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坤
新時期,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通過學習、培訓,提升教師素質,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在新形勢下,一個高水平的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質:高尚的人格素質;過硬的專業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尚的人格素質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專業素質強,合理的知識結構、淵博的知識是教師完成工作的基礎,是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所具備的特征之一。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教學效果的好壞。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思想、道德風尚的傳遞者;是繼承和發揚人類文明的橋梁;是后一代的培養者。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的影響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教師,往往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教師;而這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職業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崇高感。教師的人格滲透于教師勞動的全過程,作用于學生的心靈,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教育效果。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教師,往往能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并為學生終身受益。高尚的人格具體的表現是什么?筆者認為它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崇高的思想品德。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中小學生世界觀尚未定型,可塑性強,教師在此扮演著偶像和效法的榜樣的角色,其思想素質無疑在無形中會給學生以影響。因此,教師崇高的思想品德對學生優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是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優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催化作用。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品質高尚,而且要有著良好的職業道德。首先,他應充滿愛,關心愛護學生,不歧視、辱罵、體罰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的老師可敬可親,學生才會愿意跟著學,也才學得好。其次,他應該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工作總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愛崗敬業,樂于奉獻,這同樣會給學生以影響和感染,使本來一心向善的學生更增添了動力。
三是文明的言談舉止。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教師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注重修養,注意言行,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言教輔以身教,學生受到影響,其不良行為和習慣將受到約束并得到修正。
過硬的專業素質
再談專業素質,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合理的知識結構、淵博的知識是教師完成工作的基礎,是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筆者認為,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應包括下列三個組成部分。
一是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教師所教的學科和專業是其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教師必須對所教學科的知識有比較系統而透徹的理解,其中不僅僅是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占有,還應該對本學科的邊緣知識加以了解,如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學者的事跡等,這也是一個教師對本專業擁有愛的基礎和表現形式。
二是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文化知識。現代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必須是全面的。教師要獲得向學生施加全面影響的手段和才能,必須在通曉一定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擁有比較廣泛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體音美”等學科的知識和一些相應的技能。如寫作、計算、唱歌、繪畫、體育活動、社交、演講、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是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教育規律。能否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和運用教育規律,是教師能否提高教育效益的一個重要條件。正確、合理利用規律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僅僅有了廣博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善于根據各種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實施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懂得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個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規律以及如何根據這些特點和規律實施有效的教育。事實也證明,越懂得和利用規律,教學效益越好。
經過教師加工設計過的各種方案,要付諸實施并作用于學生還必須經過一個傳導、施加影響的過程。這種傳導、施加影響的能力,也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師的言語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教育機智等內容。
言語表達能力。言語,是教師用以向學生傳授知識最經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語表達能力是教師教育才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個教師都應該自覺地注重自己的言語能力的訓練,以使自己的言語達到準確通俗;在遣詞造句上,教師選用的詞語應該能夠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到既合乎語言規范,又通俗易懂;邏輯性強,教師所教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概念、定律和論證的體系,是一個前后連貫的整體,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和論證嚴密。
教師良好的言語表達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一朝一夕可得。它要求教師在擁有豐富詞匯儲備、掌握語法的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地訓練,不斷地發展。
組織管理能力。教師所面臨的對象不僅是單個的學生個體,同時也是一個集體的班級,這就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是教育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響發生作用的組織保證,是教師的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除了表現為對教學工作的組織之外,最突出的表現是對良好班集體的組織建設。教師組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地運用學生集體的力量去推動各項工作,盡量避免“單槍匹馬作戰”。實踐證明,通過小組以及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幫助去解決某些棘手的問題,往往比教師親自處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育智力。教育智力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非正常情況做出正確而迅速地判斷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教師善于觀察、熟悉情況、敏捷果斷和豐富經驗的產物,是教師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智慧水平的結晶,它集中表現了教師的教育才能,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
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社會急劇變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教師難做、學生難教、心態難好已成為如今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因此,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所要具備的特征之一。有研究也表明,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教學效果的好壞。
那么教師如何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呢?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互動下形成的。外界原因是客觀性的,普遍性的,或不可控的;自身原因是主觀性的,是可控的。因此,良好心理狀態主要是在自我調節中形成的。
首先,教師要建立自我心理保健的主體意識,積極調節職業態度。教師要建立和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要善待自己,關心和幫助自己,主動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培養工作興趣,改善工作態度。照本宣科,必然枯燥乏味,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鉆研教育教學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益,而且也會充分體驗到事業的成功和樂趣。
其次,建立情緒預報系統。情緒預報系統可幫助我們隨時了解自我情緒狀態,避免破壞性心理和行為產生。具體步驟是:第一步找出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時身體、思想和行為三方面常伴隨出現的信號,如心煩,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工作等;第二步為自己選定一個信號標志,如一個茶杯,一本書等,嘗試在內心視、聽、感覺這一信號標志的存在,練習數次直到能輕易在頭腦中提取;第三步通過想象逐一出現自己產生負面情緒時的各種信號,再將之一一與選定的信號標志聯系,練習數次使這種聯系固定下來。
再次,準確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包括自己的個性、興趣、優缺點,工作能力及所扮演的角色,從而為自己準確定位。不少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到巨大壓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缺乏了解,教學工作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目標定得太高或者過于理想化。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優勢,在工作中揚長避短。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常常使人感到快樂與幸福,產生鼓舞人的斗志、振奮人的精神,使之達到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積極作用,這正是工作順利的重要保證之一。相反,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友情,沒有了團結,沒有了合作,沒有了相互幫助,只能使人的思想頹廢,意志消沉、精神麻木、職業倦怠。
新課改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內容、目標、教學方式、評價等多方面的變化,應重新審視和規劃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那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到底應該該具備什么樣的職業道德呢?
首先,新課程改革堂呼喚“傳統教師權威”向“理性權威”過渡。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并不是要徹底否定教師的權威,而是呼喚“理性權威”,弗洛姆曾經說過:“理性的權威產生于健全的能力之中。”教師在教書育人時,以促進學生成長的角色出現,以平等朋友式的關系教會學生學習,以博大的胸懷感染學生,讓學生為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責任心所折服。教師要達到“理性權威”程度,只有不斷鉆研,勤奮學習,才能接受新思想,獲得新知識,將最新、最準確信息傳授給學生。身正為范,在學生眼中,教師就是榜樣,教師們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會成為學生的楷模。
其次,新課堂改革需要教師以專業化的職業情感關注學生。新課程為教師開辟了新的課堂專業生活,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生活經驗、學習方式、處境與感受。
最后,新課堂改革需要教師之間要取長補短、團結協作、共同提高。新課程要實現的目標需要整個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教師們要學會用團結、和諧、友善的方法處理事情,同事之間不要小題大做,有時要做出必要的讓步,共同把教育工作做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冠縣清泉街道辦事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