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煥
我班的數學課堂是自由討論的課堂,又是獨立思考的課堂;我班的數學課堂是爭論不斷的課堂,又是統一思想的課堂;我班的數學課堂是人人參與的課堂,又是個個興奮的課堂。
一、無言的結局
我上完課剛走出教室,迎面碰到三班的王老師。她笑著問我:“今天講完了嗎?”我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哎,又沒講完!”王老師哎呀了一聲,露出驚訝而不解的神色,可我心里卻很滿足。在年級組,我班的課進度最慢。課堂上孩子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疑問輩出,為關注個體差異,面向全體,我的教學計劃經常被打亂,這節課也是如此。上課伊始,我說:“咱們把昨天學習的東西復習一遍。”話音剛落,鄭xx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昨天咱們探究的分子是1的分數加減法的簡便方法不對。”頓時,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我笑著說,現在咱們一起分析分析鄭xx的疑點。”通過大家一起合作、交流、驗證,鄭xx徹底明白了,其他同學的眼睛也亮了。其實,我講這道題時,其他孩子也并非真懂,只不過沒有提出來罷了。我從內心里十分佩服和感激這個敢于向我挑戰的孩子。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課上,我和孩子們一塊學習了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孩子學會了用列舉法分別寫出這兩個數的因數,找出他們的公因數,再從中找到最大公因數。最后,我們又探究出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這個方法比列舉法要簡單得多,不用一個個地列舉了,做起來很快,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失敗的教具
在講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四十一頁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課下我為大家制作了幾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展板。我帶著教具滿懷信心地走上講臺,“用這樣的幾個展板能拼成一個正方形?”我問道,學生邊說我邊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貼一貼怎樣圍成正方形,可是一個孩子扶著不行,又上去幾個孩子,費了不少的勁終于拼成了正方形。這樣孩子很容易地數出共用了幾個長方形,并能輕而易舉地算出圍成的正方形邊長。雖然教具很直觀,但從孩子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根本不感興趣。教學方法固定單一,不靈活,沒有給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他們怎能感興趣呢?是啊,我們上課時一定要把時間權、學習權還給學生,相信他們、發動他們、依靠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概括、去感悟,才能打造生本高效課堂。
我班的數學課堂花絮紛呈,有成功、有失敗、有快樂、有幸福。千言萬語敘不盡,寸桿之筆書不完,為追求高效課堂,我們天天在破繭,期待變成美麗的蝴蝶。
(作者單位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