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文章摘要】
新時期,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國內企業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借助國外的管理理論,結合企業特色,實現創新型管理,以求取得更大的效益。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模式下,實現了由”市場”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轉變。在轉型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當然也存在很多不足,筆者結合企業實際,如何引進創新管理理論,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建立的新途徑作如下分析。
【關鍵詞】
新時期企業;管理模式;創新探討;
1 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中存在問題
1.1 自改革開放我國企業管理成績斐然
我國企業在面臨信息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明顯呈現出科學化、規范化、效率化的趨勢。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革新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深入實踐、勇于探索.
首先,企業逐步構建了科學化、規范化的宏觀管理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企業在追求效率、增強競爭力的同時,管理理念、機制、結構、方法也不斷的貼合市場。企業樹立宏觀管理理念,該理念的內涵是有效的關注市場敏感度,培養企業戰略創新能力,調整企業的適配能力,以面對不同方面的挑戰和抓住企業發展的機遇.
其次,結合企業實際融合、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國外資本主義企業起步較早,管理日趨成熟。國內諸多企業在革新管理模式的同時,注重吸收國外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最后,企業管理科技化水平不斷提升.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推動了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發展。同樣,在深度和廣度上,企業管理對信息化的以來程度越來越大。例如,我公司在2004年開始實現信息化管理, 2006年基本實現全面信息化管理.在業務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業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
1.2 企業創在新管理中的”管理理念,經濟體制”束縛
創新型管理在理念上具備先進性,在配套設施上卻不需要過于繁瑣的軟、硬件設施。企業的施行過程中,出現了”無所為”的現象, 即,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究其根源,國有企業本性的遺留占有主要原因.當然,以下因素也影響了創新型管理的踐行;其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其二,競爭意識不能深入人心,無法全面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其三,領導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執行力的下降;其四:與創新管理配套的獎懲機制缺乏。創新管理在實踐中能不能轉化為實際應有的利潤”催化劑在于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也在于企業職工面臨的生存境遇。管理機制的創新是有一定風險的,其關鍵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企業和員工息息相關的生存境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創新管理構建中取得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說明我國企業創新管理還處于低級階段,先進化水平不夠。這是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造成的。當然,成績是要肯定的,不足是要正視的,創新是要推進的。所以,構建和完善企業管理創新機制,是目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
2新時期企業管理創新機制建立
上述分析企業創新管理中的”不和諧”因素,進而考慮在創新機制建構過程中的風險預見。長期以來,企業受計劃經濟模式和高度集中管理模式積淀的影響,對企業管理創新造成了觀念上、制度上的阻礙。然而,企業生存必然要求企業管理的創新;新時期面臨的新挑戰也要求企業創新勢在必行。企業創新管理可預見的風險有:
第一,新舊管理觀念的沖突。我國企業在世紀初已經開始接觸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但是,國有企業的”光環”嚴重阻礙了先進管理理念的推進。世界經濟一體化,要求企業的競爭意識、國際意識、經營理念、品牌意識等與時俱進。新觀念的突然引入,與傳統計劃經濟遺留造成了明顯的矛盾。
第二,宏觀管理的非科學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得以長期存在的保障。某些企業在施行管理改革過程中,沒有實現企業的
蓬勃發展,反而企業銷售額開始下降.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是企業發展動力的源泉。企業管理甚至企業存在受到挑戰,是管理非科學位造成的,體現在:①企業戰略前瞻與發展環境的適應性:②企業戰略的制定與企業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企業戰略前瞻與戰略管理能力的矛盾;④企業戰略價值導向的非科學位。
第三,企業組織領導層面的問題。在企業管理組織上,改革仍是未完成時,具體表現在:①企業管理組織管理權模糊,行政與市場界定含混:②職業化、專業性組織管理人才的匱乏@管理層面機構疊置,管理人員權利交疊,執行過程阻礙較大:④獎懲機制的滯后性與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性并存。
第四,信息化管理面對的主要問題。國有企業實行信息化管理起步相對較早,然而,信息化管理投資成本過大,且在隱私權、知情權等法律層面的諸多問題,是信息化的推進甚慢。創新管理,取得利潤的最大化,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企業實行信息化管理面臨以下幾點難題;①企業前期論證與后期管理的沖突;②國內信息化管理系統發展不足,國外管理系統價格昂貴且技術上也缺少專門人才@管理理念的落后是主要制約因素.
第五,構建和完善企業文化面臨的挑戰。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核心標識,是企業在業界范圍得到認可的主要依據, . 也是企業發展的點滴記錄,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化的概念.在新時期,企業文化的發展可預設性的問題集中于:①企業文化深入人的程度不夠深入:②企業文化流于形式現象滋生;@企業文化把握程度不夠精確。
3 新時期企業創新管理模式建立途徑
企業管理的創新需要精確的找到管理上的切入點,創新管理應該在關鍵環節進行攻關。管理觀念的革新是國有企業面對的重要關隘。
第一,重視戰略思維。戰略眼光、戰略思維、戰略管理三維一體。戰略性思維是指個體或群體,從本質上、前瞻上、準確而全面的把握事物發生、發展過程,進而實現某重大問題的分析、解決。企業戰略思維的創新第一位要有戰略前瞻,根據國際發展、需要,創新企業管理。例如,我企業以”讓您的品牌走向世界”為口號,走出了其國際戰略發展的第一步:其次,戰略競爭力的培養,世界企業的競爭是科技創新和人才創新為動力的,戰略競爭力的培養是企業目前的重中之重:最后,進一步增強品牌的競爭力度,提高品牌的軟硬實力。
第二,構建生態競爭理念。生態企業是指企業與環境、人和諧發展的關系。生態不是僅僅調節企業與生產環境的關系,降低造成的污染。企業如同人和其他生物一樣,是一個”群性”的概念,脫離群的類是無法生存的。企業之間按照一定的企業規則,自覺的組成”企業共同體企業應該打破常規競爭體制,形成競爭與合作同一的理念,在競爭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企業之間相互依賴,共同分享技術、信息、物質等。
第三,人本管理與科學管理并重。中國家族企業在儒學文化的基礎上提倡人本管理:步入20世紀6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企業開始向我國學習入本管理。”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理念在中西方企業管理中呈現出優勢。企業在創新管理中,應該注意:首先,以人為本,關心職工、關注職工、滿足職工、理解職工,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其次,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調整高精尖人才的配置比例,培養人才全面發展,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最后,科學與人本相結合的獎懲機制,在物質和精神上給與職工激勵,在懲罰過程中也要尊重職工,形成良性的獎懲機制。
第四,制度管理機制的創新.制度創新是管理創新的重要環節,是解決企業采購、銷售、市場資源分配的問題。制度創新是我國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推行的重要管理創新,希望以此使增強企業活力、自我發展、自負盈虧。企業的制度創新啟動較早,目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企業面對世界市場,如何發揮行業優勢,建立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必須深化管理制度創新,如:薪酬制度、獎懲制度、決策與執行機構的高效運作,進而構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在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新時期,企業面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挑戰,我國企業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迅猛發展,這與技術的創新、科學的管理是分不開的.在經歷企業改制,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其勃勃的生命力。新時期,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拉動內需增長經濟模式的成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中,為了適應新的挑戰,創新企業管理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石中寧.現代管理新視野.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6.
[2]張暉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8.
[3]常修澤等.現代企業創新論,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