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
摘 要:通過教學經驗,從怎樣培養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學會專心聽講,獨立思考,運用知識和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究,以便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發揮其創造性,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關鍵詞:農村;一年級;學習興趣
教育理論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可以看出,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剛剛開始上學的農村小學一年級學生,他們的獨特性決定了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為重要,怎樣能夠更好地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關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轉變。
一、從活躍好動到專心聽講的轉變
專心聽講的實質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它是學生高效學習的前提。農村幼兒園少,大多孩子上完一年學前班就直接轉成了一年級學生,他們具有淳樸自然,活潑好動,卻少約束的天性,因此,農村一年級學生專心聽講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更困難、更重要了。
一年級學生精力集中時間短,一遇枯燥就可能失去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不能處理好,就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在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做到勞逸結合,避免學生對學習產生反感或恐懼的心理,上課時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走神,不東張西望,也不打鬧說笑,努力提高自制力,克服外因的打攪,理解教師的要求,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而教師首先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現狀,比如愛看什么動畫片,愛玩什么玩具等,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的感覺。
二、從直觀模仿到獨立思考的轉變
一年級學生剛接觸人生第一個至關重要的轉變,獨立自主意識較弱,從小到大,幼兒的很多能力都是靠模仿學會的,但隨著他們的成長,生活對兒童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也逐漸開始問“為什么”,產生了探索思考的欲望。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在一年級教學中顯現了出來。
要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思考能力,首先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一定要避免使學生產生局促不安現象的因素出現,讓學生沒有顧慮地參與到發現問題、討論問題中來。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的評價,千萬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回答,可以先問問學生這樣思考的原因,再在積極肯定的情況下有所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最后,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思路和方法,讓每個學生既會提出問題又會解決問題。
三、從接受生活到發現生活的轉變
學前兒童處于適應生活的階段,對于生活只是模仿與接受,缺少主動探究發現的動機,而到了學校,就要學習發現生活奧秘的方法,要求主動探索生活知識,這就需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養成運用知識的好習慣。
農村小學一年級主要開了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思想品德等課程,這些課程內容比較淺顯易接受,注重知識的傳授與品德的養成,學校可以安排一些課外實踐和才藝表演等,比如,將書法比賽、閱讀比賽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將“六一”“國慶”等節目的排練與舞蹈、音樂、體育等教學聯系起來;將遵守紀律、好人好事、文明禮貌等行為與思想品德學習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創造發明,動手制作,充分發揮“四項作品”評比活動的作用;將玩與學結合,自己制作玩具,像制風車、風箏、疊紙飛機、縫沙包,還可以發明新玩法,編造順口溜,發揮集體智慧等。
四、從語言表達到書面表達的轉變
孩子在識字之前與人的交流工具只有語言,上學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識字,練習書面表達,培養書面表達的各種良好習慣。這對于缺少潛移默化,而且方言習慣頑固的農村一年級學生有著不小的難度。
要進行書面表達,首要條件就是會寫工整的字,而要寫出一手好字又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握筆姿勢,運筆方法,讓學生知道字的筆畫順序,寫字的大小、疏密、方位,矯正容易出現錯誤的字及容易出現問題的筆畫,練習寫字速度,減少涂改,從小問題抓起,養成書寫美觀、工整的好習慣,練好基本功,避免因為疏忽而造成學生頑固的錯誤運筆或老寫錯別字的習慣。其次,在學校要養成講普通話,善于查字典的良好習慣,練習字的發音,了解字的意思,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范,阿拉伯數字和各種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達到能夠運用普通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水平,努力消除書面表達的障礙。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雖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良好的教學習慣內容也是多方面的,但我們可以結合一年級小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的身心發展特點,只要引導得法,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的學習中扎根、結果,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習品格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孫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 甘肅省靜寧賈河教委)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