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招待費的管理,是對“三公經費”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業務復雜,接待任務較多,在公務招待費管理與報銷中,不可避免暴露出一定程度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的表現及成因,提出改進措施與建議,以期對促進招待費用管理與報銷的合理化、規范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務招待費 問題 管理及建議
一、高校招待費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超標準接待現象屢有發生,形成浪費
中國歷有“禮尚往來”傳統,在接待方面,唯恐招待不周,客人不滿意,有損形象,因此在招待方面,可謂面面俱到,無微不至。部分高校領導干部法制觀念比較淡薄,對嚴格執行招待費制度意識不強,在招待方面存在著講排場、好面子傾向,超規模、超標準接待,直接導致招待費用“超支”。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存在浪費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在報銷時,由于費用較多,不符合財務制度要求,無法進行處理。
(二)對招待費科目認知程度不深,招待費科目核算口徑不一
在高校“公務招待費”科目中,核算內容與有關規定不符。如有的學校將工作人員加班的工作餐、假期招生人員工作餐費計入招待費;或有的學校本科目僅核算餐飲費,而將該屬于招待費內容的客人住宿費列為會議費或差旅費核算;還有的高校為減少招待費總額,將招待外聘專家、學者來校講學的費用列在了專項業務費進行核算。以上種種做法,使得招待費用與實際支出有較大差異。
(三)結算不及時,無法疏理每一筆招待費用
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擴大銷售,在公款招待上推行消費打白條、欠條,定期結算的做法,并允許較長時間結算一次。工作人員在報銷招待費時,由于時間較長、項目較多、費用較大,往往不能正確對應招待對象、招待人數、招待費用、陪餐人數等,無法準確填寫招待費用審批、報銷單據內容,人為造成招待費用在各月份支出不均衡,為招待費用執行分析帶來困難。
(四)部分高校預算管理模式不利用招待費用的管理
一些高校實行“經費砍塊”、“經費包干”的做法,將招待費用額度與教學經費等“打包”下放到各學院,招待費用審批權、使用權歸各學院所有。各學院在實際執行時,對招待標準、招待規模無法形成統一認識,隨意性較強,加大了招待費管理制度執行難度;另外,當有些部門的經費有結余時,會想辦法拼湊出招待費用進行報銷,難以保證招待費的真實性。
(五)支付方式不符合規定,存在諸多隱患
部分工作人員習慣于使用現金支付,對超過現金支付限額的招待費用,沒有采用銀行轉賬、公務卡方式進行結算。上述違反財經管理規定的做法,雖然有客觀上無法使用轉賬或公務卡結算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故意通過某些賬務處理來隱匿超支的招待費用;另外則有可能通過借招待費用之名多開、虛開報銷發票,來侵占、貪污錢財、套取現金。
二、以上問題形成原因
近幾年,國家有關加強招待費管理的文件相繼出臺,三令五申要求“三公經費”(這里專指招待費)公開、透明,并報道了多起因違反招待費管理規定、部分領導接受組織處分的典型事例,但仍有人觸犯這一“高壓線”。究其原因,一是在于領導的主觀認識不足,認為不貪不占,不揣在兜里,用于公務支出、用于學校發展建設方面吃點兒、喝點兒不算什么,問題不大;二是監督不暢,校內監督受學校領導,發揮作用受到限制;三是問責較少,雖然招待費有超標、違規支出,但大多都沒有進行相關的責任追究,使得學校管理制度完善,但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及執行。
三、加強招待費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
如在去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對公務接待的形式、規模、標準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高校應從領導做起,仔細研讀、領會《規定》的精神實質,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內部公務接待費管理細則并貫徹執行。
(二)執行“事前請示”、“一只筆”審批制度
為有利于招待費的管理,高校不應將審批權下放到各學院,而應歸由指定校級領導專人負責,并執行“事前請示”制度,對接待地點、接待標準進行事前審批,指定與業務相關的人員陪餐,一方面避免“一(幾)人來訪,多人陪餐”現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吃起來沒數,超出了標準,撐破了‘度”。
(三)嚴密報銷程序,嚴格“四單”管理
財務人員在報賬時,要審查的一是“申批單”,上面應標明被接待對象單位、姓名及職務、隨行人員姓名、陪餐人員姓名、餐費標準等信息;二是公函,審查是否因公接待,無公函一律不予報銷;三是接待清單,審查用餐是否符合規定,審查是否存在高檔酒水、菜肴;四是審查餐飲發票,是否于審批標準、接待清單一致,審查發票的真偽。
(四)統一口徑,確保接待費支出核算真實、規范
招待費是指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在執行公務或者開展業務活動過程中個人及相關單位需要的合理開支,其中包括接待地發生的交通費、用餐費和住宿費等,都統稱為招待費。加強對公務接待費管理的主要目的規范接待行為,控制公款吃喝。因此,有必要將所有與接待有關的費用都統計進來,其中包括會議費、培訓費及其他各種形式接待費用。只有核算完整,才能了解公務接待費用支出的總體情況,為下一步加強管理制定措施。
(五)提高內部接待場所的競爭力
高校面臨迎接檢查、往來交流、專家講學、指導等多項接待任務,應提倡內部接待。在內部接待管理中,創新內部公務接待管理方式,推進企業化的管理形式,將公務接待環節的進行細分。通過人員定編、人員培訓、人員競聘、技術比賽等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對食堂原料、招待用品的采購采用招標方式,以節約資金,降低成本。
(六)充分發揮內、外部審計監督作用
一是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內部監督體系的作用,如通過內部審計和教工代表大會進行監督;二是要加強社會、政府兩方而的監督作用,政府部門、財政部門應制定財政資金使用的總體規范和資金支出標準,實行不定期對高校“三公經費”實行專項檢查,及時糾正“三公經費”中存在的不合規支出。
(七)引進問責機制,加大懲處力度
正常的開支招待費之外,應對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種種形為進行懲處。一是從內部業務檢查、審計監督入手,強化對接待活動的問責;另一方面,財政、審計部門應加強對接待經費支出情況和內部接待場所的檢查,嚴肅追究接待單位相關負責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涉嫌過渡消費、奢侈浪費的應由責任人負責償還,涉嫌貪污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避免“舌尖”上的腐敗,是全國人民的心聲,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加以規范公務招待費的管理。高校作為先進思想的引領者,更應該成為實際行動上的排頭兵。
基金項目:本課題為“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財審專項)課題編號:1252CS204。
作者簡介:李忠財(1971-),男,漢族,黑龍江寶雞人,本科,高級會計師,財務副處長,黑龍江省教育會計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