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
璧山組建“群眾工作隊”、巫溪“在職黨員進社區”等創新舉措,為基層黨組織如何壯大服務力量提供了借鑒。
但目前,基層黨組織在服務力量方面,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力量配備不足。如村級黨組織一般有委員3—5人,而行政村平均人口規模為五六千人,多的達到一萬多。其次,服務能力不強。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老齡化、低學歷現象。一些村(社區)黨組織黨員的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再次,服務主體單一。基層黨組織沒有發揮出引領作用,仍靠單打獨斗服務群眾。
因此,要讓基層黨組織切實履行起服務職能,既需要激活基層黨組織本身力量的發揮,同時,也需要借力外援、創新渠道,發動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一起服務群眾。
重視帶頭人隊伍建設。實踐證明,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基層黨組織,擁有出眾解決問題能力的,往往能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支持。因此要抓住基層帶頭人隊伍這個骨干力量,加強基層干部教育管理監督,分級分批對村(社區)干部開展輪訓,通過實施“素質提升工程”“領頭雁工程”“能人計劃”等,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敢擔當、不出事的基層黨組織服務團隊。注重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到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發揮帶頭服務、帶領服務、帶動服務作用。
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基層面臨諸多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如何兼顧各方利益,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依靠黨組織發揮引領作用。要抓住基層黨組織這個核心力量,在村(社區)開展“雙聯雙幫雙促”活動,在機關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服務,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雙亮雙爭”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把重心放到組織黨員、服務群眾上。
構建多方服務機制。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只有領導骨干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因此,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不能光靠黨員和黨組織單打獨斗,基層黨組織要善于借助社會服務載體延伸服務觸角,以黨組織為“點”,帶動社會服務載體這個“面”,逐步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志愿者服務、社工服務、購買服務等各種為民服務載體為補充的立體化服務體系。通過延伸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之手,抓生產、促發展,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
手段創新彰顯特色。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現代傳媒手段了解輿情,借助移動短信、QQ群、微博等媒介,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密切與群眾的關系;積極探索村企聯建、村居聯建、跨區域聯建等新模式,使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方面形成強大合力;積極探索“群眾信息服務站”“群眾說事室”“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模式,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糾紛調解、訴求受理、困難救助、無償代理等全方位服務。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黨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