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民
摘 要:通過對高中體育考生的行為分析,結合高中生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分析造成他們當前這種心理狀態的原因,并針對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體育考生;行為管理;高中
高中體育考生是一批文化成績一般,體育素質較好,熱愛體育,作為體育特長生參加高考的學生。一般來說,他們平時在不同的班級上課,只是在訓練時間才集中在一起。由于這種兩端管理的特點,管理難度較大,這些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抽煙、打架。由于在戶外進行,活動范圍大,一個不留神,學生就逃課了,待下課要點名時再跑回來?;氐秸n堂上,他們也不愛學習文化課,厭學情緒嚴重。筆記通過幾年的體育教師經驗,對此情況產生的原因及教育方式談一些看法。
一、造成體育考生問題的原因
1.體育考生自身及觀念的原因
大部分體育考生生性好動,加上文化基礎知識薄弱,課堂自控能力較差、坐不住,在文化課課堂上聽不進去;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課教師認為,這些學生考不上大學,而上級下達升學指標時又要按班級人數的總比例計算,體育考生成了占用名額卻難以出成績的特殊群體,使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無能為力,認為他們是包袱,對他們不管不問,教師的這種態度,使體育考生更對自己沒有信心,破罐子破摔,進行體育訓練成了他們逃課的幌子,最終造成上述問題。
2.學校教學措施不夠完善
體育考生因為每天要參加訓練,并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缺課較多,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文化學習。雖然學校對此強調文化課教師要給他們補課,但因體育考生分布在各班,人數較少、文化科目多,因此教師給體育考生補課就成為落實不了的空話。體育考生落下的文化課越多,就越不愛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3.家長對體育認識不夠
一些體育生的家長思想傳統,認為只有學習文化課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學習,認為學習體育沒前途,不支持學生的體育訓練,但體育考生本身又喜歡體育,造成體育考生進退兩難,心態難以平衡,造成一些問題。
二、體育考生教育方式的建議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認識到在對體育特長生德育的總體設計上,堅持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立志成才教育為主線,在教育內容上著重解決:訓練動力、學習動力和學風、品德行為等問題。
1.轉變觀念
我們的教育方針是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必須讓各科任教師認識到,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科目。體育考生盡管文化基礎較差,但這些青少年的可塑性較強,只要科任教師能耐心指導教育學習,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加強文化課輔導,加強社會宣傳,重視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轉變教師與家長對體育考生的看法,使體育考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自然會改變做一個“壞學生”的思想,其行為也會轉變。
2.在體育訓練中結合訓練內容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體育訓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會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身心疲勞,通過這些訓練過程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習慣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體育心理、比賽心理等個性品格的培養。要重視個別教育,個別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尤其對那些發展特別優秀或較差的學生,更具有重要意義。把體育考生評價表彰作為一個教育過程,建立規范化的評價、表彰制度。使每一個階段的評價,都能幫助每一個體育特長生,對照全體建設目標和學生素質培養目標開展自我評價,從而確定新的起點,促使體育考生集體意識、自主意識的發展和成熟。
3.在體育訓練中要強調德育的三個原則,即有意原則、有序原則、有機原則
有意原則既訓練教學過程要有德育目標的相關性、一致性、同步性,要求體育教師在訓練中了解體育考生,針對他們的認識水平與心理特征,實施德育目標控制。有序原則既對教學、訓練中的德育內容進行組合,優化思想教育因素,使一個觀點、一種思想、一種情感在學生的心靈中逐步、穩定地培養與建立起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有機原則是選擇好訓練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在教學的某一環節上,找準某一知識點或訓練點作為突破口。要求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把傳授知識和灌輸做人的道理結合起來,把培養能力和深化思想認識結合起來,把發展智力和訓練良好的心理品質結合起來,使體育考生從思想上認識自己的不足,轉變行為。
總之,體育考生作為素質教育對象的一部分,我們要轉變觀念,從心理上接受他們,耐心地對他們的不規行為通過多種方式說服教育,使體育考生從思想上轉變,使他們品德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賓,鄭玉光,曲維忠.淺析體育特長生的德育教育[J].學習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
[2]胡建忠.如何做好高中體育特長生德育工作[J].體衛藝教育論壇,2007(3).
(作者單位 湖北省咸豐縣第一中學體育組)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