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祥


李女士近段時間飽受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的折磨,開始她以為是感冒,將近一個月了,盡管吃了好幾種感冒藥,癥狀依然沒有減輕,天天要與紙巾為伴,給她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麻煩。去醫院一檢查,方知是得了過敏性鼻炎。
別拿過敏性鼻炎當感冒治
由于過敏性鼻炎患者主要表現為流清水樣鼻涕、鼻子發癢、鼻塞、頻繁打噴嚏等,所以,不少人都將其當成了感冒。隨著季節的轉換,天氣變涼,在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喉科門診,過敏性鼻炎患者量顯著增加。
其實,感冒引起的鼻炎與過敏性鼻炎的表現是不同的,應注意區別。感冒引起的鼻炎多為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發病初期,鼻黏膜血管痙攣,腺體分泌減少;鼻內有干燥、灼熱或異物感、癢感,繼之,黏膜中血管和淋巴管擴張,黏膜充血、水腫,腺體分泌增加,出現流清水樣鼻涕,以后黏膜中中性粒細胞逐漸增多,滲出于黏膜表面,加之上皮細胞和纖毛脫落,鼻涕變為黏液膿性,有些急性鼻炎患者可反復發作轉為慢性鼻炎。
60%患者可能繼發哮喘
如果你對患有過敏性鼻炎還能無所謂,對于哮喘還會置之不理嗎?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發病率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發病率約為2%~5%,而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發病率約為20%~4%,甚至認為60%過敏性鼻炎病人可能發展成哮喘病。
支氣管哮喘與過敏性鼻炎實際上是“同一氣道的同一疾病”,這一觀念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證實。兩者在許多方面都有相同的特征:鼻黏膜和下呼吸道黏膜相連續,而且結構相似:兩種疾病具有多種相同的過敏原和觸發因素;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學表現,都屬于呼吸道的慢性炎癥,具有相同的免疫反應過程,釋放的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相同;下呼吸道激發試驗可引起鼻黏膜炎癥,而鼻激發試驗同樣引起下呼吸道炎癥。而且,流行病學中,全球過敏性鼻炎與哮喘的發病具有相似分布,過敏性鼻炎發病率越高的國家和地區,其哮喘的發病率也越高。許多病人常先后或同時罹患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
世界變態反應組織還提出了過敏性鼻炎一哮喘綜合征這一概念,為這部分患者的綜合治療提供了依據。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密切相關的疾病,分屬于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和呼吸內科兩個不同的專業診治,在診治中,一定要考慮到過敏性鼻炎影響到哮喘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過敏性鼻炎不能按“需”給藥
過敏性鼻炎要注意早期干預,根據病情分級進行規范治療。千萬不能“按需給藥”(即有癥狀時就用、無癥狀就停)。
不少輕度過敏性鼻炎患者大多有服用抗組胺藥的經驗,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比較常用的是第二代抗組胺藥,它對緩解流涕、噴嚏、鼻癢和眼部癥狀有良好療效,且對改善鼻塞有中等程度的效果。這類藥物最好持續用藥,而非按需用藥。如果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癥狀持續存在或有鼻塞癥狀,鼻用糖皮質激素是最適合的一線治療藥物。
目前,唯一的對因治療方法是脫敏治療,采用引起患者變態反應的變應原制成提取液(疫苗),給該患者進行脫敏注射,使之不發生或少發生變態反應或減輕變態反應癥狀。雖然不能完全治愈過敏性鼻炎,但能顯著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癥狀,預防哮喘病的發生,可改善過敏性疾病的預后。
需要強調的是,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首先是避免接觸過敏原。對已經明確的過敏原,應盡量避免與之接觸。花粉癥患者在花粉播散季節盡量減少外出;對真菌、室塵過敏者應室內通風;對動物皮屑、羽毛過敏者應避免接觸動物、禽鳥等。
認清過敏性鼻炎典型癥狀
噴嚏每天數次陣發性發作,每次多于3個,甚至連續10余個或數十個。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即發作;清涕為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地從鼻孔滴下,每天要用大量紙巾,甚為痛苦;鼻塞輕重度不一,間歇性或持續性,單側、雙側或兩側交替,表現不一;大多數患者感鼻內發癢。花粉癥患者可伴有眼睛、外耳道、軟腭等處發癢;部分患者有嗅覺減退但多為暫時性。
過敏性鼻炎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又稱“花粉癥”,發病時可伴有眼癢,結膜充血,嚴重者水腫,很容易被誤診為常見的結膜炎。如繼發感染病程可延長,有些人發病數年后可轉化為常年性過敏性鼻炎,遇冷熱或刺激氣味也會發病。
過敏性鼻炎雖不是嚴重疾病,但可顯著影響生活質量。如可影響睡眠、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影響記憶力,給社交、娛樂帶來麻煩。因此,別太拿它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