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
【摘要】交通投融資平臺的產生始于我國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與實踐,改革開放以來,交通行業的投融資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由于其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點,對交通行業的投資環境、投資規模、融資渠道、投資效率及行業管理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大加速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進程,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強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交通投融資平臺 體制改革 建設 發展
一、交通投融資平臺發展的歷史背景
縱觀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投融資改革的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0年以前,這一階段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建國以來長期形成的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自1960年開征養路費后,以養路費為主體的交通基礎設施使用費逐步成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1985年通過車輛購置附加費的地方留成,以及其他財政性資金來源的支撐,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總的說來,這一階段的投融資特點可以概括為:政府擔任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單一主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出“低投入、低產出”的運作狀態,單一的投融資渠道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
第二階段:為1990年到2004年。源于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推動,2000年前后,伴隨金融體制改革,各省市紛紛設立專門的投融資平臺,并按照政府的投資導向,承擔授權范圍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籌資、投資、建設、運營任務。至此,各省市依托交通投融資平臺,通過各種形式,如國債、外國政府貸款、銀行信貸、信托、債券、項目融資、股權轉讓等,走上了市場化運作軌道,初步形成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良性發展的新機制,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第三階段:為2005年以后,標志性事件之一是2004年11月份《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施行以及2008年10月頒布實施的《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根據以上管理辦法,國家允許依法轉讓收費公路權益,同時開始對收費公路權益的轉讓進行嚴格控制。標志性事件之二是2009年以來的投融資平臺的清理與規范,交投平臺的投融資環境發生轉折性變化,收費公路項目的經營環境與行業管理政策面臨調整。
二、構建交通投融資平臺的重要意義
構建交通投融資平臺以前,交通行業建設處于資金渠道不足、融資方式單一的現狀,長期依靠銀行貸款的歷史債務包袱十分沉重。隨著交通建設需求日益增加,資金壓力愈加沉重,資金缺口逐年遞增。只有積極推進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構建交通投融資平臺,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建設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確保交通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實現交通運輸事業跨越式發展。
三、構建交通投融資平臺的核心要素
(一)整合資源,打造實力融資平臺
通過多種渠道壯大融資平臺的資本金實力,提高融資能力。政府可考慮將一定量的優質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劃轉到融資平臺作為增資資本,同時市財政考慮注入相對應的貨幣資本金,增加融資平臺注冊資本,為融資項目提供有力擔保。同時通過變更相應融資平臺的經營范圍,建立運行規范投融資體系,形成融資、投資、管理、償債一體化的良性循環機制,強化融資平臺的運行職能。
(二)完善投融資平臺償債機制
統籌開發建設與融資,實現投入與收入互動。在壯大投融資平臺的資本金實力的同時,加大開發與融資的結合力度,通過對經營性土地及公路兩側土地開發,利用預期收益,實現可持續融資。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對存量和增量土地儲備的合理利用,通過整體包裝,將待開發土地作為抵押進行融資,以增強融資、投資和還貸能力。為適應金融機構新的融資準入管理制度的需要,融資平臺公司應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償債準備金額度和籌集辦法根據不同項目融資需要確定,其主要來源為:項目投資收益、年度土地開發純收益、政府承諾的列入預算安排的財政資金、公司承擔經營性項目純收益等。
四、交通投融資平臺未來發展展望
(一)投資體制方面
受宏觀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在經歷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大建設的熱潮之后,交通基礎的建設速度將逐步放緩,但建設需求仍然旺盛,單一依靠中央或者地方的投資模式難以支撐,多元化的投資體系不會發生改變。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鐵路、航空、水運以及其他平行及分支高速公路和低等級公路的不斷完善、提高和發展,原來以路橋隧基礎設施為主業的交通投融資平臺將面臨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挑戰。
(二)投資項目方面
以高速公路為例,隨著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高速公路在總體上已從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逐步向基本適應狀態轉變,后續建成項目的流量相對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則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高速公路建設的重心正在迅速變化,新建項目由重要交通運輸通道向一般干線、支線或連接線轉移,在路網中的重要性正逐步下降,項目吸引范圍縮小,投資重點區域也由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逐步向次發達地區及不發達地區轉移。
(三)融資體制方面
雖然“十二五”的整體融資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后普遍具有穩定的現金流,依然會受到各類金融機構的青睞,隨著金融體系改革推進,融資工具會不斷創新,交通投融資平臺的資產和業務對新型的融資工具更具適應性,當然,交通投融資平臺也需要合理平衡投資、優化資源配置,以便順利對接資本市場、建立多元化、多層次融資體系。
五、小結
總之,在做好項目政策融資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規范運作,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推動融資平臺的投融資行為市場化,不斷創造條件,推動以企業債券及通過資本市場等方式進行投融資。
參考文獻
[1]王愛晶,劉拓瑜.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交通項目融資研究.綜合運輸.2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