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過去大家叫你“25億帝”“30億帝”,現在又成“50億帝”了。你自己是什么感覺?
黃渤:數字是無窮盡的,后面還有好多呢,100億、200億、300億……要是只追逐這些個數字,只能把小命撂上面,沒意義。再說了,這是電影開始進入工業化之后,整個市場好起來的一個反映,并不是說以我一己之力,就成就了今天50億的票房。
《綜藝》:你覺得自己是不是趕上了中國電影最好的時代?
黃渤:從市場的角度,必須承認這一點。
《綜藝》:你希望被定位為喜劇演員嗎?你覺得自己是天生比較適合演喜劇還是陰差陽錯變成今天這樣的?
黃渤:希望也沒用,這就是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我本身比較喜歡喜劇,因為幽默是比較高級的表達。夸張的表演也沒問題,問題在于你背后有沒有諷刺、批判或者思考,而不僅僅是讓大家哈哈一笑。現在的時代很奇怪,喜歡貼標簽,什么“笑星”“諧星”,其實不管怎么樣,你首先得是個演員。就此而言,現在我做得好像還不錯,但其實跟我自己的要求還差挺遠的,比如對于戲劇包括喜劇的審美和對表演本身的審美。作為演員,得碰上合適的劇本和好的合作伙伴,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各種想法。當然,表演本身是件特有意思的事兒!你可以通過你的技巧,你的理解,甚至改變你自己的形態、語速等方式去塑造一個人物。這個過程非常快樂,但是現在這種感覺越來越少了……太忙真不是好事。
《綜藝》:你的危機感似乎挺重的。
黃渤:這話徐崢也說過,說我跟寧浩似的。經常是大家一塊聊劇本,徐崢突然想出一個不錯的點子,把問題解決了,自個兒特別高興。但我跟寧浩就想:這個解決了,那邊可能又有問題。他就說你倆能不能先高興五分鐘,幸福指數也太低了。總是這樣(笑)。
《綜藝》:你自己有過特別得意的時候嗎?
黃渤:幾乎沒有。其實我最多的快樂就是來自于創作本身。當然,票房很好或是得獎了,我也高興,但那個高興比較短暫,瞬間就沒了。比如突破50億自然很高興,但是我終究不是搞商業的——我是一個演員,一個創作者。得獎也是一樣,可能當時我的領獎詞會讓人覺得我是揚眉吐氣了,但是真的沒有。我會想:這個獎對我來說來得太早了,之后又會怎么樣呢?其實階梯式地前進是最有意思的。比如我現在學潛水,就特別后悔過早去了帕勞。那里的水下景色真是無敵美,但要是以后再去其他類似景點,可能就會覺得不怎么樣了。演戲也是這樣——現在演得再好,別人都會覺得是理所應當。演完一段,問導演,導演說可以,你覺得呢?我覺得也行。那好咱們來下一個......慢慢地,那種創作的喜悅感就越來越少了。
《綜藝》:據說你以前對表演特別有想法,一個表演經常會給出N種方案,那現在呢?
黃渤:現在有時候還會。現階段我最大的問題在于:內心慢慢開始沒有那種沖勁了。“二桿子勁”其實挺重要的,你可以無所顧忌地玩命嘗試。過去為什么一場戲會拍那么多條,也是因為內心其實不確定哪個最好,自己老希望找到更好的一個。但是現在你會迅速找到看上去最佳的表達方式,所以就不再是多試幾條的問題了,是你的審美限制住了你的表現,沒法飛出去,因為自己理解不到。
《綜藝》:你似乎不太享受如今的成功。
黃渤:什么是成功?比如馬云,他想的都是上市之后,我的團隊走了多少人,又會新來多少人,接下來該怎么做……你現在對他說:去年進賬300多億,今年500多億,對他來講意義有多大?我不認為有多大。成功以及繼續成功這件事,其實反而沒有之前的坎坷聽起來有意思。我覺得成功就是有錢,有閑,再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得到了榮譽、財富,有時間跟朋友、家人去分享,有時間思考下一步怎么做,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綜藝》:除了演電影,你還演話劇、唱歌、寫歌、主持,甚至當導演,接下去還會嘗試不同領域嗎?
黃渤:會的,多給自己一些支撐。我的能量太多,要找地方釋放。但不用非得干成什么樣,關鍵是有感覺。我現在正在學畫畫,在劇組里也畫一些,希望過一段時間能開畫展。什么時候我的畫能賣50個億,我就真的高興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