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強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建設的同時,2014年元旦開始實施一系列新法規和政策中,其中包括2013年11月下旬修改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簡稱《辦法》)。《辦法》要求,中國居民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申報對外金融資產和債務情況。多位專家表示,加強對本國公民個人在海外金融資產的了解,是抑制稅款收入流失、防止跨國洗錢和貪污人員外流出逃、打擊經濟金融犯罪的有效手段。這也被解讀為開啟“海外反腐”機制,監管遏制官員在海外隱匿財產。有海外媒體稱,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反腐運動開始向官員海外金融資產“開刀”。
“隨著中國居民在海外持有資產增多、中國企業在海外經濟活動的增加,監測資金流動,將中國居民的海外金融資產及負債納入統計,成為國家了解對外經濟狀況的必修課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教表示。在這堂必修課中,對“資金出海”的監測尤為重要。而在“出海”的資金中,官員等群體海外資產更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越演越烈的“裸官”有發展為“逃官”的趨勢。貪腐資金跨境轉移已對中國金融穩定造成影響。而細數歷年的落馬貪腐高官,有不少跨境轉移貪腐資金的。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美國和瑞士有存款28億美元,其妻在美國洛杉磯有三處豪宅。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三名原行長許超凡、余振東、許國俊,出逃攜款高達4.83億美元。
上述研究總結,貪官向境外轉移資產的主要途徑包括現金走私、投資、替代性匯款、海外直接收受等八種。其中,通過在海外的特定關系人轉移資產成為新趨勢。《辦法》為此擴大了申報范圍,包括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
專家認為,要想有力打擊海外貪腐,還必須盡快修改在追究逃亡海外貪官污吏刑事責任方面的法律,盡快頒布統一的反腐敗法,同時建立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對接的法律制度,從而使中國反腐敗與聯合國反腐敗活動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