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區域旅游是以城市中心為依附,涵蓋了一整套的經濟國民體系。它被多數旅游主體所青睞,所認同,具有比較完備的政策條例和管理法規。
【關鍵詞】
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績效影響;對策
區域旅游的經濟效益指的是在有效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前提之下的一種數量對比關系。包括生產過程中旅游成果的產出,要素生產的占用與投入。優化旅游產業結構的基本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區域旅游的經濟效益。本文根據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影響問題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關于區域旅游涵義的界定
區域旅游的概念比較廣泛,但目前被大多學者公認的就是它是一個依據旅游主體的需求,再經過一些人為的挖掘和提煉,成為了一種具有特色的空間,也就是種類繁多的旅游區,方便和吸納了旅游主體在此空間內游覽。它是以城市中心為依附,涵蓋了一整套的經濟國民[]體系。它被多數旅游主體所青睞,所認同,具有比較完備的政策條例和管理法規。
2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的特點
2.1我國區域旅游的時間季節性明顯
目前大多數旅游主體都是選擇在假期旅游,而像一些海濱旅游景點則季節性特征較明顯,一般會在夏季游客較多,而冬季游客則寥寥無幾。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2.2區域特色旅游不夠突出,地區人文因素缺失
區域特色旅游不夠顯著,導致人文因素缺失,旅游缺乏地方特色和新意,使人們出現一種視覺和身心疲勞。為此應大力發揮地方特色,提高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2.3旅游客體思想意識薄弱,部分旅游景點出現“宰客”現象
由于旅游景點大多是一次性消費,旅游主體通常在購買旅游紀念品之后大多不會再實現二次消費,這種情形導致部分旅游客體存在僥幸心理,使得旅游產品出現價格昂貴等不合理現象。
3影響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績效的因素
盡管目前我國旅游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發展有著強大的后備力量和潛力,但也由于旅游業自身機制的一些原因和國內外的市場制度等因素,使得旅游業的發展成為瓶頸,這些潛在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旅游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3.1旅游行業的管理效率低下,體制創新不足
鑒于目前旅游市場秩序不夠完善,旅游行業的管理效率低下,目標企業的經營意識有限,再加上不合理的競爭行為,產業實行的各類一級、二級和三級價格歧視,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著旅游經濟效益的提升以及行業的發展。
3.2旅游行業缺乏專業性人才,培養與使用脫節
優秀的人力資源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而是否具有專業性又是提高行業效率的關鍵所在。為此,旅游行業應根據市場所需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同國家與行業的宏觀方向一致,使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3旅游產品的地方性特色不濃,造成旅游資金的浪費
很多旅游產品的項目繁多,但無精品、無主題和特色。表現為“特色不鮮明、題材重復泛濫”,有的產品缺乏個性或產品基于模仿,缺乏新意。除此之外,一旦有某個旅游產品成功,便迅速有人抄襲,上馬雷同的項目,造成事實上的重復浪費。另外很多地區都是盲目開發一些琳瑯滿目的度假勝地、養生會館,還有一些地區盲目跟風開發旅游項目,旅游區開發建設不因地制宜而缺少地方特色,這些在無形之中浪費著旅游資金的投入,嚴重影響著旅游經濟效益的提高。
3.4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配套法規不健全
國家尚未出臺一部完整的旅游法案,對旅游主體和客體進行管理、監督和調控, 由于旅游行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導致目前一些現有的法規跟不上旅游業的發展,如目前頻頻出現的旅游糾紛、投訴和人為傷害事件等沒有明確統一的法律條文來判定和制裁。因此政府等相關部門一定要起到引導和監督的作用,不能聽之任之,使其任意發展。
4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績效提高的途徑
4.1國家應加大旅游業的創新力度
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國家應采取更完善可行的經濟政策,加大旅游業的創新力度,根據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生產函數,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因此,國家應該引進一些新的生產要素和條件,加大旅游業的創新力度。
4.2 政府應規范和完善旅游業的監管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把更多的資源配置提高到規范和完善旅游業的監管機制上來,提供較多的公共物品和促進競爭性市場的形成。從而改善旅游行業的市場結構,進而改善旅游產業的經濟績效。
4.3 旅游企業應培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旅游市場應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服務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開發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挖掘地方特色,提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真正實現特色旅游。
總之,從SCP理論框架下來看,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由于采用不合理的價格歧視和不當的產業競爭性行為,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旅游企業進行創新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了旅游業創新缺乏,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培養與使用脫節等現象。因此,國家應加大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確保貫徹執行,旅游行業應培養專業人才,改善硬件基礎條件,從而保證且促進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績效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布雷克曼,蓋瑞森,范.馬勒惠克,地理經濟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
[2]何楓,陳榮,何煉成,SFA模型及其在我國技術效率測算中的應用[J],中國統計,2006年3月:13-14頁。
[3]楊帆,區域旅游業經濟績效評價研究,湖南大學,2006年10月。
[4] 王兆峰,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經濟地理,2009年8月:33-38。
[5] Theoharakis V.,Hooley G..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enabling service responsiveness: evidence from Greec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J].2003(32): 695-702.
[6]Organization,W.T.,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2001.
[注釋:]
[1]林源源.我國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2]張艷. 如何提高國內旅游經濟效益的思考.旅游縱覽(行業版),2012。
[3]孫劍鋒.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法的區域經濟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鄧飛飛(1987—),女,漢族,山東濱州人,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2級在讀研究生,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旅游與文化創意經濟。
張艷.如何提高國內旅游經濟效益的思考.旅游縱覽(行業版),2012
孫劍鋒.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法的區域經濟全要素生產率變動研究. 合肥工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