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尊毅
一位教育家在講到一堂好的體育課的標準時說:“一是出汗,二是笑。”言簡意賅,讓我很受啟發,也一直在思考,好的物理課的標準是什么,這個結論恐怕就不好下了。
“讓知識和歡樂在物理課中共振”,努力營造“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的教學環境,是教和學都受益的境界。所以,如何創建一個快樂的物理課堂,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保持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用幽默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引導學生逐步科學地思維和學會體驗思維的美感成為實現學生樂學的一些具體措施。
初中物理教學存在這樣一個變化,聲學、光學、物態變化、甚至電學的伊始,由于與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學習興趣大,學習熱情高漲,可隨著電學、力學中復雜電路、受力分析、復雜計算的深入,有些學生就感到枯燥無味,失去了興趣,課堂上稍不堅定,便會天馬行空。而且我校物理課多在上午最后一節和下午一二節,正是困頓兩難全,往往這時就該和學生們嘩然一刻了。
在講“電吹風”工作原理時,我們把各支路單獨工作說成“發風(瘋)”“發熱”,把它們共同工作說成“發熱風(瘋)”,引得學生笑聲一片,興趣大增。
在探究“燈泡串并聯時誰更亮”問題得出結論后,我把它比喻成異姓兄弟“串大亮”和“并小亮”,即“串聯時電阻大的亮,并聯時電阻小的亮“,把復雜的結論簡化成口訣,便于學生記憶。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中有一段過程語是這樣設計的:看來我們一些同學對亞里士多德真是情有獨鐘啊,他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讓你們如醉如癡,一見到物體運動就毫不猶豫地在運動方向上畫一個力,還美其名曰“動力”,那么當你們踢足球的時候,你們的腳一定會沾到足球上飛上天空啰。在詼諧的描述中學生認識到了錯誤。
在一節習題課上,針對有些學生不“用”腦子思考,有些迷茫時,出一字謎:一月復一月,兩月共半邊;上有可耕之田,下有常流之川;六口處一室,兩口未團圓。在思考中突出一個“用”腦子思考。
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論語》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倡在教育中樂學、好學,可謂開中國樂學、好學之先河。“樂”與“好”作為教育的一種境界,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老師的幸福就是學生快樂地學習并生活著。因為,你是快樂的,我才是幸福的。
讓“知識和歡樂”在物理課中共振,我一直踐行著,一直探索著……
(作者單位 新疆青河縣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