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會計行業也伴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進步。本文通過分析與研究會計對稱原則和公共信息會計的關系,總結出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范圍、目標、技術背景等各個層面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與此同時,實現公共信息會計前提條件是遵守會計對稱原則,只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能進行公共信息會計實現途徑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會計對稱原則 公共信息會計 實現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會計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同時伴隨著重要性提升的是長期以來為世人所詬病的財務信息會計質量問題。如何有效解決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對于會計行業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公共信息會計與會計對稱原則的關系分析和對比
(一)公共信息會計
公共信息會計系統,是全方位的會計信息倉庫平臺,旨在為社會各單位及個人提供實時、全面、立體的微觀會計主體經濟活動反饋信息。用戶只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取有效信息即可。公共信息會計是我國在會計理論方面的一大革新,該系統的具體實施是建立在準則信息化、一致化的基礎之上。然而,由于眾多實際因素的影響,公共信息會計在實行中還存在很大的缺陷,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因此,要達到公共信息會計的既定目標還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二)會計對稱原則
根據會計對稱原則兩種不同的性質,將其劃分為靜態對稱與動態對稱。靜態對稱既是指:在相同背景下的經濟業務中,會計主體內部對該業務實行首次計量與確認的過程中,需要保持相同的邏輯思維與闡述方式。而動態對稱的含義指在同等經濟業務中,不同的會計主體確認時間、確認項目對應、確認金額和經濟解釋大致相同。將二者進行對比,動態對稱原則更側重于突出,會計業務中相關的各個會計主體之間,對于相同業務所采取的處理手段,而靜態對稱則更注重企業內部相同業務的平等處理。
(三)分析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關聯性
從淺顯的層面上來分析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之間的關系,公共信息會計是一個整體,而會計對稱是局部,會計對稱原則要比公共信息會計的出現略早,公共會計是以實踐為基礎,而會計對稱原則更重視理論。但是經過深入分析發現,公共信息會計與會計對稱原則在目標、范圍、技術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統一性。
1.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有著目標的一致性。將二者放在同一平臺下對比研究,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長遠目標是一致的。從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會計對稱原則不僅僅在跨級主體內部有所體現,還輻射到政府相關機構之間、各企業主體之間、不同主體和非盈利組織主體之間,以此為基礎,才能有效實現會計對稱原則由微觀向宏觀的轉變。而以會計為主體的會計信息,則能避免由于確認方式、計量方式、確認標準的差異,而產生的宏觀會計信息數據與中觀會計信息數據的調整。建立統一、科學的國家會計信息系統,是公共信息會計理論重要方向。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一致目標則是,全面實現整個社會范圍的會計信息系統,但是,這兩種會計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方向有所不同,會計對稱原則主要的方向是會計技術,而公共信息會計的主要方向則是構建宏觀體系。
2.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具有一致的技術背景。只有高度發達的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才能達到會計對稱原則和公共信息會計的實現。只有在信息化的計算機網絡科技下,才能夠高效率的完成社會對賬,其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錯誤能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在平臺進行建設階段,會計處理以及信息驗證、重要環節中的會計報告都必須依托于高科技信息技術的高效、精確計算,因此,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具有一致的技術背景。
3.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范圍一致。會計對稱原則的主要實施過程,是由靜態對稱向動態對稱的轉換,實施區域由微觀逐漸擴展為中觀直至宏觀。在其轉換過程中,有效實現了會計主體由微觀逐步向宏觀擴展,并且,客觀說明了會計對稱原則在實施過程中的可操作性。隨著國家對公共信息會計理論的制定,人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會計信息系統,選取全面詳細的財務報告信息。由此可見,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范圍一致。
二、在遵循會計對稱原則的基礎之上實現公共信息會計的有效方式
(一)實現階段
雖然要實現會計對稱原則和公共信息會計,仍然需要漫長的過程,但我們可以充分掌握兩者的統一性,科學有效的推進公共信息會計。在發展過程中,可統一到先實現會計對稱,后實現公共信息會計,同步優化,合理劃分層次,共同發展。筆者以會計對稱原則設計的范圍為出發點,從微觀到宏觀逐步拓展,將會計對稱原則劃分為對稱維度和平臺維度,并將稱維度的實現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一是在微觀范圍實現對稱,其實質就是實現靜態對稱,主要實施對象包括企業、非盈利組織、政府部門等;二是在中觀范圍實現對稱,實際上是指各企業在充當交易主體時的對稱,集中表現為物流方、購買方、出售方等各相關金融機構之間的經濟業務信息對稱;三是在宏觀范圍實現對稱,泛指企業、非盈利組織以及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對稱。在這一階段內可有效實現企業、非盈利組織以及各政府部門之間的無縫連接。由此可見,完善會計信息平臺維度,在此背景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機制,可以更好地為實現公共信息會計而服務。要構建統一的會計信息平臺系統,其合理的配套機制應該涵蓋全面的內容,必須涉及到人才支持和資金支持、軟硬件技術支持等。要完成這個龐大系統的構建,必須具備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雄厚的財力資源以及豐富的物力資源,以保證項目的綜合實力。
(二)實施方式
在微觀層面實施會計對稱原則,是實現公共信息會計和會計對稱原則的基礎和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出發分析和討論,從實踐角度分析,必須要及時發現會計對稱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經常對會計對稱原則中的不足進行反思,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完善會計對稱原則,對目前各種不合理的條款進行梳理,深入探究其原因,并詳細分析相關參與者的真實訴求,有效改善對稱缺失的現象在主體差異、計量屬性差異、會計職業判斷等層面的出現,根據不同業務實施相對應的對稱會計方案。在微觀對稱實施一段時間,并且各方面條件相對穩定成熟之后,方可實現對于整個社會范圍的對稱,這樣就可以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實現國家統一信息平臺的構建。從理論角度分析,應當將會計對稱原則作為制定會計準則與實行過程中的理論依據,合理優化已經存在的會計準則,其中包含準則框架的優化和準則內容的優化。準則框架的優化既是指,應用嚴格對稱的會計方式,有效實現事項或交易的反向業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對稱原則和公共信息會計的有機結合,彌補了公共信息會計中的不足,對國家統一信息平臺的構建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社會范圍內的信息基礎來源提供了技術保障。因此,深入研究與探討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的關系,有效加強會計對稱原則的認知和應用,對于國家的會計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若丘山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西卜,程亞瓊.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關系梳理與實現路徑[J].會計研究,2013(03):13-95.
[2]曲吉林,王江磊,牛艷芳.會計信息平臺:發展歷程、現狀與對策[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4(02):84-91.
[3]王穎.會計對稱原則與公共信息會計:關系梳理與實現路徑分析[J].企業導報,2013(24):115-116.
作者簡介:蔡有慶(1977-),男,漢族,福建長汀人,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