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器樂教學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器樂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再現音樂作品的能力,促進知識的遷移,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視奏、視唱等識譜能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體驗,擴展學生接觸音樂的范圍。
【關鍵詞】新課改 音樂 器樂教學
新課程要求每位教師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觀念進行課改實驗,因此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已引起了廣大音樂教師的關注。器樂進入中小學課堂后,一改過去只有教師才使用樂器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教育轉變為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文談談自己在音樂課中進行器樂教學的一些認識。
一、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激發學生持久的器樂學習動機
中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等嶄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其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新課標中一個尤為重要的基本理念。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教好音樂,就必須引導學生喜愛音樂,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獲得學習的內驅力,從而推動他們不斷探索和獲取新知識、新技能。
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創設、技巧表現等手段來引導學生感知、 想象音樂,在器樂演奏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音樂。我們要采取興趣誘發式教學。如在學習豎笛時,有的教師在教學時先是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讓學生馬上學吹,吹不會就反復地教,直到吹會為止。這樣學生通常會覺得很難、很枯燥,會失去信心。若教師能善于引導,這個難題便會迎刃而解。我們不妨先拿出豎笛,吹奏一曲學生熟悉的優美歌(樂)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絨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然后簡介豎笛的結構、發聲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階指法,并鼓勵學生認識到學 豎笛并不難,只要自己想學,就一定能學好。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不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調動了他們主動吹奏學習豎笛的興趣。
二、精選樂器及練習曲目,鞏固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是適合集體演奏的普及性樂器。由于中小學音樂課是綜合性的審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級課堂教學形式,因此樂器的選擇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要有統一調高的樂器,便于集體演奏;二是要價格便宜,經濟實惠;三是要音質好,音色美,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四是技術要求不高,簡單易學。在音樂教學中,常見的樂器可分兩大類:節奏打擊樂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簡易樂器。作為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用合適的樂器。讓學生通過敲擊、拍打、搖動等方法,使樂器發出聲音,指導他們為課本歌曲配上簡單節奏型的打擊樂。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相互協調的能力。隨后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豎笛、口風琴等簡易樂器,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且能通過演奏來表達音樂的情感。
中小學器樂演奏教學必須符合審美教育的美感要求。 音樂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器樂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而發展音樂智力與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品德與高尚的情操。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首先要在器樂教學中遵循趣味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優化教學過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賞式、分析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好器樂,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
三、為歌曲伴奏
器樂教學不是單純的學習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過演奏來表達音樂的情感,所以器樂教學一開始就要盡快與演奏樂曲、表現音樂結合起來。對于學生來說,生動有趣的教材應該以他們熟悉的題材為基本前提,我們要結合課本但不能拘于課本,精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的練習曲目,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到親切、真實、有吸引力。如《閃爍的小星》《賣報歌》《泥娃娃》等旋律簡單明快,好聽易吹的優美抒情樂曲,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樂曲的練習;不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養了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鞏固了他們學習器樂的興趣。
為歌曲伴奏往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生通過不同的伴奏方法,從中選擇最佳伴奏,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通過伴奏這一實踐活動,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如在歌曲伴奏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選擇一種樂器伴奏,再用兩種,最后嘗試用樂器合奏。從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最佳的伴奏方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團體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做到人人動手參與。
四、依據學生能力進行指導
器樂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器樂教學計劃,從整體上把握好器樂學習的進度與節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學習進度去要求學生,或照搬現成的演奏法。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在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樂教學的過程中,語言要簡單明確,結合示范形象生動地進行,要從簡到繁,難點分散,循序漸進,不可以機械式的訓練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給學生提出許多要求,導致他們記不住、做不到,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產生煩躁、懼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要求必須有不同的側重,才能使學生逐步內化吸收各種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斷提高。
總之,器樂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再現音樂作品的能力,促進知識的遷移,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視奏、視唱等識譜能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體驗,擴展學生接觸音樂的范圍。如何更好地開展器樂教學,把器樂教學與音樂課其他內容有機結合,建立音樂教學完整體系,為器樂教學跨上新臺階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方法,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