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林 雷雪
【摘要】本文介紹了農村未升學初中畢業生的基本現狀,分析了該群體存在的問題,為了進行勞動力轉移,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實施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措施。
【關鍵詞】未升學初中畢業生 職業教育與培訓 分析
近幾年來,我國的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呈不斷地上升的趨勢,但部分經濟水平落后的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終止了學業而不能升學,這類群體年齡大多在15~16周歲,他們的特點是年齡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基本上還未形成,基礎知識較差,不具備任何專業技能,大部分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基本上是無業群體。但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對他們進行職業教育和勞動力轉移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事,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努力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傳授涉農和務工的基本知識,增強他們的勞動技能,把他們培養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一、農村未升學初中畢業生群體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年齡小,學歷低,缺乏勞動技能。按照規定, 參加用工就業者必須年滿16周歲。但他們初中畢業生時的年齡大多是15~16周歲,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后期階段。他們的道德品質、人格特征、思維方式都將逐漸地形成,既缺乏勞動技能,又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干不了帶有一定技能的體力勞動和服務性工作。他們通常選擇在建筑業、餐飲業、運輸業等行業從事一些臟、亂、差、險的體力勞動工作,工作不穩定,收入低,累了、久了就棄之不干。
二是不工作,不學習,養成懶散習慣。由于他們無所事事,精神無所寄托,本身自學能力差,生活毫無規律,他們就成為閑散在家中的宅男宅女,或者他們結隊外出游玩更加懶散。
三是不懂法,不守法, 時有違法犯罪。這些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低,法律知識少,法律意識淡薄,而且年齡偏小,極容易被人教唆利用,走向犯罪的道路,成為當今社會不工作、不學習、不守法的“三不”青年群體。因此,加強教育和管理,使他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幫助他們成人成才,就業創業,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二、對未升學初中畢業生群體開展職業教育的必要性
其一是響應國家政策,關心下一代成長的需要。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學校教育在德、智、體、美、勞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其二是儲備后備軍,建設新農村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因此對該群體進行職業教育,是使之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后備軍的重要任務,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其三是加快促使勞動力轉移,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需要。開展職業教育能有序地實現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讓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順利地實現就業,逐步地實現提高就業質量,優化工作崗位,增加勞動收入的目的。
三、對農村未升學初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教育的措施
一是早動手,未雨綢繆。在初中階段適當地開設一至兩門職業指導選修課,這類課程主要以職業指導為主,或者說,開設此類課程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選擇職業的意識,而不涉及到具體的職業技術,為接受第二個階段職業技術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畢業前調整學習內容,實行意愿分流。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和升學意愿,在初二年級教學結束時,引導和幫助學生確定初中畢業后的發展方向,做出升學或就業的選擇。對于選擇先就業的學生進行單獨組班,在初三年級一年的實踐內,壓縮基礎文化課時,新增開設職業技術課程,學習農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病蟲害的防治、作物栽培、動物養殖、計算機應用技術、數控技術、家電維修、建筑工程技術、裝飾裝潢、烹飪、刺繡、農機具使用與修理等學習后容易致富的實踐技能型知識,并結合實際開展操作性實習和實訓,更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將知識和技能產業化和運用于實踐,讓學生具有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勞動技巧。
三是畢業后實行學費全免制返校重修一年,進行職業培訓。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組織未升學的初中畢業生返回到原來的畢業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職業技能培訓,目的是對他們進行擇業觀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與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對于考核合格者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
四是定期開展短期職業教育培訓班。可以由本市教育局和社會勞動保障局聯合組織學生,首先組織未升學的初中畢業生報名,然后根據學生就業意愿,組織到相應的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或技校進行兩個月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大力地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推行學分制,“訂單培養”教育,便于學生通過工學交替的形式,分階段地完成其學業。最后到就業意向企業進行一個月的崗前培訓和頂崗實習。
參考文獻
[1]孫志軍.我國初中升學率的基本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2.3.
[2]劉岳啟.農村未升學初中畢業生開展職業教育的思考[J].《安徽農業教育》.2009.37(32).
基金項目: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一般人文社科類校級項目(編號2010C2012104):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王銀林(1964-),男,漢族,湖北浠水,研究生,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科研處副處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問題研究;雷雪(1965-),女,漢族,湖北浠水,本科,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