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古往今來,許多文學作品都以歌頌“愛”為主題。愛如陽光,灑滿大地使萬物生長。愛如茉莉,散發著令人振奮的清香。沒有愛,人們會缺少幸福,生活會缺少歡樂,世界會缺少色彩。教師是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人,當然不能沒有愛。
著名的兒童作家冰心就一直主張“愛的哲學”。愛如春水,細細流淌,滋潤著每一個充滿愛、渴望愛的人。現實社會中許多事都證明過:愛,能創造奇跡;愛,能逾越任何障礙。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深刻地感覺到教書育人的重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日臻完善,改革之后的課程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心理因素的引導與平衡。因此,現階段教師要完成真正地教育人的工作,必須更加注重在尊重學生心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注意他們內心情感美的引導及培養,注意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愛心、耐心、恒心,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及時有效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站在他們的立場、觀點上看問題,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做一名合格的符合新教育形勢的人民教師。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始終用“愛心”去關注每一名學生,并且深有體會:學生實在太需要這份愛了。通過走進學生當中,與他們近距離接觸,我發現學生實際上很喜歡和老師接觸。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他們最喜歡。所以我堅持做到:無論課上課下對待學生決不簡單粗暴,決不肆意妄為。因為我深知,學生是園圃里的一株株幼苗,極需要園丁進行呵護、培植,他們是經不起暴風驟雨的,他們都有好好生活的權利。作為園丁的我們,責無旁貸,要肩負起細心呵護的重任,盡心竭力地照顧他們。無論強弱,一視同仁。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愛學習或學得不好的學生。他們或者活潑,或者木訥。總之,對學習都不太感興趣。為了讓他們好學習,學習好,我是這樣嘗試的:在課堂提問上,我總是注意多提問他們,鼓勵他們,從而讓他們重拾自信,找回自尊。有效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習積極性。在課余時間,我常會找他們談談心,說說話。及時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撥正生活方向,引導他們積極進取。
學校是培養、造就人才的地方。學生從校園走出去,就應該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這樣,他們在面對困難或逆境的時候,才能夠坦然、樂觀、積極、向上。
讓我們教師滿懷愛的希望,成就學生的夢想,共同去開創教育的未來。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渭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