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睿

2013年9月,重慶炎熱依舊,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卻倍感寒意。
其時,中國化工行業效益全面下滑,化肥、材料化工等子行業更是出現大面積虧損。
老牌化工基地重慶,自然難以例外——不少企業產品滯銷,被迫減產停產。
重慶化工產業年產值高達近千億元——如此強壯行業,為何陷入窘境?
劉淑蘭此番來渝,就是為了尋找答案。
化工“淪陷”之謎
2013年9月5日,重慶江北化肥廠會議室,劉淑蘭和江北化肥廠、建峰化工、競博集團等尿素企業代表相對而坐。
“產品大量滯銷,市場根本不能消化!”企業代表們不停搖頭。
聞言,劉淑蘭嘆息——2012年底,我國尿素產能達到6000萬噸,超過國內需求上千萬噸!
“產能過剩,是結構失衡所致。”劉淑蘭說。
時間拉回到2008年。
那一年新春,黃自力心情頗佳。
黃自力時任重慶長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那時,公司主力橡膠產品月銷售額達到1200萬元。
市場需求旺盛,以至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消息傳來,黃自力也覺得“跟我們沒關系”。
但隨后發生的事證明,黃自力過于樂觀了。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東部大量制造企業破產,市場需求大幅萎縮。
當年8月,位于產業鏈上游的長壽化工受到波及——產品開始滯銷,月銷售額下滑到500萬元。
“為防市場持續低迷,我們開始考慮減產保值。”黃自力不敢再掉以輕心。
然而,在不少業界同行眼里,情況正好相反。
“危機襲來,投資成本相對下降,正是出手之時……”在此類理念指導下,各類資本迎著危機,爭相進入化工行業“淘金”。
2010年,中國化工產業產值達到8萬億元,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在重慶,化工產業產值也直指千億元大關。
那一年,不少企業信心爆棚,繼續追加投資。
“由于行業門檻限制,新增資本大量涌向低端子行業,埋藏下了結構性隱憂!”專家提醒,“這些子行業附加值低、外貿依存度高、受原材料及市場影響大,一旦遇到市場需求萎縮、原材料漲價、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等沖擊,很容易陷入困境。”
一語成讖。2011—2013年,“沖擊”到來——隨著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全球化工行業迎來低谷,原材料價格大漲,市場需求迅速萎縮。
中國化工行業,就此全線潰退。
如此頹勢,重慶如何扭轉?
調整結構占高端
2012年5月20日,長壽區,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
這天上午,一條1500噸級的新生產線建成投產。
如雷的掌聲中,川維廠首席專家何云熱淚盈眶。
“這條生產線能夠生產‘3S特種水溶纖維——我們擁有此項核心技術!”他說。
“3S特種水溶纖維”是一種低溫水溶性化纖。這種纖維一浸入冷水就會變軟,讓紡織品更輕薄、舒適。
作為化纖市場頂級產品,低溫水溶性化纖技術一直被日本企業控制,價格可達到每噸9萬元。
作為化纖生產企業,川維廠對此覬覦已久。“滌綸一噸賣一兩萬元,維綸一噸賣兩三萬元——企業要提高效益,就必須搶占高端市場!”何云說。
為搶占這塊高端市場,川維廠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組建了科技攻關團隊,對低溫水溶性纖維技術發起了持續攻關,并于2012年實現了突破。
很快,新技術被投入實戰,僅用兩年就占領了10%的國內市場,隨后又行銷海外。
不僅僅是“3S特種水溶纖維”——近年來,川維廠瞄準高端市場,相繼開發新產品8類,在行業整體下滑之際實現了穩步上行。
技術創新減成本
2013年4月12日,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批工業原料硅,被投入產能達到3300噸的生產設備內。
隨著設備運轉,原料中開始產出一種副產品——四氯化硅。
以前,四氯化硅回收率僅17%,大全新能源每年要為此付出近億元成本。
“要增加企業效益,就必須削減成本!”為此,大全新能源聯合重慶大學,猛攻四氯化硅再利用難關。
兩年后,四氯化硅制備三氯氫硅產業化裝置(簡稱“產業化裝置”)建成投用。
大全新能源車間內,四氯化硅被不斷輸入產業化裝置,相繼經過熱氫化裝備、精餾、尾氣回收等生產環節。
每到一個環節,四氯化硅的化學鍵都會受到技術力的沖擊;每一次沖擊,都會造成化學鍵松動,逐漸改變四氯化硅化學性狀……如此循環往復,四氯化硅就逐漸轉化為可利用的三氯氫硅。
這天上午,經過產業化裝置的循環回收,四氯化硅全部轉化。
至此,市級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多晶硅生產中四氯化硅氫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順利完成驗收結題。
正式投入使用后,這項技術每年能為企業節約用電3000余萬度,節約電費2000余萬元,回收副產物1萬余噸,節約經費7000余萬元。
兼并重組壯筋骨
2010年底,甘肅省嘉峪關市,一紙收購協議震動了“天下第一雄關”。
這年12月25日,重慶民豐化工有限公司收購了甘肅祁源化工有限公司股權。
簽字儀式上,民豐化工董事長袁代建一直在笑。
作為中國無機鹽行業骨干企業之一,擁有近60年歷史的民豐化工一直在謀求新的效益增長點。
2009年底,機會來了。
祁源化工伸來橄欖枝,表達了股權轉讓意向。
祁源化工是原國家化工部十大定點鉻鹽生產企業之一,旗下的工業重鉻酸鈉等產品頗具競爭力。2009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7億元。
消息傳來,袁代建團隊眼前一亮——收購祁源化工,既可獲得成熟核心技術,又能將對方客戶資源和銷售網絡納為己用,何樂而不為?
袁代建當即率隊北上。
經過談判,民豐化工成功將祁源化工納入麾下,更名為“甘肅民豐工業有限公司”。
隨后18個月里,袁代建又率領同事對新公司進行了全面重組。
通過管理制度、技術改進、文化整合“三大戰役”,甘肅民豐和母公司進行了“無縫對接”。
收購完成后18個月,甘肅民豐就實現利潤8817萬元——民豐化工不僅收回了并購初期投資,更締造了一個嶄新的效益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