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婷婷很驚訝,當她被搜狐視頻內容運營中心總編輯尚娜告知出任《匆匆那年》導演時。
在拍攝這部號稱“第一部網絡自制長劇”之前,她只拍過《特殊交易》、《頂缸》等頗受好評的短片,并沒有長劇拍攝經驗。
但她沒有辜負互聯網平臺的信任。經過70余天的拍攝,由這位80后導演掛帥的年輕團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從8月4日《匆匆那年》在搜狐視頻上線至結束后10月初,該劇總點擊量突破6億,單集平均點擊量超3000萬,覆蓋用戶規模達1.5億。此外,該劇還獲得了“2014橫店影視節影視‘文榮獎”的“最佳網絡劇獎”。
除了這些不斷刷新的數據和權威評價外,給姚婷婷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一個小故事:一位姑娘在看完《匆匆那年》后,開始“瘋狂”尋找六年未聯系的初戀男友,最后成功找到了等她的那個男孩。
一部網絡自制劇可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姚婷婷也許并未預料到。但在從事互聯網娛樂行業多年的尚娜看來,這個結果是搜狐視頻對自制行業的準確把脈,也是公司多年累積優勢資源的厚積薄發。
2014年被搜狐視頻視為“自制元年”,《匆匆那年》成為了引領這次自制浪潮的“火車頭”。尚娜認為,“《匆匆那年》的出現,給整個行業打了強心劑,它標志著視頻行業進入到了大劇自制的時代,不僅對網絡自制劇帶來影響,甚至變革了整個電視劇的產業格局。現在,業內所有大的制作公司,都開始積極為網絡開發、制作高水準的劇集”。
高規格自制 電影式營銷
《匆匆那年》刷新了人們對網絡劇小成本、小制作、專業性低、劇作膚淺的刻板印象。
這種印象并非空穴來風,因為網絡劇出現伊始,大多是視頻網站低成本收購的微電影和短片,大量制作粗糙、魚龍混雜的片子充斥在視頻網站中。
隨著視頻網站觀眾基數的增加,變現效率的提升以及幾大視頻網站的競爭,為催生精品,許多視頻企業都加大了對網絡自制劇的投入,但是單集投入超過一百萬的網絡自制劇,《匆匆那年》還是首部。
對視頻網站來說,單集百萬完全可以購買到比較精品的電視劇了,為何還要承受經營風險,費時費力去自制呢?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兼搜狐視頻代理CEO張朝陽認為,“一百萬只能買一個網絡播映權,而且它的播出時間跟電視臺是緊扣的,沒有自由度來周播。自制劇對于內容植入及后續延展IP都具備想象空間,我們現在愿意花這么多錢來制作‘電視劇水平的網劇,因為它的商業模式是順暢的,也代表著一種競爭力。”
與那些把大部分預算花在明星上的電視劇相比,《匆匆那年》全部啟用新人,演員片酬占總投入比例很小,這就可以使每集一百萬的錢基本都花在制作上。
在預算充足的前提下,搜狐視頻首先對《匆匆那年》的拍攝手段進行了革新:采用4K技術。
所謂4K技術,就是通過4K屏幕的播放,其分辨率達到全高清(FHD.1920×1080)的4倍,約是高清(HD.1280×720)的9倍。通俗的說,4K電視代表著“超高清電視”。目前,國內市場的4K電視已經銷售了90萬臺,但事實上,4K片源不足是所有4K廠商和4K電視消費者的心中之憾。此次《匆匆那年》采用4K技術,在豐富片源的同時,也有效實現了跨屏傳播。一些電視廠商表示,《匆匆那年》已經成為了在賣場為用戶展示和講解4K效果的良好樣本。
同時,《匆匆那年》的營銷推廣也達到了電影量級。2014年7月30日至8月3日,搜狐視頻分別在北京、廣州、沈陽、成都、鄭州五地的電影院線進行了《匆匆那年》巡回4K高清觀影的嘗鮮會,打破互聯網自制劇傳統推廣形式,開啟電影模式的高規格點映活動,這也是互聯網自制劇首次開啟電影式宣發模式,定格網劇《匆匆那年》全新的歷史性地位。
采用周播模式 吸引年輕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也是國內第一部真正采用周播模式的網絡長劇。張朝陽認為,與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年輕人的夜生活很豐富,沒有每天一定要看一集的習慣。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人的生活作息適合進行周播。對于廣告主來說,周播給其品牌一個相對足夠的消化和傳播時間,以檢驗投放效果。
“最重要的是,精品不能囫圇吞棗一下子吃完。要一道一道慢慢吃,不然費那么大勁拍一集出來日播讓大家看,不合適,好劇需要慢慢品。”張朝陽笑著說,“這是用戶消費心理角度的饑餓營銷。”
在姚婷婷看來,周播劇就是要充分調動觀眾的審美期待,“如果到時候可以讓大家等到望穿秋水的感覺,就成功了。”
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匆匆那年》已經在向日韓、歐美的周播劇看齊。如在每集片首加入“前情回顧”,不僅能讓時隔一周追看《匆匆那年》的網友迅速“腦補”,同時也讓新加入追劇行列的網民們減少劇情上的“盲目感”。從實施效果看,《匆匆那年》在周播劇話題的引領上達到了主創的預期。
異質化的內容定位
異質化的內容定位是《匆匆那年》的另一張王牌。
這部劇描述了80后一代人的情感與生活歷程。故事以方茴和陳尋的早戀為主線,交織著方茴、陳尋、喬燃、趙燁、林嘉茉五人青春時期純真懵懂的感情和友誼,真實紀錄了80后群體的成長軌跡。劇情并非跌宕起伏,而是在溫情緩緩的敘事中最大限度地還原了80后的青蔥歲月,營造了濃厚的懷舊感。
整齊劃一的校服,“時代在召喚”的廣播體操,球場上揮汗如雨的男生,夏日里裙裾飄飛的女生,欲說還休的暗戀......這幾乎是80后校園回憶的元素標配,每每想到,都會心頭一暖。當《匆匆那年》把過去這些習焉不察的青春標示,藝術化的概括并將其符號化呈現,就成為了觀眾與劇作產生共鳴的介質。
荷蘭學者杜威.佛克馬說:“懷舊是一面朝后看的鏡子,它能從不可挽回的過去中發現東西,或許有助于思考未來。”懷舊心理是人們與高速運轉社會的一種對抗,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泄與抒發。
作為深受美劇英劇日劇等精良制作耳濡目染的80后,并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心靈關懷。
在鋼筋水泥構建的世界中,涉世不深的80后群體非常容易被生活壓力、工作不順、人際關系復雜所傷害,因此,他們的心靈自我保護意識也會愈加增強。在這種狀態下,他們需要感情的歸屬和呵護。這種情感渴求通過對美好的青春回憶常常可以得到撫慰,這或許可以視作青春懷舊劇的一種現實意義。
盡管這類題材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但它在近幾年的傳統電視劇類型中,比例卻很小。主要原因是當下電視收視群體呈老齡化趨勢,主流受眾決定了最受歡迎的電視劇內容多聚焦家庭倫理、古裝言情等題材,而青春懷舊類成為了電視的小眾化題材,量少且很難進入黃金時段播放。
此外,青春懷舊類題材中,多涉及“早戀”、“叛逆”等情節,在電視平臺中的播出空間往往也會受限。這些因素促使著青春懷舊類電視劇轉向互聯網平臺。
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
“年輕化的觀眾是未來中國的主力軍,他們就在我們網絡平臺身邊,我覺得把他們服務好,播出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對我們來講是最大的嘉獎。”搜狐集團副總裁兼搜狐視頻COO鄧曄認為,第一部大劇選擇青春懷舊題材,是“用戶至上”思維在驅動。
尚娜也贊同這種觀點,她認為《匆匆那年》在選題上,體現了時下常說的互聯網精神,“這個類型的題材是進不了電視主流收視時段的,電視臺來回來去播的都是古裝,家長里短的東西。所以《匆匆那年》本身從收視人群的年齡段,選材選題上,都在給創作者機會,我覺得這是非常有互聯網精神的,不拘一格,充滿創新意識。”
除了對觀眾口味的重視外,網絡自制劇本身的自我更新與升級也是《匆匆那年》得以推出的重要原因。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崔繼丹認為,“網絡劇喧囂的娛樂時代,即將進入一個尾聲。過去滿屏都是搞笑劇,這種現象可以視作互聯網對傳統電視抑制搞笑的反彈,但現在這種釋放需要回歸到對人內心情感的關照,喜劇還會延續下去,但屏幕會出現更多情感服務類的劇,這是當下觀眾比較向往和需求的。”
搜狐視頻自制進化論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樣,《匆匆那年》的出現及其對視頻自制元年的引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對它不能做孤立的個案分析。《匆匆那年》植根于搜狐視頻的娛樂土壤,先天具有搜狐視頻的自制氣質。
作為視頻行業的“老槍”,搜狐在業界有著“黃埔軍校”的美譽,從這里走出了愛奇藝CEO龔宇、優酷土豆CEO古永鏘、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等視頻行業的大佬,由此可見,搜狐發力視頻行業的功力與經驗不在話下。
在內容領域,搜狐視頻具備娛樂基因和媒體平臺。在脫口秀、情景劇等方面,搜狐視頻起步較早,發展也迅速。
據尚娜介紹,搜狐視頻出品的原創內容,數次引領了視頻原創行業的發展:2007年1月開播至今的脫口秀《大鵬口得吧口得》是第一檔互聯網原創節目;中國互聯網首次臺網聯動即是搜狐視頻與湖南衛視共同制作播出的《向上吧少年》;已經播出三季的《絲男士》是互聯網首部獲得現象級影響力的喜劇;直至今年,《匆匆那年》的開播,又成為了第一檔網絡自制長劇。尚娜認為,之所以搜狐視頻能不斷對視頻自制開疆拓土、引領風潮,“主要得益于搜狐對娛樂產業的長期關注和熟悉。”
一手打造了搜狐娛樂的鄧曄認為,“2006年搜狐娛樂公司成立后,一直伴隨著整個中國娛樂產業的成長。從八年之前相對貧瘠,到現在娛樂產業板塊的大繁榮,我們都是親歷者和伴隨者。在行業的觀察方面,包括對娛樂資源的儲備以及對娛樂動向的反應,搜狐娛樂都走在了市場前頭。”依托于搜狐娛樂打造的視頻平臺,也自然先天地打上了娛樂的胎記。
“搜狐視頻以及整個搜狐團隊是比較歡樂的團隊,這種文化氛圍容易催生好作品,從《絲男士》、《極品女士》到《匆匆那年》,這是一種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使然。”本身就很有娛樂精神的張朝陽認為,這些現象級自制產品出現在搜狐視頻,有內在的必然性。
內部機制的成熟為搜狐視頻提供了發展引擎,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在影響著搜狐視頻對市場走向的判斷。從2015年開始,“一劇兩星”政策將正式實施。這一政策將會對衛視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而電視劇制作公司也將面臨重新洗牌。張朝陽認為,這一政策對視頻網站來說是利好的,可以使一些更豐富更優質的內容轉移到互聯網上來播出。
今年,各大視頻網站都在發力網絡自制劇,因此,這一領域的競爭已經呈現出白熱化的狀態。據張朝陽透露,2014年是搜狐視頻的自制元年,在整體的板塊中,自制的流量僅次于電視劇。2015年,搜狐視頻的自制重心將會繼續加大,預計將會拍出幾個類似《匆匆那年》量級的自制劇。
“最后讓你感動的,還是根根本本回到價值觀上,樸素地講故事,把重點放在內容創作上。”鄧曄認為,明年搜狐視頻自制劇的類型將會更多樣,但他們始終都會懷有“匠人之心”,把每個作品做好。
(戴碩)