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宜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力支撐”“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所以,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知大局、重長遠、盡職責”的作用發揮,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生態涵養功能區、實現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堅持“團隊團結”,著力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識與力量。一級組織、一個班子、一支隊伍就是一個戰斗團隊,只有團隊團結才能出生產力、戰斗力。講團結、善團結、會團結、能團結是一種大境界、大能力、大智慧、大胸懷。做到團隊團結,最重要的是講政治、顧大局,必須把思想迅速地統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上去;最核心的是貫徹和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必須以良好的班子形象和領導干部個人形象,去凝聚全縣人民投身改革的共識與力量;最關鍵的是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政令暢通,多些溝通、合作、務實,少些埋怨、分歧、空談,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堅持“拓寬拓展”,著力培養生態涵養發展的世界戰略眼光與境界。全面深化改革是順應發展變化的內在要求與必然趨勢,推進改革需要世界眼光、戰略眼光、發展眼光。一方面要在認識上拓寬深化改革的眼界與視角,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世界大環境中去思考,著力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另一方面要在落實上拓展深化改革的思路與勇氣,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改革,不僅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勇氣與毅力,更需要教育引導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智慧與本領,一定要珍惜民智民力,舉全縣之力補經濟總量不足之短板、破生態涵養發展之瓶頸。
堅持“開放開拓”,著力解放黨員干部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重要經驗,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作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創新的引領者,要以“有水走水路,無水走旱路,水路旱路都不通就開辟新出路”的大氣魄謀劃發展。首先要破除自身存在的“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平壩”意識,“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的“畏難”意識,“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自閉”意識,真正形成解放思想、開放開拓、敢為人先的發展新局面;同時把開拓創新作為深化改革的基本思維方式,在理念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措施創新、方式方法創新中求活力、求突破、求發展;還要把解放思想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自覺用改革的勇氣、開放的氣魄、開拓的膽識、擔當的作為聯系梁平發展實際,有效破解建立完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健全投融資機制、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的難題。
堅持“用心用力”,著力強化現代治理的責任與自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改革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構建適應時代變化的新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確保制度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和運行機制更加順暢、更加高效。“用心用力”是一種態度和品質,更是一種責任與自覺,“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梁平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和生態涵養發展“破題”的關鍵階段,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不僅“上級有要求、群眾有期待”,而且“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我們只有用心用力地落實《加快縣域生態涵養發展的實施意見》,才能以卓有成效的生態涵養發展成果施惠于民、取信于民。
堅持“創業創新”,著力提升生態涵養功能與效益。堅持創業創新,體現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堅定不移地走生態涵養、循環低碳的發展路子,通過創新思路、積極作為,讓全縣人民共享生態涵養的發展成果;體現在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上,在集約化、規模化、效益化、特色化方面下功夫,形成生態涵養發展的產業鏈條,推進集群式發展;體現在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上,圍繞重點產業進行鏈條招商、集群招商,嚴格控制有生態隱患和資源環境超載的項目;體現在“富民強縣”的好項目和大項目上,以項目為中心和工作抓手,加大對項目的策劃、包裝、申報、實施力度。
堅持“克勤克儉”,著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傳統與作風。干部出問題,往往不是因為水平與能力,而是因為品行與作風。事實表明,一個干部如果不把品行與作風當回事,必然會出事。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要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聚焦“四風”問題認真查擺和整改,帶頭艱苦奮斗、勤政廉潔。一要守住做人的底線,只有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懼,才能講操守、重品行;二要守住做事的底線,自覺按黨的政策、組織原則、規章制度辦事,確保一言一行“講規矩、守規矩”;三要守住用權的底線,自覺敬畏權力、組織、群眾、法紀,堅決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四要守住交友的底線,慎言慎行慎獨慎微;五要守住領導的底線,不僅潔身自好,還要帶好隊伍、管好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堅持“增光增彩”,著力推進“美好梁平”的建設與發展。凡是群眾關注的問題都要事事在心,凡是惠及民利的工作都要事事盡力,凡是符合民意的期盼都要事事呼應。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清醒認識梁平存在經濟總量較小、市場主體量小質弱、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項目支撐不足、稅源稅基增長乏力等困難和問題,抓緊抓實城市新區、工業園區、示范走廊、產業調整、民生改善、生態環保、涵養發展等重要工作。堅持“改善民生”這個第一目標,做細做實22件民生實事的相關工作,千方百計把梁平打造成民生幸福之地。牢記“維護穩定”這個第一責任,增強維護穩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分管負責、業主負責、層層有責的責任追究機制,推進平安梁平建設。強化“黨的建設”這個第一工程,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內容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常態化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將干部思想大解放、素質能力大提升、工作作風大轉變、科學發展大提速的活動成果轉化為推進縣域生態涵養發展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