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規避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闡述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涵義,并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從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闡述了容易造成內部控制失敗的幾方面原因,并給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失敗 原因 對策
一、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隨著反腐的深入,各類腐敗事件頻發,其中不乏跟內部控制失敗相關的案件。給我們很多企業敲響了內部控制的警鐘。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控制經營風險、實現經營目標而制定的各項政策與程序,是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種自我調整和制約的手段,約束企業內部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及相關崗位的設置。內部控制能夠幫助企業達到其目標,同時將風險降低至合理范圍內,保證企業資產安全,有效防范各種舞弊活動。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必然產物,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導致管理混亂,違法違規現象時常發生,會計信息失真,資產流失,經營失敗。因此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當前企業管理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內部控制分企業層面控制和業務層面控制。下面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二、從企業層面看內部控制
(一)內部控制有空白點,不具有全面性
很多企業經常是在管理中遇到問題才相應的出臺制度來規范,往往只能防范已發生過的風險。甚至不同制度之間存在矛盾或重疊現象,使制度執行部門有推卸責任的借口。有些制度制定得不合理,不具有可操作性。有些制度制定完了,就當文件存放起來,普通員工知之甚少,更別說去遵守了,員工風險防控意識不足。
應在制度設計時對未發生的風險就要有預見性,盡可能全面覆蓋企業各種業務和事項,進行科學合理分類,無論內容和形式都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把內部風險控制與員工的自身利益和發展密切聯系起來,有效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二)權限分配不合理和審批流程指引不明確
1.決策權、審批權、監督權分配不合理。權力過于集中不利于對領導的制約和監督,容易滋生腐敗。云銅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鄒紹祿在追悔中反思道,“從制度上把企業決策權和運作權分開,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在他看來,領導任職年限必須明確規定,任職期滿由上級黨委在其他單位為其重新安排工作。權利過于分散,容易各自為陣,很難統一思想,影響領導班子團結,阻礙企業發展。內部機構設置要合理,運行要高效,從制度上明確責任,各司其職,不能超越權限。企業重大事項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
2.員工不熟悉辦事流程。他們不知道找哪個部門和哪個人審批,或者先找誰再找誰,使得辦事效率低下。如果是外單位的人來辦業務,不能很快找準部門,會對單位印象不好,影響單位聲譽。業務流程和權限指引應當做成圖表,配上簡單的說明,放在顯眼的位置,讓人一目了然。當然也要有文字性的制度作支撐。
(三)人員配備不合理
企業員工在一些關鍵崗位工作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漏洞,實施舞弊的可能性更大。建立輪崗制度可有效防范舞弊發生。現實中,有不少挪用公款或貪污案件都是在工作交接時被發現的。輪崗還能夠讓關鍵崗位儲備人才,不會出現有員工離開企業了,他的崗位一時半會兒沒人能勝任的局面。招聘員工要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錄用了有才無德的人,再好的內部控制也無法防范舞弊。如監守自盜的員工,泄露企業的商業秘密牟取私利的員工。
(四)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針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制度出了一個又一個。有些制度沒得到有效執行,形同虛設。說一套,做一套。內部約束太軟,外部約束太遠。主要是缺乏保證制度執行的機制,一些單位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既沒有檢查監督,又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
三、從企業業務層面看內部控制
(一)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由于出納經常跑銀行,從工作方便角度出發,大部分企業存在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現象。出納就有可能挪用或者侵占公司貨幣資金,并通過偽造對賬單或在余額調節表上做手腳來掩蓋自己的舞弊行為。違背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計卞中就是這樣貪污、挪用公款的。應改由出納以外的人領取銀行對賬單和銀行存款賬面余額對賬。
(二)財務人員分工不恰當
主要表現為:出納做現金收支憑證,同時登記銀行、現金賬目;領導報銷直接找出納,出納支出現金之后才把原始單據傳給會計審核;出于工作方便,辦理資金業務的相關印鑒和票據都由出納保管;網銀U寶由出納一人保管,錄入與審核均由一人操作;一些領導認為出納比會計重要,出納管錢,會計只是記賬的。
這些不恰當的分工,嚴重違背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理,不能有效保證資產安全。主要是領導思想上不重視,沒有深刻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不僅是會計管理部門的要求,而且也是規范經營,降低企業風險,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證企業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舉措。必須親自掛帥,組織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將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不重視物資采購業務
1.采購沒有計劃。企業采購人員不能按工作進度和程序,在低價時購入,在不造成積壓的前提下,事先備好生產所需物資。而是不管當時價格高低,用到什么買什么。不貨比三家,直接在熟悉的供應商處購買。這樣容易造成采購腐敗。應該做好市場調查,制定合理的采購計劃,利用招標、談判、詢價等方式確定合格的供應商,同時建立采購定價機制。
2.財務人員兼職做采購。為了節約成本或是用起來順手,領導直接讓財務人員兼做采購,從采購到記賬都是一人操作,違背了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理,增加了采購腐敗的風險。應單獨設置采購員或由不相干的人員兼職。
(四)存貨的內部控制薄弱
1.領用物資出庫后疏于管理。領用物資從采購、入庫、出庫都受到監管,出庫后卻疏于管理。出庫后用了還是沒用,用了多少都不受監督。有這么個單位,物資買回多少領用多少,都做了出庫處理。其實用不了這么多,剩余的物資就有可能被私自占有。幸虧及時發現,挽回了百萬元的損失。對物資領用后應加強管理,用不上或用不完的應及時退回庫房,不能游離在賬外。
2.會計人員利用存貨人為調節利潤。利潤太高時,虛開出庫單,增加成本,降低利潤。虛開出去的物資就游離在賬外,有被私自占有的風險。利潤太低時,物資實際已經被領用,也不開出庫單,當年不做庫存減少,虛減成本,提高利潤。背離了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的內部控制目標。永續盤存記錄由會計部門而不能由存儲部門負責,不同的部門應該對庫存進行交叉實地盤點,把存貨的賬面結存數量與實地盤點數量進行核對,兩者如有差異,應查明原因,并對賬戶進行調整,使其與實際存量相符。
(五)不重視大額預付款和定金的管理
大額預付款和定金在工作中容易被忽視管理,有的任務已經完成也收不回來或不能全額收回。在賬上掛個三五年也是有的。不僅占用企業資金,也存在貨幣資金安全隱患。應當定期進行追蹤核查,發現有疑問,及時采取措施。
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尚未形成,未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控制活動中存在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現象,內部控制監督體系還不完善,制度建設缺乏系統性。
四、小結
總之,要明確建立健全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重視內部控制建設。梳理業務流程中存在的風險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全過程,全員化規范內部控制制度,真正實現內部控制系統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彌補。
加強實施內部控制能夠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確保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有活力的內部控制應該是推動企業創新的制度,只有企業全體職工相互支持、齊心協力,企業內部控制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連燈.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4,04.
[2]余若勛.關于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4,01.
[3]丁一.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J].商業經濟.2014,01.
作者簡介:劉政軍(1971-),女,漢族,山西省臨縣人,會計師,現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