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張健
【摘要】會計電算化是高職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當前信息社會條件下財務會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結合當前高校會計電算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促進高校會計電算化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 會計電算化教育 問題 教學策略
一、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社會逐漸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海量的財務信息,如果沿用傳統的人工會計核算,不僅費時費力,還很容易出現人為失誤,因此,會計電算化得到了普及和應用。它實現了對于數據信息的自動化處理,使得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轉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二、會計電算化概述
會計電算化,也稱計算機會計,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開展會計工作。而具體來講,就是利用相應的會計軟件,智慧各種計算機設備代替手工完成相應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簡稱,屬于一個利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可以說是會計發展的一次重大革命,不僅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更是經濟和科技對于會計工作提出的客觀要求。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系統,其基本構成包括會計人員、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則是功能完善的會計軟件資源。在當前,社會對于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會計電算化也成為會計學的下屬學科,在許多高校中廣泛開展。
三、高校會計電算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校認識到了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教學策略,但是實際上,高校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提高,需要相關教師的充分重視。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教學觀念落后
在以往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往往只是針對會計理論只是進行教學,或者對計算機技術的教學,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對供產銷和核算以及對成本的計算,就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實際上,這種教學觀念與社會嚴重脫節,工業企業的飛速發展,使得其自身的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如果還停留在原有的觀念層面上,不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必然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二)課時安排不合理
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課時安排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兩個方面。從教學內容看,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多是針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講授,嚴重擠壓了會計軟件理論和時間內容的教學時間,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而課時分配來看,多數高校都是理論課與實踐課各占據總課時的50%,也有部分高校理論課占據80%以上的課時,這與會計電算化以操作技能訓練為核心的目標存在很大的沖突,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的效果,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對于課程教學而言,教學目標應該服從和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而專業培養目標是否科學有效,取決于其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系。從目前來看,高校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育的過程中,使用的教材大致可以分為財務軟件開發類和軟件操作類兩種。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大部分高校對于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沒有確切地表明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還是軟件操作能力,又或者兩者兼有。這種教學目標的模糊性很可能導致教學過程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就業。
(四)考核方式單一
受資金、技術、內部條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在會計電算化的考核中,多是以筆試為主,增加少量的上機考試,無法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行有效判定。而在學生以考試為目標的情況下,相對單一的考核方式會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滿足于對軟件操作技能的簡單操作,造成眼高手低的后果,與社會的實際需求脫節。
四、提升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
對于高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師而言,雖然無法對課本的內容進行選擇,也無法對教材進行優化編制,但是可以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為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本體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得學生可以在個性化的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要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條件,使得學生可以參與到實踐中去,不斷提升其實踐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革新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社會對于會計電算化教育實際需求,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加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二,要對課時進行合理安排。會計電算化是一門立足實踐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那么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安排呢?教師可以引入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提高理論課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可以使得教學更加直觀形象,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優化考核模式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以考核操作技能為中心的課程,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考核方式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甚至可能將造成學生學習目標的偏差。對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課程特點,對考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按照筆試與機試相結合的方式,逐模塊進行考核,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會計電算化是財務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是高校應該擔負的責任。相關教師應該認識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推動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凌翔.關于提高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1):86.
[2]周喜君.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問題探討[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27(2):105-106.
[3]劉玉紅.高校會計電算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教學策略[J].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