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敬


陳敬學在別人眼中是個傳奇。
47歲下崗,創辦重慶精益儀表廠,七年產值就上億元;
60歲時,他“凈身出戶”把企業交給兒子,宣布退休;
62歲重出江湖,創立黑豬“神戶”品牌。
2013年11月,重慶“十大新銳渝商”揭曉,陳敬學竟拔得頭籌。
面對閃光燈,他呵呵一樂:“沒啥秘訣,就是敢想、敢試,不服輸?!?/p>
出山
2006年初春,巴南區姜家鎮。
村民陳明中家,一桌人正推杯換盞。
一筷子肥瘦相間的回鍋肉下口,陳敬學直咂嘴:“這是什么豬,味道這么好!”
陳明中卻一臉苦笑:“就是本地黑豬,一斤比普通豬肉便宜一塊多錢?!?/p>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頓飯,陳敬學把心就放在了這盤豬肉上。
“姜家鎮的黑豬如何?”飯后,陳敬學找到姜家鎮副鎮長張東籬。
“姜家黑豬因全身漆黑而得名,是全國難得的家畜品種。”
“為啥價格這么低?”
“和一些‘良種豬比,瘦肉略少,賣相較差?!?/p>
“飼養規模如何?”
“因為生長緩慢,飼養成本高,飼養戶越來越少?,F在姜家黑豬瀕臨‘滅絕?!?/p>
…………
陳敬學把杯子一放:“那我就來姜家養黑豬,這么好的豬肉,竟比不過‘洋豬,我不信這個邪!”
就這樣,“退休”后的陳敬學重新出山了。
兩年后,占地300畝的木犴生豬養殖場在兩山間拔地而起。
改良
2008年初秋的一天,夜幕降臨。
木犴生豬養殖場一間豬舍里燈火通明。
“快點,快點,要生了?!睅讉€人圍著一頭黑色母豬。
母豬喘氣急促,肚子一鼓一鼓。
很快,毛絨絨的豬仔從母豬尾巴下冒頭來,陳敬學趕緊伸過手去。
看著黑白相間的花豬仔,陳敬學心一涼:“失敗了?!?/p>
為改變黑豬肥肉多、個頭小的基因,陳敬學想了一個辦法,用其他品種的公豬進行雜交:“水稻可以通過雜交改善品質,不知道豬行不?”
第一次試驗,雜交對象鎖定“長白豬”——“個頭大,瘦肉多。”
但因為是白皮豬,一雜交,黑豬不“黑”了。
“雜交能不能行喲?”幾名工人開始懷疑。
“母豬兩年能下五窩豬仔,就以姜家黑豬為母本挨個試,總能雜交出最優品種!”犯倔的陳敬學撂下一句話。
豬場就此熱鬧起來——從國內品種合川黑豬、內江黑豬、北京黑豬到國外品種杜洛克黑豬、約克黑豬、漢普夏黑豬,都被陳敬學“請”進了養殖場。
這股倔勁換來了奇跡。
2011年,場長李果向陳敬學匯報:“母豬‘身材變好了!”
陳敬學急忙趕往豬場,用尺子一量——雜交黑豬比同齡姜家黑豬的身高、體長、背寬均增加了十幾公分,大肚子也不見了!
“全新黑豬品種誕生了?!标惥磳W瞇起眼笑著。
突破
就在忙于改良母豬品種時,另一個大問題也困擾著陳敬學——別人養的豬是多生、快長、少死,而他養的豬是少生、慢長、多死。
2008年12月,又到豬兒旺銷期,陳敬學卻高興不起來。
“又死了兩頭。”工人匯報。
不到一年,豬死了七八十頭。
“病根是紅皮病?!币慌鷮<以\斷。
“罪魁禍首是藍耳病。”又一批專家診斷。
“豬得了弓形體病。”第三批專家診斷。
不斷換藥,但豬兒還是一頭接一頭的死。
“我不干了!”李果找到陳敬學,“你不會養豬,跟著你走,死路一條?!?/p>
“我還不信這個邪。”陳敬學倔勁又上來了。
他一口氣訂了72種跟養豬有關的雜志,“每頁都看,連廣告都不放過”。
2009年5月,陳敬學在《中獸醫學雜志》上看到曙光——豬飼料配以艾葉、泡桐葉、松針等氨基酸含量高的中草藥,能提高豬的體質。
“用中藥養豬!”陳敬學如醍醐灌頂。
員工紛紛訕笑:“瘋了?!?/p>
但陳敬學卻搬來500多萬字的《中國傳統獸醫學》啃起來。
2011年,陳敬學開出了第一副藥方,依據藥方,山楂、陳皮、杜仲、當歸、黨參、艾葉等20多味中藥粉末被摻進飼料,“就拿十頭體質最差的豬當試驗品”。
十幾天后,蔫頭耷腦的十頭豬開始油光水滑、活蹦亂跳。
一個月后,豬過磅,“比正常豬長勢還好!”
員工們終于服了:“用中藥養豬,真的還管用。”
為幫助豬充分吸收營養,陳敬學創新了一套發酵法,通過控溫控濕控時,對飼料充分發酵;經留德博士點撥,他又創新蒸餾法對中藥粉末進行前期處理……
兩年后,一套成熟的中藥飼養、防病、治病體系形成了。
2013年8月,一份北京出具的《豬肉品質研究分析報告》讓陳敬學大喜過望,豬肉藥物殘留含量大大低于國家標準允許的下限,膽固醇含量為普通豬的一半,含硒量極高……
捧著農業部農產品安全質量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陳敬學喜極而泣:“經驗都是可以被打破的,不斷突破才能換來更好。”
拓展
豬兒越養越好,陳敬學想得也越來越多。
2013年7月,木犴生豬養殖場。
“再填一筐泡砂石?!标惥磳W滿頭大汗。
他腳邊,一條450米長的溝渠從豬舍底部延伸而下。
“吃飽了沒得耍事,挖個溝溝又填回去?!庇写迕衤愤^斜睨一眼。
陳敬學不理會,沿著溝渠走了一圈。
各150米長的石灰石段、煤炭灰段、泡砂石段全部填充完畢。
“蓋板。”
工人應聲而動。
“開閘!”
閘門一提,經過發酵的沼液瀉進盲溝,在碎石縫隙中蜿蜒而下。
半小時后,只聽一陣歡呼:“出來了,出來了!”
再見沼液,已很清澈。
“裝罐?!?/p>
經過處理的沼液順著管道進入灌裝工作室。
“他這是要干啥?”
“對豬糞便進行干濕分流凈化,處理后的沼液可作肥料。”
“何必搞這么復雜!”
“莫小看這三種石頭,全部富含礦物質,能對沼液進行酸堿平衡,增加營養成分。”但求更好,已成為陳敬學骨子里的追求。
為了這個“更好”,陳敬學投入近100萬元建起干濕分流凈化處理系統,優化豬場生態。對豬糞便進行高溫發酵,發酵后再用地下盲溝過濾……又臟又臭的豬糞便搖身成為綠色環保的“寶貝”。
養殖場的蔬果經濟順勢而起。
陳敬學指著已經掛果的無核桔說:“產量比原來高了一倍?!?/p>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讓姜家黑豬成為世界名牌精品肉。”
路還很漫長,但陳敬學躊躇滿志:“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