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Fifty Channels Nothing On》是美國著名搖滾歌手斯普林斯汀的一首歌曲,歌名意為“50個頻道也沒什么看頭”。這一歌名某種程度上正印證了當下中國電視頻道的一些現狀。
中國的電視頻道據說有2000多個,一個城市大概能看到70個左右的頻道,但因為這些頻道大部分是所謂的綜合頻道,沒有什么特色內容。即使名字上有專業區分,內容也大同小異。有損一點的說法將某些臺稱為錄像臺,意指這些電視臺都以播電視劇為主。
中國各級電視臺的頻道布局大都參照中央臺的體系,中央臺有的,地方臺也要有,當然有些中央臺有的,一些地方臺卻做不來。比如常見的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影視劇頻道、文藝頻道、體育頻道等。當然,限于資源與實力,地方上的體育頻道大多有名無實。這也說明一點,地方臺按中央臺的路數辦臺是有問題的。但是由于中國四級電視的行政體制,以及頻道審批制度導致電視臺在調整頻道方面的自主力度不夠,才會有千臺一面的現象。
在國外,電視頻道數量沒有國內多。例如英國列入到收視測量的頻道只有200個左右,一般觀眾收看的頻道在5個左右。美國人看到的電視頻道也不多,有線電視基本有70個頻道左右。但是人們普遍感覺國外的電視頻道數量比中國多,內容比中國的精彩,是何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國外每個頻道都有個性,有特色。
我研究過美國幾個頻道。其中一個女性頻道名為LIFETIME(生活頻道)。這個頻道最初的定位是小綜合,后在運營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最終發展為一個女性頻道。雖然它沒有更名為WOMAN(女性),但在頻道定位、內容風格、頻道包裝等方面無不顯示出女性特色。
美國有些頻道更名多“事出有因”,有的是因為股權關系發生變化,如最近FOX國際頻道在全球范圍內的更名行動。有的是出于頻道內容的調整,如Discovery電視臺旗下的一些健康頻道因為內容調整而更換了名字。當然,有些頻道內容越聚焦,定位越精準。如Discovery電視臺最早有一個軍事頻道,做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收視率高的節目與航空相關,于是更名為航空頻道,之后又發現人們更感興趣的是戰斗機相關的內容,于是又再度更名為戰機頻道。
回顧國內的電視頻道,像衛視頻道過去為了強調全國概念,打過不少擦邊球,比如湖南衛視,曾想用英文來代替,叫CHNTV。眾所周知CHN是CHINA(中國)的英文縮寫。黑龍江衛視也曾打算簡稱龍視,而龍是中國的象征。國內幾個衛視稱謂的后續發展頗有趣味性,許多觀眾給予的昵稱在電視臺改革時被正式采用,如湖南臺被稱為“芒果臺”,江蘇臺稱自己為“荔枝臺”(廣東臺也在搶“荔枝”),以致于大家調侃國內電視臺都成了水果臺。
目前,國內頻道的名稱雖然開始脫離行政色彩,但是內容普遍還沒有突出特色,而這正是頻道的運營者們需要正視的,也是觀眾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