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穎

李麗在公司的后勤部門工作,每天除了打印資料、收取郵件、登記各部門領(lǐng)取物品等事情外,基本沒有繁重的工作。雖然工作量不大,但每天的工作時間比較長,從早上8點開始上班,到晚上6點下班,在公司呆的時間將近10個小時。剛上班的時候,李麗任勞任怨,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很積極,可慢慢地,李麗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工作都很瑣碎,而且很“熬人”,不忙的時候會跟同事聊些八卦,除此之外再也無事可做,入職兩年來,薪水和職位都沒有改變。毫無新意的工作讓李麗感到很抓狂。
“每天到辦公室里我就感覺很壓抑,不是同事對我不好,也不是工作壓力大,而是現(xiàn)在的工作讓我感到厭倦和窒息。”李麗說,每天早上,在電梯間看見同事還可以有說有笑,可是只要一走進辦公室,煩躁的感覺不由自主地就出現(xiàn)了,整個人也不會笑了。看著桌子上的文件資料,和每天一成不變的工作內(nèi)容,她就感到透不過氣來。“這就好像是個怪圈,我永遠都走不出去。”有一次,李麗剛到公司,主管就讓李麗打印一份資料給部門經(jīng)理送去,回來的時候,主管又讓李麗將另一份材料送到其他部門。再一次送材料剛回來,就不斷有同事找李麗領(lǐng)辦公用品,所有事情都處理完了,也到了午休時間,這讓李麗感到很“窩火”。“整整一上午雖然沒閑著,可感覺好像沒做什么‘正事。”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讓李麗整個人情緒很低落,以至于當天下午,李麗看見誰都板著臉,對誰說話都是愛搭不理的。“現(xiàn)在每天在公司里,我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李麗說,“我很郁悶,但又不知道為什么郁悶,我該怎么辦呢?”
趙勵君心理顧問(南開大學(xué)客座教授)的回復(fù)
李麗遇到的職業(yè)困惑問題也稱為工作倦怠,在職場中時有發(fā)生,具有一定普遍性。
由于員工長期壓力、工作單調(diào)枯燥等原因。導(dǎo)致疲倦、滯怠、低落的身心狀態(tài)。出現(xiàn)工作倦怠的員工,在情緒上通常表現(xiàn)為消極、失落、無興致,對工作不再有意義感、成就感,甚至產(chǎn)生厭煩。由于受到主觀上消極情緒的影響,在行為上出現(xiàn)遲緩、機械、不愿行動、效率下降,嚴重影響個人的發(fā)展前途。
在此,針對李麗這類情況,我給出幾點建議:
首先,重新審視自己,找到新的“刺激點”。具體說,就是看看能否從自己的工作意義、個人的職業(yè)價值感,找出一些有效的自我刺激角度或理由。這樣的認知調(diào)整,對郁悶心境、不適情緒等都是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建立充分的人際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的支持系統(tǒng)。如果能夠定期把內(nèi)心的苦悶向家人或朋友傾訴,把職場壓力和積壓在心里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感受來自外界的安慰、關(guān)心,對心情的調(diào)整會非常有效。
再次。從工作之外尋找積極刺激來源。任何一種事情做久了都會覺得枯燥,工作也是一樣,這時應(yīng)告訴自己: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可以多方建立一些工作以外的愛好來分散一下,通過其他方面的新鮮多彩,彌補工作上的單調(diào),比如體育運動、文娛活動等不僅能彌補單調(diào),還能通過肌體運動,得到身心健康。
最后,日常生活中也不要總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當工作中出現(xiàn)一些疲勞、平淡等感覺時,不要馬上就認為自己倦怠了、抑郁了、有病了等。這種自我加碼式的負面心理暗示,往往會使較小的不適快速發(fā)展成真的嚴重的倦怠,甚至引向抑郁。
(本文曾發(fā)表在2013年11月28日《每日新報·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