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云
理念需付諸實施,否則會淪為空談;實施則需人力、物力及體系的保障,否則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近十多年來,在我國,“健康管理”“慢病防控”的理念已被廣泛接受,并日漸引起政府部門、學術團體、社會機構乃至普通公眾的重視。例如,原衛生部曾于2009年發布《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亦分別于2009年和2011年頒布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2年,政府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多個學術團體,也分別就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預防制訂了指南。這些文件和指南,為健康管理的實施,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原則和具體的措施。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需要為這些規范和指南的實施,提供人力、物力和體系的保障。
現僅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以下簡稱《規范》)為例,就其提出的服務內容所需的人力進行分析。
該《規范》包括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并明確提出這些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生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這些服務中,可屬于“健康管理”的內容,至少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我們假定,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預防保健人員按照服務人口1:2000配置(參照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與建設規劃.2006》),可按下面的公式,估算為完成上述每項服務內容每年所需的工作時間:
每年服務時間(小時)=服務對象人數x每年服務的次數×每次服務所需時間(小時)
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為例,《規范》提出,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每2000人中,以患有高血壓的成年人為300人,每次隨訪時間為0.15小時(9分鐘)計,可估算出每年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所需時間為:
300×4×0.15=180(小時)
以此類推,即使最保守估算,要完成《規范》中上述健康管理服務,每個預防保健人員,每年所需的服務時間,將超過2000個小時。以每年工作日250天計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至少為8小時。
而實上,我國目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生總人數約80萬,若其中的1/4(20萬人)專門從事預防保健服務,僅為完成上述《規范》中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務。他們每天的平均工作時間將超過24小時!
反過來,我們也可估算。要有效地實施《規范》中提出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務,全國需要具有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和資質的專業人員約80萬人。考慮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對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也會多樣化,如需提供運動輔導、營養指導、心理咨詢等。估計在IO年內,我國需要健康管理人員會超過300萬人。顯然,現實和需求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那么,對策何在?
一、大力培訓健康管理專業人員
自2005年起,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衛生部分別啟動了“健康管理師”培訓項目。然而,這些項目的實施,在制度的規范、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的資質、培訓對象的基本條件、培訓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內容等方面,均有待完善。我們認為,健康管理主要包括慢性病防控及兒童、孕產婦和老年人保健,屬于醫療健康服務。因此“健康管理師”的培訓,應以衛生管理部門為主導,培訓對象,應首先接受基本的醫學教育。
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健康管理機構。由政府向其購買基本健康管理服務
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健康服務業“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并明確提出:“由政府負責保障的健康服務類公共產品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采購的類別和數量。”這些建議,應逐漸予以落實。從經濟學上評估,以每人每年需基本健康管理服務1小時,每小時服務費平均50元人民幣計,則我國需投入到基本健康管理的總費用約每年700億元。按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將其中不到1%用于基本健康管理,既可行,也具有良好的費用.效益比。
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在美國,慢性病管理的核心是幫助病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賦能于病人(patientempowerment)運動已廣泛而持續開展近20年,其經驗均可供我們借鑒。提高大眾媒體健康傳播質量,鼓勵公益機構和社會團體廣泛開展和參與健康傳播,政府資助和扶助優秀健康教育項目,培養“健康”的健康傳播市場,都是實施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徑。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互聯網、移動電話、家庭有線電視,均可有效地提高健康管理效率。當前,“即時檢驗”(point-of-caretesting、移動醫療、可穿戴醫療設備(wearable medicaldevice)相關的技術和產品正在迅猛發展。可以預見,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的實施中,將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