責任保險。
共同存在的問題: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執行標準不統一;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最低賠償限額不一致;分類別、分檔次的依據、標準不一致;提高保額、降低費率的幅度不一致;投保座位是否包括司乘人員不一致;實行招標統保的機構和程序不統一。
(2)交通運輸部在執行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中的實踐及存在問題。針對全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的現狀,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2013年12月23日交通運輸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交運發[2013]786號)文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實行道路旅客運輸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統一標準。該通知在保險責任范圍、明確保險責任限額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同時指出,各省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不低于以上責任限額的本地標準。鼓勵道路旅客、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者按高于規定限額標準(從高)投保承運人責任保險。
雖然交通運輸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交運發[2013]786號)文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實行道路旅客運輸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統一標準,在建立全國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邁出了難能可貴的第一步。但是,畢竟該通知的層次較低,就連部門規章也算不上,只能算紅頭文件,因而其法律效力低,不能起到應有的法律效果。另外,最低賠償限額的可操作性與各省以前制定的一樣,還是不夠科學合理,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能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發展、同步提高,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最低賠償額制度、招標投保制度,說到底還是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適合國情的、全國統一有序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
1.對實踐經驗的總結。通過對各省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實施情況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頒布實施后,各省都很快貫徹實施了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因為該條例中沒有具體的投保標準,因此各省都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進行了積極的、有益的嘗試,都制定了適合本地的具體投保標準。在現實實踐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第二十一條之規定,參照國家有關港口間海上旅客運輸和鐵路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額,各省都制定了最低賠償額制度。例如甘肅省就于2006年規定了每座年投保最低5萬元的最低賠償額,其主要就是參照國家有關鐵路旅客運輸賠償責任最低限額4萬元的標準制定的。
另外,各省還總結出了招標統保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采取由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監督,省級道路運輸協會等行業自律機構具體負責,面向社會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保費合理、信譽良好、賠付及時、服務周到的承保機構,再由道路運輸經營者根據承運人責任險投保標準選擇投保。保險費率水平可以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適當浮動。
交通運輸部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實行道路旅客運輸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統一標準,明確了保險責任范圍和保險責任限額。最近,交通運輸部又出臺了行業共保的意見。
上述制度的創新,不僅降低了保費、提高了賠付額,使運輸各方當事人都能受益,更重要的是使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在實施過程中更具操作性。因此,實行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可以降低保險費率,降低道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成本。為證明這一論斷,特做如下實證分析。
2.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從2005年至2014年江西省設定招標統保制度和最低賠償額制度,逐步實行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后,投保費率、保險費的對比情況來具體分析,實行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將對降低保險費率,降低道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成本產生多大的影響。
從表1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通過逐步實施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承運人責任險的費率大幅下降,同比保險費大幅降低,與此同時,最低賠償責任限額卻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說,在道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成本降低的同時,乘客的權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可以說,這就是實行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最大優勢。

表1
基于上述原因,根據各地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實踐、嘗試過程和經驗總結以及交通運輸部的最新規定,我們不難看出,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的發展趨勢是:通過把招標統保制度、最低賠償額制度和保險責任范圍逐步制度化、法律化,達到上述制度有法可依。從而在法律的框架內,一是建立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監督,道路運輸協會等行業自律機構具體負責,通過招投標的辦法確定保費合理、信譽良好、賠付及時、服務周到的承保機構的招標統保制度;二是建立分類別、分檔次、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聯動、最低賠償額明確有度的最低賠償額制度;三是實現保險責任范圍法定的目標,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全國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
1.基本思路。通過對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發展趨勢的研究,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本著“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理念,著力打造“平安運輸、和諧交通”,建立科學合理的、適合國情的、全國統一有序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有必要確立以下對已有制度進行完善的基本思路,即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實施細則中,增加招標統保制度、最低賠償額制度和保險責任范圍。從而達到對我國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的逐步完善,以期能讓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更加有效地發揮規避道路運輸風險的功能。
2.建議的具體內容。
(1)增加招標統保制度。其核心內容是:對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采取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監督,道路運輸協會等行業自律機構制定具體的招標統保實施辦法,并組織各道路運輸經營者參保。具體的做法應該是面向社會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保費合理、信譽良好、賠付及時、服務周到的承保機構,再由道路運輸經營者根據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投保標準選擇投保。保險費率水平可以根據實際經營情況進行適當浮動。各保險公司應按規定向中國保監會報備保險條款和費率。
(2)增加最低賠償額制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有關交通事故賠償標準,結合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道路運輸業經營的實際狀況,本著既要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權益,提高道路運輸企業抗御風險的能力,又要降低道路運輸企業承運人責任險的投保成本的原則,通過實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有效降低道路運輸經營者的經營風險。綜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以交通運輸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交運發[2013]786號)《關于做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工作的通知》中最低賠償額標準為基礎,設定合理的調整系數,對全國營運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承運人責任險最低責任保險限額標準做統一規定,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詳細的內容。
(3)增加保險責任范圍。應將交通運輸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交運發[2013]786號)《關于做好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工作的通知》中保險責任范圍的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或另行制定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實施細則中予以明確規定。
3.預期達到的效果。通過按上述基本思路和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制度加以完善,就能增強道路運輸企業對經營風險的防范能力,使旅客、貨主等各方當事人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害時在法律上有了根本保障,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就能切實發揮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促進安全生產、維護公共安全的功能作用;就能體現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規避運輸安全風險功能的公益性;就能彰顯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以及建設和諧運輸、平安運輸所具有的積極意義。這是因為,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統一的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不僅有助于社會公共危機管理步入正軌,而且還將惠及各方利益,減輕承運人的經營損失,維護廣大旅客的合法權益。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還能促進道路運輸業的健康發展、保障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最終實現多贏的目標。
[1]范富興.2013-2014年江西省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知識講座.豆丁網<論文<畢業論文<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知識講座.docin. com,2013
[2]陳亞歐.我國應建立統一的承運人責任保險制度[J].經濟,2011 (12):84-85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道路運輸管理局 甘肅靜寧 743400)
(責編:若佳)
F840.63
A
1004-4914(2014)09-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