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財富也迅猛增長,人們的理財觀念隨之改變,開始通過各種投資組合渠道實現資產升值。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發展歷史短,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最后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同質問題嚴重、信息披露不充分、監管和內部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針對理財產品的問題,可以采取加強理財產品的創新與設計,提高產品披露透明度,加強監管力度和投資者教育等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理財產品 問題 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個人綜合金融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向特定目標客戶群銷售的理財計劃。2004年,在一系列制度的允許下,中國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實現了較快的發展。自2005年開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在產品設計和創新領域取得較大突破,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來說,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發展特點:
(一)理財產品規模擴大
自2010年1月,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不管從發行的家數還是發行的款數都呈現逐漸增長趨勢。從3月份的56家增長到9月份的74家,每月發行的數量都在50家以上。2013年3月份,全國93家商業銀行共發行3012款零售理財產品,其中普通類產品為2926款,同比增長37.5%,環比上升33.9%。
(二)短期和超短期產品在發行中占據主力位置
我國金融市場處于發展時期,市場不確定因素多,中長期的理財產品容易受利率和經濟周期的影響,短期產品可以在短時間內靈活地調整配置,波動幅度較小,因此各大銀行傾向于提供短期理財產品。其中,3個月(含)以內的理財產品占比最大,而1年(不含)以上產品占比最小。2013年的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理財市場的產品存續期限平均為120天左右。
(三)銀行理財產品多屬于債券和貨幣類產品
從理財產品的結構來看,債券和貨幣類產品的占比達一半左右,并有逐步提高的趨勢。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投資產品,容易受市場利率的影響,能很好地反映當前資金成本的情況,在市場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資這類產品可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信貸類產品發行量下降之后,很難找到更好的替代品,由于此類產品受到嚴格的監管限制,所以產品發行量下降。因此債券類和貨幣類產品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近年來有了飛速的發展,但在高速成長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能力弱
雖然我國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迅猛,但是品種較發達國家還是太少,各家銀行推出的多種理財產品,往往只是數量上的優勢,并不是產品的特點優勢吸引的客戶,產品在結構和期限上缺乏創新。目前流行的理財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若市場上推出一款理財產品,其他銀行也很快推出類似的產品,可見在理財產品的創新上,中國的商業銀行還處于簡單的復制和效仿階段,此種模式下,各銀行還沒有形成其自己的特色產品。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
目前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市場上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對稱現象較為嚴重?,F在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內容比較簡單,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取足夠的信息,多數依靠與理財人員的交流。理財人員在向客戶介紹產品時往往語焉不詳,側重強調產品的本金及預期收益的相對安全性和穩定性,往往忽略產品的風險程度和最終的零收益提示,最終誤導投資者。然而,一旦最后銀行無法按期支付收益,就容易造成糾紛。銀行應向客戶仔細說明產品風險及所有可能導致的結果,說明過程中應使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對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問題。
(三)監管制度和內部制度不完善
我國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在跨行業,跨市場發展,迎來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我國市場已具有債券、票據、股票、期貨、基金、黃金等完整的產品系列,隨之還出現了債券遠期交易、債券買斷式回購、利率互換、外匯掉期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權證等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部分理財產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呈現收益下降,風險增加的趨勢。產品的銷售糾紛愈加激烈,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和內部制度有待提高。
(四)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低
金融產品是一種融合了風險的投資。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成正比關系,越大的風險,回報率就越高。但也有很多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存在誤區,認為理財產品不存在風險,或者說風險低,他們往往只看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呈現出較低的風險意識。基于每個人的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理財人員會通過風險測試或者根據投資者的年齡和資產狀況做出判斷。
(五)缺乏高素質理財人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于理財人員的選拔主要針對業務能力較強和具備一定金融知識的年輕員工。由于理財業務的綜合性較強,需要理財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理財人員不僅要熟悉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基金、證券、保險等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營銷技巧。雖然我國2005年實施了國際金融理財師認證制度,但是在龐大的理財市場上還是缺乏有能力的理財師??v觀美國的商業銀行,大多數理財師都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和專業的金融知識。而國內大部分理財人員都不是專業出身,并且懷疑投資的權威性,這也制約了銀行為投資者提出有效的理財建議與策略。所以,培養和選拔具備上述能力的理財精英已然成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的對策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更好的發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理財產品的創新與設計
理財業務正逐漸打破傳統理財的特點,越來越個性化。各家銀行可以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資領域的相對優勢,設計出投資期限適宜的理財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通過增加產品差異性程度對不同的市場和人群開展業務。具體可以采用基礎資產差異化、期限多樣化、幣種多樣化、建立分層服務以及針對客戶群的差異化需求的多樣化服務等措施來提高產品的創新性,吸引客戶。
(二)提高產品信息披露透明度
盡管銀監會要求銀行及時披露銷售和盈利情況,但通常銀行只是不定期在其營業網點通報產品的收益變動和到期兌付情況,較少涉及業務運作情況,所以各支行對銀行的運營狀況不完全清楚,無法清楚地向客戶解釋說明,形成低透明度運作。對于發售的理財產品,銀行應將該產品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風險等信息詳細告知投資者??梢酝ㄟ^產品說明書和理財人員介紹相結合的方式,產品說明書更為重要,這就需要銀行對發行的產品的說明書進行完善,詳細介紹產品的相關信息;銀行應根據實際情況將產品的投資狀況、風險等級等重要信息披露給投資者,以幫助投資者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加強監管力度
加強各監管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一個完整統一的理財產品平臺。理財產品的運作涉及多個市場,有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產品運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監管復位或監管缺位,最終形成風險的積累。因此,在理財產品的迅速發展之際,需要更有效的方法來提高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四)加強投資者教育
銀行投資者教育是銀行為客戶提供宣傳理財政策法規、揭示理財風險并引導客戶學會依法維權等活動。通過投資者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理財的正確觀念,促進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維護市場的穩定?;谌蚪鹑谖C的背景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狀況,對投資者進行針對性教育。為了使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和認可理財產品的優勢,拒絕與自己的條件不一致的理財產品,自覺接受規范的理財產品。
(五)引進和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銀行的理財業務人員不僅要負責營銷產品,還要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在理財業務中占據重要地位。銀行應該重點引進和培養具備充分的理財知識和營銷能力的高級理財業務人員。
一方面,注重培養本地人才,包括理財產品的設計人員和銷售人員的培養??梢栽诟鞔髮W開設獨立的金融理財產品設計專業,運用投資理論研究和相關金融理財工具,重點研究西方先進理財產品的設計經驗,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培養出我國理財行業的優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引進外地人才。因為本地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的積累,在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下,引進海內外人才是個不錯的時機。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爆發迫使大量的投資人才另尋出路,加劇了世界人才資源的流動。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金融行業的改革和快速發展。對金融人才來說是不錯的選擇方向,對銀行招納核心人才來說是不錯的時機。當然,在引進外地人才時,注意國際經驗和中國實際情況的結合,生搬硬套國際金融管理經驗未必有利于中國金融產品的發展,我們需要那些能夠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及不同經濟環境進行金融創新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潔.銀行理財業務國際趨勢與借鑒[J]福建金融,2009,(9).
[2]付一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外資,2013,(289).
[3]胡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特點及機遇[J]新金融,2006,(5).
[4]黃志云.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 金融教育研究,2012,25(3).
作者簡介:陶敏(1980-),女,江西南昌人,碩士,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統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